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低碳生态理念;城市更新;策略;顺城巷
The study of urban renewal design in the perspective of low carbon and ecological
——Taking the northeast area of Xi’an shun city lanes as an example
Wang Jingyuan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Shaanxi, Xi'an, 19991866975)
Abstract:As an extension of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is in the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eco-city construction,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low-carbon ecological city by contrast with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city, low-carbon city, reviewing urban renewal design in the perspective of low carbon and ecological, making low carbon and ecological idea into the urban renewal design. Then propose urban renewal strategies in terms of optimizing land use models, carbon sink networks, and green transportation. Taking the northeast area of Xi’an shun city lan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its main problems, and makes optimization recommendation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of urban renewal design.
Keywords: low-carbon eco concept; urban renewal; strategy; Shun City Lane
1 引言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规模不断突破规划的界限,蚕食其外部的农业、生态等用地;城市中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同时资源匮乏、环境退化等已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障碍[1]。因此城市发展必然面临转型,发展低碳经济,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生态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生态城市的道路 [2]。在西安城市发展所日益面临的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困境之中,土地资源的约束显得尤为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需要对存量空间资源进行潜力挖掘和优化调整,必须对城市空间进行更新,并提出与时俱进优化更新策略。
2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西安城墙尚勤门和朝阳门之间,东五路以北、尚勤路以东的顺城巷及沿线地块。尚勤门为北城墙最东一门,朝阳门外接长乐西路,内接东五路,是西安东西向交通的主要通行线路,附近有朝阳门地铁站(1号线),交通便利。
顺城巷主要为民居和小店铺,路网为正南北向棋盘布局,传统建筑随着时间的消失经历了沧桑巨变,甚至由于顺城巷功能的弱化,这里曾一度是被遗忘的角落。在西安城市改造中顺城巷一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其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的关注,作为城市更新改造的典型,本文也将以研究区为例探究如何在低碳生态理念引导下进行城市更新改造建设,提出城市更新方法[3]。
3 低碳生态理念的提出
低碳生态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社会共识以来,继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城市理念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再到21世纪后提出的低碳城市思想后的又一个得到各界关注的城市发展理念[4-7]。为了能更好地把握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本文就这些理念从提出的背景、主要思想,在城市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简要梳理和辨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低碳生态理念是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并减少碳排放,实现人、经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
4 低碳生态城市更新策略
4.1 优化土地利用模式
4.1.1 城市土地利用总量节约化
城市土地节约就是各项建设用地都要精打细算,反对浪费土地,从而减少建设用地需求总量,减慢土地的非农转化带来的土地生态功能的丧失。首先从对城市各项用地科学规划入手,合理预测用地规模,合理确定各项建设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严格执行国家建设用地标准,避免规划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等;另外通过城中村改造、土地供应和建设环节的管理盘活存量土地,消化闲置土地等也是节约用地的重要途经。
4.1.2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紧凑化
基于两个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密集型的城市形态有助于减少城市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空间紧凑型城市可以大大减少对道路交通,尤其是对私人轿车的依赖,从而减轻道路交通压力,降低对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减少大气污染等[8]。
4.1.3 城市土地功能有效混合化
通过城市用地多样性和多种功能有效混合能减少长距离的交通需求,节省交通时间,从而减少城市碳排放[9]。简·雅各布斯关于一个健康城市的秘方是“一个错综复杂又富有条理的多样化土地使用,使得彼此间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中都不断地相互扶持”。
4.2 倡导碳汇网络应用
4.2.1 尽可能保护和利用原有绿地水系
场地上存在原生植被时,规划布局宜保留或部分保留原生植被作为城市更新绿地的组成部分。若不可避免要清理场地上的原生植被时,可考虑原场地植物的移栽和保存养护表层土壤作为未来绿化用土。严禁砍伐和擅自移植古树名木,严禁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外8m范围内挖坑取土与兴建建筑。场地上存在原生水系时,规划布局宜结合城市更新水景设计、雨水规划方案减少对场地内原生水系及其走向的改变。
图1 研究区空间生态更新策略图
4.2.2 倡导建筑绿化,挖掘城市潜在绿化空间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尝试通过建筑绿化的方式来挖掘城市潜在绿化空间,建筑绿化包括屋面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等。在土地资源紧约束的条件下,合理运用绿色建筑技术,通过建筑绿化可以挖掘城市潜在空间资源和绿化资源。在遵循国家及西安市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同时,应当结合特定功能进行适当利用,营造宜人的屋面公共活动空间。
4.2.3 采用复层植物配植方式,提高绿地整体固碳能力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绿化植物配置应选取绿量大的植物,提高乡土植物比例,减少草坪用地,除必要的花灌木造景外,坚持以乔木为主体,形成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模式。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注重生物多样性。并在各种空间中加强绿化布置,如对院落、街巷、景观等的绿化。
图2 研究区空间绿化示意图
4.3 引导绿色交通出行
4.3.1 鼓励地铁站点周边立体空间开发与综合利用
地上、地下空间的统一开发有利于将地面交通系统、地下轨道交通与地上步行交通多层交通方式有效联接,打造便携安全、低碳的出行环境。在城市更新规划中,有条件的新建项目地下空间宜与相邻地块建设工程地下空间相连通或整体开发利用;同时,地下空间也应与地面交通系统有效联接;即便在地段狭小且紧邻拥挤街道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采取建筑底层架空或局部架空的方式,与街道空间连为一体。
4.3.2 城市更新片区出入口与公共交通站点保持便捷联系
遵循低碳出行理念,通过控制空间更新出入口布局,实现公共交通设施的便捷到达与使用,保证公共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倡导以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与“双零换乘”相结合的绿色交通。提倡把地铁、主干道的公交与自行车的换乘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地铁到一般公交的零换乘,以及地铁或一般的公交与自行车也实现零换乘,下了公交就可以租一个自行车,刷卡或投币就可骑到家或邻近的自行车停放站。这种零换乘系统建设起来后能够大大降低交通能耗,而且可以大幅度地净化城市空气,从而鼓励更多的市民骑车或步行出行,形成绿色交通的良性循环。
图3 研究区低碳交通措施实施示意图
4.3.3 保障人行通道设置,减少绕行距离
针对西安夏季暴晒炎热的气候特点,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应考虑为步行提供必要的遮挡设施,鼓励有人工或植物遮荫的人行道,以提升慢行通道的步行品质,提高通道使用率。慢行通道遮荫可以是绿化遮荫、骑楼或挑檐等建筑物遮荫多种方式。遮挡设施或植物的布置应满足人行道设计的基本要求,布置在建筑前区或直接由建筑挑出。慢行连廊的设置不仅可以为居民出行与社区交流提供舒适的通道与空间,也应综合考虑遮荫、避雨与休憩功能,避免因追求美观而设置透明的玻璃顶[10]。
5 结语
我国面临着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能源集约化使用的巨大压力。低碳生态城市可谓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化,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化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落实。要充分发挥土地生物碳汇效应,并在各种具体的土地利用行为过程中采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减低碳排放,实现源头上遏制、环节中减少、循环中中和碳排放的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同时,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深挖土地有效利用率和土地经济价值,并最终实现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
参考文献:
[1]樊行,陆佳,王吉勇.低碳生态理念下城市规划的实践与转变——以深圳为例[J].低碳世界,2012,05:56-59.
[2]张常新,罗雅丽.基于低碳生态理念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优化途径[J].生产力研究,2012,07:135-136+159.
[3]李强.从顺城巷的改造探寻西安古城改扩建[J].山西建筑,2008,07:77-78.
[4]陈群元,喻定权.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构想[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5]叶祖达.碳排放量评估方法在低碳城市规划之应用[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6]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2).
[7]Glaeser Edward L, Kahn Matthew E. The Greenness of Cities: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Urban Development [EB/OL].
[8]潘海啸.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1).
[9]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和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4).
[10]周亚琦,荆万里.低碳生态视角下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思考[J].华中建筑,2014,05:96-100.
作者简介:王婧媛(1989—),女,工学硕士,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城市建筑设计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论文作者:王婧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城市论文; 低碳论文; 生态论文; 理念论文; 交通论文; 空间论文; 模式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