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本“四有”育人论文_蓝秀琴

以爱为本“四有”育人论文_蓝秀琴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新民小学 529060

摘 要:探索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爱,以爱为本,让爱成为教育的手段。文章分别从“有信心”“有恒心”“有创意”“要乐意”进行论述。

关键词:爱心 信心 恒心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冰心的一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多少从事教育工作者动情地响应,让多少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教师们真诚地借鉴!在教育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时,我始终坚持以自己“四有”做好每一项工作,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四有”就是有信心,有恒心,有创意,要乐意。

“有信心”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学习能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学生,要永远充满信心。信心即信念,老一辈革命家为什么能力尽艰辛,不怕牺牲,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甚至在生死关头依然坚定不移,靠的就是顽强的信念。作为一名教师,当接到一个班时,首先要有一个这样的信念——我一定能把这个班管理好。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产生智慧和动力,对今后班级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才能有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

2007年我接到三(1)班,他的上届班主任就说:“该班有几个‘捣蛋王’很难搞,以前经常把我气得肺都炸了似的。”开学前家访时,个别家长也曾这样说过。但我却没有动摇管好这个班的信心。凭着“我能把这个班管好”这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开学前首先就去拜访这些“捣蛋王”的家长,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和学习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并与家长商讨后制订新学期对这些“捣蛋王”的教育方案。在平时的学校生活和学习中,我给予这些学生特别的关爱,通过种种方法令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并树立改过自新的信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捣蛋的李浚毅同学,发挥他画画的特长,参加学校的美术小组,成为班级的宣传委员,专门负责班级的墙报、手抄报等工作,并为课室布置出了好点子,我至今还常用的“红花”“红旗”印章,都是他雕刻的。还有两个“捣蛋王”也分别成了劳动委员和体育委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班终于因班风好、学风正,学习成绩提高快等被评为学校的文明班和镇的优秀中队。

“有恒心”就是教师做学生的教育工作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学生品德的好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在教育学生时,也绝对不能操之过急。

曾教过的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王源,他个性天真活泼,非常健谈,课内课外都喜欢谈天说地,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多时候影响课堂纪律。我屡次教育他,他还是时常“旧病复发”。后来有一次谈心,他很无奈地对我说:“老师,我都很想改掉上课好讲闲话的坏习惯,但我却控制不住自己,请你帮帮我吧。”于是我跟他商量后决定,调他跟班长同位,叫班长随时督促、提醒他,并要求他每天都来向我汇报“改正”情况。我坚持不懈和真诚的教育,令他认识到错误,潜意识中“我要改,我要上进”,并主动配合我去改变自己,成效是很大的。在类似这样的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对学生的教育“恒心”是何等的重要。特别是小学生年纪小,受年龄特征的限制,思想不稳定,情绪变化大,有时某些不良的习惯会反复出现,这就极其需要老师对其持之以恒的教育,耐心地等待他们改正错误,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更不可半途而废。

“有创意”就是在教育方法上肯钻研,寻求具有新颖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教育方法如果过于单调简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甚至采取偏激粗暴的教育手段会使教育的成效不大。因为学生的个别差异很大,导致教育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能“一刀切”“一锅煮”。为此,我经常利用下课的时间接近学生,观察学生的活动,了解他们在校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目的是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闪光点,并创造条件使他们的不同之处得以发挥,如组织劳动、专为他们而设的故事比赛、口语交际等,一连串的活动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让他们在表演的舞台上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掌声,从而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打开他们的心扉,促使他们的成长。

“要乐意”就是愿意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执着追求,以站在教育事业第一线为荣,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把精力集中于教育工作中,才会真心实意地教育好学生,成为一位合格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但是有些教师认为,“铁饭碗”已经捧在手上,工作上得过且过,一副应付式的态度,甚至把时间花在其他方面上。他们自以为在瞒天过海,但在金子般的时光里,这只会是自欺欺人,使自己的人生档案里少了一片灿烂,多了一页苍白吧。时间老人是绝对公正的。我们只有把看股市、痴狂追电视剧、无聊消遣游戏的时间,用于教育理念学习上、学术钻研上、课题开发上,才能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重塑我们的生命。

学校教育是爱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如果带着爱的希望出发,沿途撒播爱的种子,最终就会收获爱的果实。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教师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广博的知识、优秀的师德、以身作则的言行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学生的向师性才更强,才会对教师亲而近之,听而信之。爱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作为教师,如果用我们的爱心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他们的心里,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无疑会缩短师生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论文作者:蓝秀琴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以爱为本“四有”育人论文_蓝秀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