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研究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到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使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针灸;中药;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效果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属于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通常以中青年人为主,很容易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研究表明其主要是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所致,一般将其按照大便性状不同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类[1]。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发杂多样,通常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为主,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多以西医方法完成,但其治疗效果有限,并且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本研究对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2月到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0岁,平均(54.19±6.34)岁。试验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0~70岁,平均(54.82±6.03)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和干预,让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禁止其食用生冷和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按时进餐并对每餐的进食量进行严格控制,让患者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减少对易产气食物的摄入量,并让其多使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指导其积极进行运动锻炼等。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让患者按照1粒/次,3次/d的标准于餐前30min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同时按照9g/次,2次/d的标准口服四神丸,持续治疗4周后结束。
试验组在使用中医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其中中药治疗的方剂组成为:白术20g,白芍和山药各15g,黄芩、干姜、乌梅、陈皮和柴胡各10g,防风和炙甘草各6g,将药物加水煎煮后取汁200ml,让患者于晨起和睡前分两次口服,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给予其药物加减治疗,患者腹泻严重时加茯苓和白扁豆;患者便秘严重时加槟榔和郁李仁;患者腹痛腹胀较重时加木香、佛手、延胡索和枳壳;患者大便黏液较多时加苍术和厚朴。同时给予患者针灸治疗,选取患者的上巨虚穴、曲池穴、大肠俞穴和天枢穴,针刺前对穴位所在位置进行有效的消毒杀菌处理,针刺时采用双手进针法,其中上巨虚穴进针时直刺1~2寸,曲池穴直刺0.5~1.0寸,大肠俞直刺0.8~1.2寸,天枢穴直刺1~1.5寸,根据穴位的特点不同采用舒张法或爪切法,进针后以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针刺时以左右交替取单侧穴位完成,每日给予患者1次针灸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结束。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具体标准为:治疗后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性状和量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未消失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X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1数据,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例/%)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但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发病后的病程较长,容易导致其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目前临床上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对症处理方式,根据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给予其针对性的药物,以此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盐酸洛哌丁胺和四神丸是西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药物,治疗过程中结合对患者日常生活及饮食的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但根据临床实践,常规西医治疗的效果很难达到满意状态,患者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几率,并且会因为病情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不良影响[3]。中医上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肠郁、泄泻、腹痛和便秘等范畴,其根据病因可分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肝肾阳虚、阴虚肠燥、肠道瘀滞等六种不同类型,需要采用疏肝健脾、滋阴补阳、调节脾胃的方式治疗,并且需要根据患者的证型不同合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4]。中药和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病的常见方法,本研究中所用方药以白术、山药、陈皮和炙甘草等为主,结合黄芩、乌梅、柴胡、防风等药物,能有效起到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疏肝理气的功效。同时,针刺上巨虚、曲池、大肠俞和天枢穴等穴位,能有效起到调节脏器经络气血输注的功效。相关研究表明,在联合应用中药方剂于针灸治疗时,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让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得到有效控制,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5]。
本研究对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使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海雄.用中医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9):189-190.
[2]孙枚.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系统医学,2017,2(22):128-130.
[3]金奕,余玮.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17,37(05):109-113.
[4]段多喜,周思远,郑倩华等.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特点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04):47-50.
[5]张友胜,张晓东.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01):80-83+100.
论文作者:刘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5
标签:患者论文; 综合征论文; 针灸论文; 中药治疗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有效率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