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岁宝宝的“无名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无名火论文,三岁论文,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3岁的宝宝常常会因为“芝麻大”的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家长无需特别生气,担心“这么小的孩子脾气就这么大,长大了可怎么办”。其实,3岁前的宝宝发脾气往往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造成的,而不是“无理取闹,被惯坏了”。
面对宝宝的“大发雷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可以肯定地说,了解宝宝是关键。
实例一:暑假里,两岁两个月的宝宝和父母一起去动物园,刚开始很高兴,后来在海洋剧场准备观看海豚表演时,剧场里放起了很响的音乐,这时宝宝突然大哭着要离开,为了不影响别人,家长只好带宝宝离开。来到剧场外面比较安静的地方,宝宝马上就不哭了。后来又看了一会儿其他的鱼类,快接近中午了。父母想带宝宝再看看其他的动物再回家。可是走了没多远,宝宝就哭起来,并且说:“要回家。”父母怎么劝说也没有用,最后只好回家。在车上,宝宝就睡着了。
心理解析:这个例子中,宝宝哭闹是因为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在海洋剧场里,宝宝被突然响起的大音量音乐吵着了,孩子本能地感到不舒服,就哭了起来。而后来大哭着说“要回家”,是因为时值盛夏、天气炎热,两岁多的孩子跟着父母玩了将近一个上午有些累,但是由于年龄小,他自己还不能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原因,再加上语言发展不成熟,所以不能准确地表达。其实,此时的哭就如同婴儿饿了会哭一样,它是向抚养者传达自身生理需要的信号,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应对策略:面对孩子基于生理原因的发脾气,家长首先要判断孩子的生理需要——饿了、渴了,还是热了、冷了,或者是累了……对于能够用语句表达的孩子,还可以问一问孩子,比如是不是这里太吵了、太热了、太冷了……
实例二:两岁多的宝宝在搭积木,忽然就哭起来,妈妈问怎么回事。宝宝指着几块积木说:“这样搭。”妈妈帮他搭了搭,问:“是这样吗?”宝宝哭得更伤心了:“不是这样!不是这样!”妈妈说“那你自己搭。”
宝宝自己拿积木比划着,妈妈明白宝宝想怎么搭: 四根圆柱形的积木并排在一起当车轮,上面再搭车身,从两侧看四根圆柱形要一样齐。但这个目的根本不可能达到,因为有两根圆柱形积木比另外两根短,不可能两侧同时对齐。但宝宝以前曾经用四根长度一样的积木搭过,可能以为这次的四根积木也可以。不管妈妈怎么解释,宝宝就是坚持要这样搭,可又搭不好,于是伤心地哭了很久。
心理解析:这是幼儿的完美敏感期。孩子在一岁多以后,对事物的完美有着顽固的追求。很多父母都经历过:孩子吃饼干或者面包,要一块完整的,如果不小心给他分开了,他就认为“坏了”、“不能要了”。因为对于宝宝来说,对用四根圆柱形积木搭车轮有了牢固的印象,但是对于积木的不同长短却没有清晰的分辨与记忆,于是固执地认为只要是四根积木就可以搭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应对策略:由于孩子主要是受认知发展的限制,思维产生片面性。因此,这个时候如果跟孩子说“分开的两块饼干和一块一样多”,“以前的那四根积木是一样长的,现在这四根积木不一样长”,往往是没有用的,因为孩子的记忆和思维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父母解释的程度。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东西,如一块完整的饼干。对于上面的情况,可以建议孩子尝试用四根一样的积木来搭,或者父母在旁边用四根一样的积木搭起来,请孩子看。如果孩子坚持就要用那四根不一样的积木搭,那就只有抱着孩子进行安慰了:“妈妈知道你特别想这样搭,可是他们确实搭不起来。我们去玩别的吧。”转移孩子的注意,用更有意思的玩具吸引孩子。
实例三:外公和两岁半的宝宝一起玩儿,把一块积木放到宝宝已经搭了一部分的“建筑”上,宝宝见状大叫“不要外公搭”,并且把外公搭的那一块拿下来,生气地扔到一边。
心理解析: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来做——自己吃饭,自己洗脸,自己拿东西……因为,孩子在一岁多以后,随着能够独立行走,视野开阔了许多,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都想亲自试一试。
应对策略:对于没有危险的物品和事情,只管让孩子去摸、去尝试。做得好不好不要紧,孩子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建立自信。孩子在自己玩或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父母想一起做,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说“我和你一起搭可以吗?”。
实例四:将近3岁的宝宝最近比较粘妈妈,特别是喜欢在睡前听妈妈讲故事。有一天,妈妈讲了三四个故事,宝宝还没有睡意。妈妈有点着急:“你怎么还不闭上眼睛睡觉呀!”宝宝有点要哭,但没有哭出声音。妈妈一看心疼了,就说:“妈妈不应该和宝宝大声地嚷嚷。”这么一说,宝宝一下子“哇哇”地哭了起来。妈妈哄了两句,宝宝没有马上停止哭声,疲惫的妈妈没有耐心了,结果宝宝哭闹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把被子扔到地上,哭累了带着眼泪睡着了。
心理解析:孩子哭闹的表面原因是受到妈妈的批评。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对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甚至受到威胁。对儿童,尤其是对婴幼儿来说,父母的爱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3岁前的孩子特别依恋抚养者,通常是母亲。可这个阶段,母亲往往已经复工,白天要上班,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于是,等到母亲晚上下班回家后,孩子通常只愿意和母亲在一起,而不要其他人。但是,在上面的事件中,一心想听妈妈讲故事的宝宝却遭到妈妈的责备,自然感到难过和委屈,发脾气哭闹也就难免了。
应对策略:父母要尽量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孩子足够的关爱。而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不好就失去对孩子的耐心,甚至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使孩子无辜地受到责备。因为3岁以前的孩子由于思维的局限性,他会以为母亲责备他,就等于不喜欢他了。上面案例中的宝宝第二天在睡觉之前,看似“没有”任何原因地又哭闹起来,其实还是受前一天的影响。这一次,妈妈很耐心地安慰宝宝,并且把宝宝抱在胸前说:“宝宝就是有点难受,想哭,对吗?”此时,宝宝的哭声已经减小了,并且点点头说:“嗯。”妈妈继续安慰:“没事,有妈妈陪着呢。”宝宝很快停止了哭声。另外,如果父母发现最近孩子经常发脾气,而且不是前面提到的三种情况及原因,那么父母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最近忙而陪宝宝的时间少了。
其实,两三岁宝宝发脾气,主要是受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影响,由认知、思维和语言发展的限制所导致。除了以上每一种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外,对于两三岁宝宝发脾气,抚养者(家长)和教育者(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平静、耐心地对待发脾气的宝宝,而不要烦躁、生气或置之不理;
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强行阻止孩子哭泣,更不要威胁他“再哭,就不喜欢你了”;
通过拥抱等身体接触来安抚孩子,用自己的关爱使孩子恢复平静,而不要以物质诱惑,比如给个好吃的或答应买什么玩具等,来让孩子停止哭闹;
可以用简短的语言,帮助孩子认识和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需要时提出可行的建议,比如“你是累了,不舒服吧”,“我们去睡个觉就好了”,不要唠唠叨叨讲一大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