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地住宅区由于复杂地型特点,在建筑及景观设计中存在一定难度。尊重地形,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建筑与景观,有利于山地空间的充分使用。在设计中,越来越来注重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的融合。本文结合实际楼盘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探讨分析实践过程中山地建筑和景观融合的特点及问题,为科学合理设计山地住宅建筑和景观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字:山地 建筑 景观 设计
一、概述
广州市区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城市用地成本越加昂贵和
紧缺,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已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得不选择临近城市的郊区居住,降低居住成本及提升居住环境。目前在广州郊区多为丘陵用地,因此产生不少城市山地型住宅小区,现在以广州萝岗区中海誉城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城市山地型建筑与景观设计处理。
二、山地住宅区的特征
2.1山地住宅区地形和地貌特征
山地,主要是平地少,地形高差起伏多变。在山地住宅小区设计中的考虑山地特征因素主要是坡向和坡度,因为坡度和坡向会直接影响工程的道路交通的组织,建筑单体的设计和工程的整个造价。通常小于10%的坡度才能作为坡地住宅,而大于30%的坡度则会给设计和建造都带来很大的挑战。坡向作为地形坡面的朝向,对建筑的景观朝向设计,日照时间有关键影响,如在南坡向的建筑,它的主要朝向、景观朝向都会是朝南,阳光充沛;北坡向的建筑,它的主要朝向、景观朝向都会是朝北,受到阳光照射时间较短。复杂的坡度,不同的坡向,错落的高差给缔造丰富建筑空间和景观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元素。
地形的坡度及坡向,也影响着住宅区的道路及场地设计。由于地形的变化,山地住宅区的道路基本都是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基本选择地形的坡度小的位置,尽量平行山地等高线,绕山而走。景观视线也沿着道路转换的变化,对道路沿线景观及空间节点的变化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山地住宅区的场地设计,主要有如下几个模式:放坡处理模式,台阶式处理模式,挡土墙处理模式。建筑设计多数采用台阶式处理模式,景观设计三种模式都基本会用到。
2.2山地住宅区的空间布局
建筑工程业的黄光宇教授曾建议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应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模式, “集中”体现现代城市生活的文明和高效率,“分散”又体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山地住宅的“大分散”是指根据用地内的山体,林地,河流等自然因素将大区域分成若干小区域,使整体布局呈分散格局。“小集中”是指在小的范围内将建筑,道路,管线等设施采用集约性布置,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循序此模式,顺应山体地形的建筑与环境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多层住宅建筑在山地的起伏中,垂直的绿化包围中呈现若隐若现的美态。高层住宅建筑也在多变的山体轮廓线形带来独特的景观感受。山地这种独特的特征如果被充分利用到建筑设计中,可增添建筑在整体布局中美感和灵气,也同时提升建筑的品质。
2.3山地住宅区的景观特征
山地住宅景观最大的特点是:建筑和自然的结合。山地的起伏,变化的视线轮廓,每个标高地形对每栋住宅独特的要求,形成山地住宅具有多变性及可观赏性。顺应自然山地的建筑,就如从大地生长出来的雕塑,具有特别美感。因此山地住宅建筑在景观上存在“看”与“被看”的特性。“看”即住宅建筑的视野,坡地本身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看台,要巧妙地安排各栋房子的位置,才能充分发掘居高远眺的优势。“被看”则是住宅建筑整体形象,山地将建筑群体的轮廓在城市面前展露无遗,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体体型与空间,也是很好的景观要素。
三、山地住宅区建筑的形态
3.1山地建筑与地形结合的方式
(1)埋地式 埋地式有窑洞式和覆土式,窑洞式就是正面向前面开敞,覆土式就是整个
建筑埋在土里面,对于生态和节能的要求利用地下地热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省建筑所需要的能源。这种模式最典型的表现是陕西的窑洞民居。(2)接地式 接地式就是建筑的底部和地形直接发生密切的接触,一种是掉层式,主要是利用地形的高差,在上下两层分别设两个出口解决交通的问题,这种做法在住宅设计中最常用。第二种就是退台式,退台利用每一个户型形成一个平台,这个户型前面是下一户型的屋顶。退台式山地建筑每一户都有很大的私密空间。地面和屋顶上都做成退台的形式,主要是适应周边山地的环境,通过退台形成一个层面,可以做成山地本身和退台相呼应。(3)离地式 离地式分成两种,一种是全架空,这用方式就是与地面完全不接触,完全架空的方式。另一种是吊脚式,是一个角度放在地上,令一个角度采用柱子支撑起来。这种方式,对地形整改最小,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山地的自然植被。
四、山地住宅区景观的设计特点
4.1立足山地地形特点,创造多层次,立体景观
山地住宅区地块本身起伏的地形,拥有不明显和不规则多变的天际线特征。没有人工介入设计之前,已经具备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因此,保留并利用原始地形、地貌、地物是山地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将山地住宅区的建筑、景观设计前置到规划设计阶段,景观设计师与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共同工作,共同探讨,便于对原始山体景观元素进行保护和利用,设计师们对山地本身的空间特点,妥善处理,基本就能塑造出多层次,具有立体空间感的景观。
4.2利用住宅建筑造型形态形成景观
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则意味着本身拥有“看”与“被看”的特征。而山地赋予了建筑形态的多变性,空间复杂性,使建筑的“被看”性更高。尊重地貌散落布局的建筑为山地绿林增添几分灵动气息,使人对景观有更好的参与感。如图一:
集中聚落布局的建筑,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人文的景观色彩浓厚。古今中外,聚集建造在山地的建筑群而形成的著名的旅游圣地比比皆是,如希腊的米克诺斯岛,随着地形的变化,错落的房子,丰富的空间感受,具有强烈的人文景观特性。如图二:
结语
山地建筑是我国建筑形态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地形的复杂性,山地建筑与景观设计开发的难度也比较大。山地住宅区的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融合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受场地竖向关系设计影响,高差处理对怎么保护原始地形的本来的景,怎么去借景、怎样利用建筑本身去塑造景,怎么保持其周边的生态,怎么保证施工安全等因素都要考虑周全,这样才最终能建造出理想的山地建筑景观。
参考文献
[1]冯云鹤 山地住宅建筑设计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中海,大地山”住宅项目景观设计为例[期刊论文]—房地产导刊2014(25)
[2]李锋,韩学哲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3;178-180.
[3]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10.
论文作者:冯菲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山地论文; 建筑论文; 景观论文; 地形论文; 住宅区论文; 住宅论文; 坡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