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新沙小学 528400
摘 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对学校提出的新课题。新沙小学以传承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强化对传承节日课程理解,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开设、实施和拓展传承传统节日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传承 节日课程 核心素养
教育部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了以研制与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于2016年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方面。
2017年国家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此文件明确提出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都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承文化。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到现在为止,只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四个传统节日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可见这四大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底蕴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党和国家对学校提出的新课题,如何贯彻落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呢?我认为开设传承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下称为:“四大节日”)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强化传承节日课程理解,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许多西方人的节日走进中国百姓的生活,如圣诞节、瓦伦丁节、万圣节等。由于有些国人缺乏文化的自信,对西方的节日十分热衷,以各种形式仿效庆祝,有的教师甚至在学校或班上开展各种西方节日的庆祝活动,而对中国传统节日不重视,只停留在肤浅的讲解。
究其原因,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入地进行探究,传统文化素养淡薄。只有强化对传承传统节日优秀文化课程的理解,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完成传承优秀文化的教学任务。课程理解主要是教师的理解,是“教师通过对课程的解释或释义来把握课程意义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时就是教师的精神生命的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
我校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让教师理解到学校不仅要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要结合本校的传统与特色,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
2.引导教师挖掘学校的传统和特色,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校本课程。2017年我国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醒狮和游泳项目是新沙小学的传统项目。舞醒狮是春节传统风俗,人们为了增加节日喜庆的气氛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春节都开展舞醒狮活动;游泳与传承端午节的赛龙舟传统有紧密的联系,赛龙舟在水上进行,参加赛龙舟的人必须会游泳,在赛程较长的龙舟比赛时,为了确保龙舟健儿的体力,每支龙舟队都有后勤的支持,后勤人员游泳把补充体力的食品送给正在比赛的健儿食用。“传承传统”课程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
3.加大教育工作者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培训,提高教师传统节日文化的修养。使教师具有把传统节日优秀文化与学校传统项目的内涵融合的能力,把传统节日优秀文化与各学科整合的素养,理解到开设传承传统节日校本课程有助于其他学科的教育,理解到在校本课程建设中能完成承担传承节日优秀文化的光荣使命,同时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实施传统节日必修课程,发展学生文化基础素养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中国的传承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新沙小学传承传统节日课程把“四大”节日的起源、历史、习俗、名人故事和相关的诗词好文作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程。传承传统节日课程主要通过班队课、校本课程与语文课的融合来实施,让学生传承这些节日的优秀文化,发展学生文化基础素养。
如“细说端午”主题班会课的开展,让学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有法定假期的传统节日,起初为百越部族在农历五月的第五天举行图腾祭奠的日子,端午节有举办赛龙舟祭奠的习俗。后因战国期间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当天抱石跳汨罗江殉国,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为传承端午节传统文化节,2006年国务院批准端午节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正式审议并批准端午节成为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喝雄黄酒等习俗。
“细说端午”这节主题班会课,让学生了解到端午节的历史演变,获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传承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结合语文科的经典诵读,每节语文课前两分钟,学校要求最少诵读欣赏一篇关于四大节日的诗篇。如诵读欣赏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白居易的《清明夜》、文天祥的《端午即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诵读欣赏这些诗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升。
三、开设传统节日选修课程,发展学生自主发展素养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能积极参与并全心处理让他感兴趣且与之关系密切的事情,特别是学会如何有效地从事这些活动。”传承传统节日课程立足于学生的需要、学校及社区的特色,新沙小学根据实际开设以下校本活动课程:醒狮、游泳、书法、烹饪、绘画、摄影、舞蹈、音乐、科学探究、文学等。新沙小学传承传统节日活动课程每周如期授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自己喜欢的校本活动课程。
如:杜锋同学平时爱运动,体育成绩很好,喜欢表现自我,他选择了醒狮活动课程。通过参与醒狮课程学习,杜锋同学了解到醒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春节等重大的节日中人们经常舞狮进行庆祝,要舞好狮子,不仅要有好的身体,还得与鼓乐、舞狮头和舞尾要配合默契才能把狮子舞得栩栩如生。要做到以上这些必须认真听从教练的指导,刻苦练好每一个动作,还要与同伴合作。他对教练说:“舞醒狮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一定把醒狮的狮头舞好!”每周醒狮授课时,他都能认真学习,为了把醒狮舞得活灵活现,每天放学后,他都在家按教练的要求进行练习,有时还邀请父亲配合他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苦练,杜锋同学代表学校参加省的醒狮比赛获一等奖的好成绩。现在杜锋同学不仅醒狮舞得好、体育成绩好,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他经常自豪地对参加醒狮活动课程的同学说:“醒狮让我找到健康快乐的童年生活!”
传承传统节日课程能充分尊重学生,每学期学生可自主更改选修的课程一次,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如:黄映楠同学开学初由于家长要求,她参加舞蹈活动课程,虽然她努力学习,但由于天生动作不是十分协调,很难把动作做到位,经常拖舞蹈小组训练的后腿。后来她向父母反映自己参与舞蹈活动课程的情况,她想参加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绘画活动课程,父母尊重她的选择,由参加舞蹈活动课程改为参加绘画活动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黄映楠同学善于学习,不到一个学期,黄映楠同学参加镇的绘画比赛获一等奖,她设计的鸡年邮票获市一等奖。传承传统节日课程科学设置,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黄映楠同学不因参加舞蹈活动课程的失意,而丧失发展自己的兴趣机会,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绘画活动课程后,经过老师的辅导和自己潜心的学习,使她享受到绘画的快乐,也懂得了一个人生的哲理,她曾对父母和老师说:“选择能影响人的发展!”
四、开发传统节日拓展课程,发展学生社会参与素养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学校的课程开发和实施以教师为主,但教师精力有限,在课程建设中,“总受到自身有限机体、优先生命的限制;即使在个人精神最旺盛的时期,他所能感知的范围,思考的领域和运用的工具,无论在广度、尝试和精度上也都是有限的”。校本课程要立足本地社会的实际来设计和实施,必须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的参与开发,才能实现课程的应有价值。
新沙小学传承传统节日课程注重开发社会实践的拓展课程。如:为了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学校开设了“年味”的社会实践拓展课程,学生围绕过“年味”,进行了与家人打扫卫生、写贴春联、做年糕等活动。在部分家长的倡议下,创造性地组织了新沙小学校本课程慰问团,开展了慰问村内的五保老、军烈属、特困学生的社会拓展活动。活动中,参加书法课程的同学带上自己写的春联,参加烹饪课程的同学带上自制的年糕,参加醒狮课程的同学敲锣打鼓舞动醒狮,参加不同课程的同学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慰问活动中进行展示,使受慰问的家庭感受到春节的快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受到国家和人民没有遗忘他们。慰问活动后,参加摄影课程的同学和文学课程的同学联合创作了一条又一条富有“年味”和“人情味”的图文并茂的慰问报道,并在家长微信群中传播,很多家长纷纷点赞。“年味”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把所学的校本课程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帮助了社会有需要的人,学生的社会素养得到促进和发展。
新沙小学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根据实际开设、实施和拓展传承传统节日校本课程,提升了师生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继存 课程理解的意义之维[J].教育研究,2012,(12):72。
[2]拉尔夫·泰勒 著 罗康 张阅 译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
[3]欧阳康 社会认识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0,177。
论文作者:冯祐培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课程论文; 传统节日论文; 醒狮论文; 素养论文; 文化论文; 节日论文; 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