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5
血液标本检查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必不可少的项目,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血标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是否真实客观的反映患者当前病情,能否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及用药[1]。我科于2015年4月开始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12月我科未实施品管圈活动时送检的血液标本情况作为对照组,我科的送检血液标本总数23394份,不合格血标本数339份,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为1.45%;将2015年4-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送检血液标本情况作为观察组。两组各项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我科设有床位23张,护士14名,均为女性;年龄23~40岁(平均28.77岁);学历:大专8名,本科5名,研究生1名;职称:护士5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科室所有护士自愿参与品管圈活动,经选举产生圈长1名,负责对圈活动进行质量控制,组织培训、考核,落实对策的实施;辅导员1名,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监督。设定圈名:心馨圈,寓意你我携心,共创温馨。自行设计了圈徽,以紧握的双手为中心,外包不封口的爱心,下以绿叶衬托,表达在通往健康的道路上医护人员与患者同心携手共同前行。通过头脑风暴选定此次活动的主题为“降低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
2.2 拟定活动计划 活动日期为2015年3月8日至9月10日,历时6个月,每周活动1次,每次圈会持续0.5~1小时,由圈长总体负责,布置任务,评估每个步骤所需时间,确定负责人,并对活动的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2.3 现状调查 引入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我科不合格血标本,进行分析讨论,寻找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环节和步骤,评估其风险情况,分析每个步骤找出失效模式、失效原因与失效影响结果,经小组成员采用1~10分评分方式对失效模式出现的频率(O)、不易探测度(D)及严重度(S)进行评估,从而计算风险优先指数,依据数据计算出造成不合格血标本发生原因的百分比,绘制柏拉图,得出血标本采集、告知患者、信息核对是影响血标本合格率的主要环节和原因,累计占83.81%,根据柏拉图二八法则,最终确定这三点为改善重点。
2.4 原因分析 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从人、环、法、物四个方面对流程和环节进行分析并绘制鱼骨图,共35个末端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算以上35个因素的风险优先指数论证要因,找出缺乏检验专业知识、缺乏有效提示和工具不配套是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的主要因素,运用关联图再次验证真因。
2.5 目标设定 主题选定时自评圈能力为75%,经过圈员讨论,将目标值设定为: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低于0.32%。
2.6 制定对策并实施 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根据原因制定对策,从可行性、经济性、自主性三个方面对对策进行评价,对选定的对策组织实施。①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由医学检验科人员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分析前质量控制和血标本采集标准操作培训,将医学检验科编制临床检验手册及标本采集简易操作卡分发至科室,方便护理人员学习和查阅。②完善试管条码信息提示作用 在信息工程部的大力支持下,将采血要求、采血量、使用试管类型及病人信息详细显示在试管条码上,方便护士核对,杜绝错误。③使用温馨提示牌:自行设计了采血提示牌,将患者的采血要求及采血时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由主管护师详细告知患者采血要求后将温馨提示牌分发至患者床头,有效提醒患者,减少因遗忘等导致的采血不良事件的发生。④设计制作配套的试管架: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普通试管架有诸多不足,取放、查对不方便,尤其是在夜班大批量采血时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自行设计了使用透明亚克力板的有床号的试管架,将同一患者的试管经双人核对捆绑放置于试管架内,采血时取用方便,易于核对。⑤采血流程再造: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将采血流程进行细化、完善,并将其标准化,减少因护士年资、工作经验等的影响。
3 结果
3.1效果确认 由医学检验科统计2015年4~9月我科共采集血标本12571份,其中不合格血标本数38份,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为0.30%。我们再次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方法,对不合格的血标本进行分析,计算风险优先指数,对活动前后情况,依据计算公式得出我们的目标达成率为101.8%。
3.2有形成果
3.2.1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流程标准作业书 ①执行操作前首先刷新护士工作站页面,确保显示最新信息,打印检验条码。②护士在准备采血试管时,经双人核对无误后,粘贴条码并捆绑每位患者的试管。③遇紧急抢救执行口头医嘱时,在尚未打印出条码前,先在试管上注明科室、床号、姓名等患者信息,经患者或其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无误后,方能执行。④多位患者集中采集血标本时,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套管”的原则,每次采集血标本时,治疗盘内只能放置一位患者的标本试管,严禁将多位患者血标本试管放置于一个治疗盘内进行采集。⑤采血前、后需逐一核对试管上的信息与患者是否相符。
3.2.2 带床号的试管架的推广应用 在此次品管圈活动过程中,我们自行设计的带床号的试管架得到了护理部的采纳,并在全院临床科室推广应用。
3.3 无形成果 实施品管活动前后14名圈员采用5、3、1评分法对八个方面的圈能力进行评价,活动后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4 讨论
在此次品管圈活动中,我们采用FMFA管理模式,它的应用能够早期确定流程中的风险,也可以对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测[2],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更挖掘了护理人员的潜能,激发了创造性与积极性,实现了护理人员自觉参与持续质量改进,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龚建武.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481.
[2]董海静,丁海燕,杨玲.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提高血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6(26):48.
论文作者:张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标本论文; 试管论文; 患者论文; 不合格论文; 品管论文; 护士论文; 条码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