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_党组织论文

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_党组织论文

村级党组织设置的有益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论文,村级论文,有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经济及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传统的按行政体制分块设置的党组织格局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盐城市的情况来看,这几年农村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各家各户分散性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过渡,出现了基地、大户、联合体,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基层党组织设置只有自觉适应经济关系的变化和经济格局的调整,积极进行优化和重组,才能在农村经济市场中进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对不同的经济组织产生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同时,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和多样性,也对改革基层党组织设置、增强党组织管理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此,我们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方法、途径进行了探索。一方面,打破村村、村企等界限,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自愿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灵活设置党组织;另一方面,改变党小组的设置办法,促进党支部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增强基层党组织驾驭全局特别是经济工作的能力。主要采取以下一些形式:

一是村村联合建立党组织。针对有些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因势利导,实施村村联合建立党组织,原有村的行政隶属关系、行政区划不变,以先进村的优势,带动后进村的快速发展。如建湖县上冈镇的冈南村和冈西村,同处在204国道边。 前几年冈南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村办工业,1997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100多元,是全市的小康示范村。而冈西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是该县的经济薄弱村。在分析两村现状后,镇党委决定将冈南村和冈西村联合起来,成立党总支。在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对两个村实行统一规划、分工实施、协调运作。冈南村人发挥自身市场经济意识强、运用科技水平高的优势,帮助冈西村发展蔬菜大棚及运输业,这样既解决了冈南村发展蔬菜大棚基地紧缺、运输能力不足等问题,又消化了冈西村的富余劳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一年后,冈西村的人均收入就达到3350元,一举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全市像这样以强村带弱村联合建立党组织的有57个。

二是以企带村建立党组织。针对一些村办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实力不断增强,原有的村管企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我们积极探索以企带村设置党组织的办法。在规模比较大的村办骨干企业建立党组织,原来的村支部成为企业党组织下属的一个党组织。如江苏森达集团原来是镇南村的一个村办企业,后来发展到拥有1.1万名职工、年产皮鞋600万双、利税总额达2.28亿元的世界最大单个制鞋企业, 森达品牌荣获全国皮革制鞋行业第一个驰名商标,产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经过调整,村党支部变成森达集团党委下属的一个支部。目前,全市已有18个村采取以企带村的形式设置党组织,其中建党委11个,党总支7个。

三是按产业联合建立党组织。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客观上要求对同一产业的各个生产单元和产供销各环节的不同单位实施统一领导。因此,我们积极探索按产业链多形式联合设置党组织,或是以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为主建立党组织,或是以产业的规模基地为主建立党组织,或是以产业化经营市场为主建立党组织,或是以乡镇农技站、经管站以及一些基层服务组织为主建立党组织,从而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如大丰市新丰镇蚕桑站与裕南村联合建立党总支后,蚕桑站不仅负责统一育种、供药、开设技术讲座、上门指导、蚕茧销售,还根据市场的变化,引导村民栽桑养蚕,做到蚕茧价格上扬时多栽桑,价位走低时不毁桑,使裕南村成为拥有3500亩桑园的蚕桑专业大村。目前全市已有103个村与产业化龙头联合组建了党组织。

四是同行业联合建立党组织。即将外出从事同一行业的众多生产单位中的流动党员组合起来,打破原有的隶属关系,按行业联合建立党组织。如盐都县秦南、马沟、郭猛等乡镇,由于近年来长江打捞施工业发展迅速,约有5000人常年奔波在长江水道上承揽沉船打捞、基础工程等业务,其中有党员75人。针对打捞从业人员“多而散”的实际,该县以乡镇为单位跨村、企联合建立行业党组织,按照作业工区成立党支部和党小组,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加强了对从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到“人行千里不断线”,党员走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管理就跟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五是按照服务功能和党员特长设置党小组。党支部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党组织及广大党员作用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过去单纯按村民小组和党员居住地设置党小组的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去年开始,我们按照农村工作需要与党员特长相结合、党员自愿选择与组织指定相结合等方式,灵活设置党小组。目前全市农村党小组设置改革工作已基本到位,各地因村制宜,设有政策宣传、致富示范、市场信息、普法民调、村务监督和参谋顾问等各种类型的党小组。通过改革,全市原有23777 个农村党小组优化组合为21926个, 党支部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组合,党组织的整体功能有了明显增强。如东台市广山镇辞郎村党支部科技示范党小组组长陈志安,栽植银杏500 棵,年收入近3万元。他无偿为周围群众传授银杏栽植和嫁接技术, 带动本党小组5名党员、8户农民栽植银杏3200棵,每年可增收近8万元。 射阳县鲍墩乡在整顿村级财务工作中,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党小组的作用,查出了不合理开支136笔,近8万元,目前已清退2万元。

在改革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真正有所创新、取得成效,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来对待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由于农村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因而,改革和优化党组织设置,一定要强调一个“活”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提高基层组织设置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多样性上做文章,切不可生搬硬套一种模式。

二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原则,寻求科学合理的设置方式。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但归根到底,要按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来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自觉地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部分,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设置形式,要坚决摒弃和改革,使党组织在解放生产力中真正发挥作用;对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设置形式,要积极加以吸收采用,使党组织在发展生产力中真正发挥作用。

三要坚持动态管理,适时调整设置。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提出新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要坚持因势利导,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当然在调整设置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党组织设置如何与村民自治、村级行政管理有效地衔接起来?按行业和产业设置的党组织如何与村级组织协调运作,共同发挥作用?村企联合建立的党组织对村、企党支部如何实行有效领导,对人、财、物资源如何进行统一组织和合理配置?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仍需深入调研,超前思考,合理谋划,认真解决。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改革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加强督查和考核,保证措施到位。

标签:;  ;  ;  

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_党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