ICU重症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论文_刘铁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九六四医院 重症ICU)

摘要:目的 探究ICU重症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抽选我科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重症休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重症休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够使发生的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重症;休克;综合护理

休克是指由于外伤、失血、感染、过敏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综合征。它是以急性组织灌注不良及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代谢障碍和细胞功能受阻的病理过程,相当一部分病人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1]。足够的血流灌注、有效的心排血量、周围血管功能的正常是维持正常血液循环的三个重要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休克的发生。现抽选我科收治的66例重症休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ICU重症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科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重症休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9.5±1.6)岁。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加强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病人神志与表情。病人神志由清醒转为昏迷,是病情恶化表现。

(2)严密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是抢救休克的关键。在抢救过程中,每隔15~3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并做好记录,直至血压稳定后,可减少测量次数。在休克晚期,应每隔5~1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直至稳定。

(3)尿量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流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病人在治疗中,应放置导尿管,并每小时测量一次尿量,如每小时尿量少于2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流量不足,会引起肾小管坏死,提示有休克[2]。如经抢救治疗后每小时尿量恢复至30~50ml时,为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严格认真监测、准确记录尿量极为重要。

(4)对心脏功能的观察,应尽量避免由于补液造成的心功能不全,特别是对心源性休克患者。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大量泡沫痰,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提示患者发生了急性肺水肿,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只保留维持生命体征的药物,如强心利尿药。

1.2.2体位

平卧,下肢抬高30°,有利于血液回流,以利于脑部供血。如果患者为心功能不全合并休克时,卧位有困难,可采用半卧位。尽量少搬动患者。

1.2.3维持正常体温

休克时,患者四肢皮肤苍白、湿冷,重症者出现花斑。要给患者适当保暖,应增加室温,增加被服。室温保持在18~20℃,温度太高会增加组织的代谢率,从而增加氧气的消耗量,维持适当的舒适,减少不必要的活动,让患者充分休息。在保暖时不可使用暖水袋和保温毯,避免外周血管扩张后重要脏器的血流受到影响,可采用增加棉被和提高室温的办法。高热患者,应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减少机体耗氧,但要防止发生冻伤。如果患者皮肤、四肢的温度有所上升,则提示患者周围血管的灌注有所改善。

1.2.4术前准备

对需手术的患者,应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必需的术前准备,如青霉素、普鲁卡因、TAT试验、备皮、配血,协助有关辅助诊断,一切护理操作均要快而准确。

1.2.5皮肤护理

(1)定时翻身:翻身是预防压疮最有效的方法,至少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定时为患者翻身转换体位十分重要,它不单可以防止压疮的发生,更可以增进肺内气体的分布及减低肺内痰液的潴留[3]。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适度清洁皮肤。

(3)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

1.2.6预防并发症

维持正常的胃肠功能,保持胃管通畅。进行胃肠营养时,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以免引起腹泻等并发症。避免造成或加重电解质紊乱。

1.2.7呼吸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尽量去除影响气道通畅因素,如喉头水肿、舌后坠、误吸等。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时,可使用口咽通气导管或鼻咽通气导管维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及雾化治疗,严重的可考虑气管插管[4]。

(2)维持呼吸功能:不论何种原因所造成的休克都应给予氧气,以预防血氧过低;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1.2.8合理补充液体

根据患者休克的类型、各项指标的监测决定补液的种类和量。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立即输入大量新鲜全血,维持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上。尽量避免输入库存血可能带来的凝血障碍。输血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提高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如乳酸林格液、生理盐水、血浆、人血白蛋白等[5]。无论补充何种液体,均要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随时调整液体的速度。

1.2.9维持静脉输液管路的通畅

除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外,绝大多数休克患者需要快速补充液体。因此,维持静脉管路的通畅尤为重要。应注意采用较粗的血管并使用留置针,输液的肢体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对于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尽快选择深静脉置管。

2观察指标及结果

2.1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导致休克的原因不同,但病理生理改变基本相同。病理生理的改变是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外周血管阻力的增高及微循环的改变[6]。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即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凝血期。对休克患者护理的总体目标是:患者的组织灌注量得到改善,患者体液能维持平衡,生命体征平稳,心排出量维持正常,尿量、尿比重及动脉血气恢复正常,免疫力增强,感染得以预防或控制。本研究中两组重症休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3.9%(31/33),并发症发生率为3.0%(1/33),并发症处理有效率为100%(1/1),护理满意度为97.0%(32/33);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2.7%(24/33),并发症发生率为18.2%(6/33),并发症处理有效率为50%(3/6),护理满意度为75.8%(25/33)。观察组的抢救、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休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够使发生的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秀萍.综合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3).

[2]王晴晴.对ICU危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6,35(4):160-162.

[3]杨春洪.ICU重症患者压疮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82-83.

[4]柴琼.综合护理措施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改善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2).

[5]杨艳.ICU危重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2017,(15):163.

[6]梁双福.对ICU危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31).

论文作者:刘铁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  ;  ;  ;  ;  ;  ;  ;  

ICU重症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论文_刘铁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