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论文_刘鑫

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论文_刘鑫

云南广源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建筑行业质量的提高,对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也受到广大结构设计人员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进行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中需要重视的内容。本文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分析

引言

在我国,建筑行业一直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支撑,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建筑行业如何更好的发展备受关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进行工程建筑施工的前提环节,但在当前相关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导致工程质量存在隐患,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其质量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探讨如何提升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

1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

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助于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提升抗震性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使得土木工程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地震的冲击,让土木工程结构能够更加的安全;②有助于提高土木工程结构整体刚度。土木工程结构在设计中整体刚度较低,这也是其在运动作用力下较容易垮塌的主要原因,而抗震设计主要就是通过设计来提升其整体刚度,促进其抗震能力的提升;③有效降低地震对土木工程结构带来的不良影响,间接减小地震灾害的危害性。

2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时的相关要求

2.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此处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的是针对土木工程建筑的具体地点的具体项目情况,对抗震等级按国家相应的规范进行选择采用。我国地处太平洋地震带的西海岸,又位于亚欧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相对来说,地震带较为分散,部分区域位于地震频发,而云南地区则处于地震区域多发地段,境内存在多个地震断裂带,所以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环节中,需要根据建筑场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标准。对于地震频发带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建设规范标准,采用加强抗震等级,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措施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整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在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中,一定要保证设计具有良好的合理性,对其基础部分进行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建筑要求和标准进行,从而避免由布局不合理而对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造成的影响。在进行结构基础、主体、以及盖板位置的设计中,一定要保证其各个构件间的有效连接;另外,在土木工程结构整体的布局规划中,还需要遵循整齐原则,在保证结构的水平和竖向的刚度对称和协调的同时不断的增加结构的抗侧力性,从而提高土木工程结构抵御外力的能力和结构抗震的性能。

2.3参考土木工程结构分布的规则性确定其抗震性能

在我们进行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规则性进行考量,如果设计结构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存在什么影响,则不用进行抗震设计上的规避。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一些建筑物的设计人员讲究标新立异,众多方面的设计都处于一种不规则的状态,此时,就可能出现对其抗震性能上的影响[3]。因此,在我们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时,要注重建筑物的形态规则,对于建筑物的抗侧力构件的设计时,需要保证其周边结构与建筑物中心的刚强度均匀分布,使其同一主轴下抗侧力构建刚强度处于一个均衡状态,避免出现承载力突变的情况。

3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措施

3.1使用特殊的防震材料

在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采用一些特殊的防震材料,能够起到较好的防震效果。例如:使用专门的隔震材料对建筑物进行隔震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发生时,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在以往的地震防震中,主要在地基底部铺设适量的砂子和黏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抗震效果,而在改进和创新之后,主要在地基底部铺设一层沥青,其带来的减震效果却比砂子和黏土更好。除此之外,还可以改变建筑物上墙体、围栏等的用材,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其用材的质量,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

3.2在建筑物的节点处设置隔震装置

在云南境内,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影响广泛的重点设防类的建筑项目,政府要求必须采用减震、隔震技术,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减少震害。所以土木工程结构的关键节点位置来设置相应的隔震材料,也是降低地震危害的有效措施。在地震发生时,其产生的地震能量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和状态,这种能量是从建筑结构底部向顶部进行传递的,如果在建筑的关键节点处设置相应的隔震装置,就可以一定程度的对地震能量的传递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其危害的程度。但是,设置节点隔震装置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是不用于高层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如果采用节点避震装置则会对楼层自震的周期进行加强,因此,其避震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对于这种节点隔震措施的使用来说,其组成比较简单,一般采用橡胶垫等比较常见的材料或者混合隔震的措施,其隔震方法包括摩擦隔震、隔震支座的设置以及粘性隔震等。隔震支座的设置一般具有稳定支撑建筑结构的效果,还具有良好的恢复能力,因此其对地震的能量吸收具有不错的效果。

3.3控制设计走向

地震发生主要是因为地壳运动所引起,其与地质结构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之初,应当加强对地质结构的勘察,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考察,能够判断出地壳运动的大致走势,从而分析出地震发生是的可能走向,然后让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尽量与地震的走向相垂直,这样能够让建筑物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

3.4抗震设计方案的完善方面

我们还可以在完善抗震设计方案方面提升抗震设计水平。设计方案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施工图设计指导方向,是我们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参考依据。要想完善设计方案首先需要我们从建筑、场地、平面体型、竖向布置入手,对于方案中的建筑细节问题进行完善,对场地条件进行细致分析,从抗震概念设计要求平面尽量规则,竖向受力杆件布置连续完整。比如对于建筑结构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需要在方案上明确指出加强抗震处理的技术措施,在地基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地质情况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稳定性,对于施工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给出相关的处理方案,这种完善的设计方案,能够较好的帮助施工图设计的推进,也能在建设环节切实发挥抗震性能。

结语

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提高土木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预防地震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在土木结构设计过程中,作为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应该熟悉有关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准则,同时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因地制宜,保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舒适性、实用性,提高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1]孟庆胜.浅析土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配合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2017,(01):13~14.

[2]邬国清.浅析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2):200.

[3]董旭,黄小龙,李莲英,张富贵.浅析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6(07):43.

[4]刘金海.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06):14~15.

[5]王成蔼.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如何考虑抗震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107~108.

论文作者:刘鑫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论文_刘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