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入分配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_收入分配论文

从收入分配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调整论文,收入分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F224

本文涉及的收入分配概念不是指居民间的收入分配,而是指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这三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因而不讨论与基尼系数相关的概念问题。笔者认为这样的收入分配对于经济结构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优化经济结构,也必须从调整这三个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来着手。

一、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投资与储蓄率双高

首先从投资率与储蓄率的情况来分析中国的经济结构(见图1)。实线代表储蓄率,它在不断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后,储蓄率增长得非常快。下面的虚线是投资率,2000年以后,中国投资率的增加也很快。储蓄之外的就是消费,包括政府的消费和居民的消费。这是笔者要强调的。2000年,居民消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46.44%,至2010年,短短的10年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46.44%下降到33.8%,下降了12.6个百分点左右。在10年中,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这是很重要的变化。

有人认为我们的投资率太高,一旦讨论到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时候,因为政府部门直接控制的手段是有限的,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投资。所以关于政策方面的讨论,必然涉及投资率。为了证明中国的投资率确实较高的现象,笔者在下文将通过一些数据来对该现象进行观察分析。

中国的储蓄率在过去20年中增长得较快。通过横向比较看世界各国的投资率,据2009年的数据,世界范围内投资率比我国高的国家有12个,分别是基里巴斯、苏里南、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马绍尔群岛、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博茨瓦纳、巴林、格林纳达、巴哈马等12个国家。从经济研究上来说,学者较为关心的是沙特阿拉伯,其他11个国家在经济上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绝大多数国家的投资率都比我国低。

(一)边际投资回报率是否低于投资成本?

要判断投资是否太多,首先要看投资是否可以带来回报。这是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一直在做的分析,采用GDP核算数据来计算总体的经济回报率。图2是调整价格因素后的税后回报率,是实质的回报率。从图中曲线走势看,1993年的实质回报率是15.7%,在此之后尽管有波动,但总趋势是稳步下降的,一直下降到近期的5%左右。

5%是否太低?不能简单说这个回报率太低。需要强调的是,因为平均的回报率包括各种各样的投资,如果投资的回报率是51%的话,投资回报率比较少的企业的回报率就会更低。如果看边际回报率,边际回报率恐怕要远远低于资本的成本。当边际投资带来的回报率低于资本的成本的时,证明投资过多了。

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过去几年的高投资率是反常的现象。尽管从2000年开始的投资率不断增加,但从2008年开始的高投资率是更加反常。

●图1 1978-2010储蓄率与投资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笔者整理计算。

●图2 1980-2010投资回报率(调整了价格因素后的税后回报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笔者整理计算。

●图3 1979-2011人均GDP增长的来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笔者整理计算。

(二)高投资率导致低效率的改善?

图3中,上面的线是人均GDP增长,有一定的波动,可以做为增长的核算来观察人均GDP增长的来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本的增长,二是物资资本,三是效率的提高。物资资本是用单位GDP的资本存量来衡量,即生产1元钱的GDP所需要的资本。如果单位GDP的资本存量增加,那么它对增长就有贡献,就会提高增长。如果单位GDP的资本存量下降,它对GDP产生的影响就是负面的。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这4年中,代表物资资本的绿色柱状比重比较大,物资资本处于增长状态,即单位GDP资本存量处于增长状态。4年中,资本产出比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在增加。这是非常反常的现象。在此之前尽管有变动,但幅度不是很大。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产出比应该是比较平缓,没有太大波动的。但是,在过去4年中,我国的资本产出比却有大幅度增加。蓝色柱块代表的TFP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即效率改善的速度在降低。当然,我们很难证明效率的降低是由于投资太快造成的。效率降低有诸多原因,如运气、外部的环境,也可能有周期性的原因。但是,也不免怀疑效率的降低可能是由于投资增长太快造成的。

表1中笔者分解了GDP增长的几个来源。1979-2007年,资本产出比的增加对GDP增长的贡献是很小的。尽管投资在不断增长,但它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是相匹配的。2008年以后,资本产出比的增速每年是5个百分点。最后一列是TFP,即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1979年-2007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8个百分点,2008年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2个百分点。2008年以后的高投资率是反常现象,一直维持如此高的投资率也是不应该的。高的投资率伴随低效率的改善。

过去4年中,资本产出比的上升这么快,笔者认为结论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但投资率不宜再继续上升。目前投资率已经超过48%,如果继续上升的话,会对社会福利造成负面影响。

(三)改善投资效率重于增加投资率

有人认为我国的人均资本占有量比发达国家低很多,为什么不能更多投资,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呢?这个说法看似有道理。但却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效率的增长是稳步的,不可能立杆见影。我国目前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是缓慢平稳的,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应该随着全要素生产力的平稳增长速度增长而增长。尽管人均资本占有量还很低,但并不代表投资率应该更高。

提高投资率并不能带来持续的增长。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投资率,今年的GDP增长速度会增加,但如果明年不继续提高,GDP的增长率又会回落。基于这些考虑,笔者认为不宜进一步增加投资率,更重要的是改善投资的效率。投资回报率的降低不仅是因为投资过多,同时也由于投资效率在恶化。

尽管我们的人均资本占有量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长期来说投资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投资需要和全要素生产率相匹配,而全要素生产率是稳步增长的,所以投资也应该是稳步进行的。提高投资率不能带来持续的增长。基于这些考虑,我们不宜进一步增加投资率。而需要努力改善投资的效率。

二、投资率不再增加的办法:降低储蓄率

怎样保证投资率不会增加?基于投资与储蓄的密切关系,下文将研究如何保证储蓄率不继续增加。只有了解储蓄率增加的原因,才能找到不继续增加储蓄率的办法。关于这方面的诸多讨论都集中在居民部门的储蓄问题上,如房价的高企、性别比的失衡造成了房价的过高、购房需要首付、金融系统欠发达不能百分之百地拆借资金等等,因此需要储蓄。居民部门的储蓄确实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但是,我们不能仅观察居民部门的储蓄。原因如下:

2000年居民消费率为40%,2010年的居民消费率只有33%。假如政府、居民和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没有改变,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是与2000年一样,一个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告诉我们居民部门的储蓄率需要从30%增加到50%,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消费率下降12个百分点的结果。在10年中,居民部门储蓄率从30%增加到50%,笔者预计这种可能性不大。所以,如果仅看居民部门是不够的,一定要看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这是必须要看的,回避不了的。

(一)政府与企业部门对储蓄率整体增加的贡献较大

这样的收入分配到底怎么样?因为掌握的数据有不同来源,有很多不同的结果,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资金流量表即将发布,也许由此可获得更多信息。笔者目前没有用这些数据,只是用自己的调研数据加上统计局的数据,也许权威性值得考究。图4中,代表居民部门平均储蓄率是蓝色曲线。从1993年至今,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是比较稳定的,在30%上下浮动,但它不能解释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46%下降到33%的现象。唯一的可能因素应该是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所占比重在下降。

我们也是用这种办法来计算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见图5)。数据表明,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从65%降到50%。这是非常严重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降低很多。前文提及居民消费的问题需要看收入分配。居民消费之所以降低这么多,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下降。当然还有政府可支配收入和企业可支配收入所占比重,很明显,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二)居民不消费的原因来自其收入占GDP的比重减少

这是储蓄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居民之所以不消费,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储蓄率增加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收入占GDP的比重在减少。

什么因素造成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下降?为什么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下降呢?仍然有很多原因。居民收入包括工资收入、钱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收入、投资获得的红利、退休后从政府拿到的养老金等等。如果是个体户,还有盈利。同时,还要纳税,要进行社保缴费,会减少可支配收入。这些因素到底哪一个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最大?一个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劳动者报酬是居民收入中最主要成分,居民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下降。居民部门经营性留存、财产收入占比都有下降。再分配过程也减少了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

(三)结构转型、产业内变化与垄断力量致使居民收入占比下降

劳动者报酬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有一些原因并不是政策造成的,也不是政策所能改变的。经测算,笔者认为最主要原因就是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即农业部门占GDP的比重,在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小,而其他部门,尤其是第三产业和工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

●图4 1993-2007居民和政府平均储蓄率(调整后数据)

注:1.在原来的资金流量表中,居民储蓄倾向1997-2001下降,2002年开始上升,在2005年上升幅度很大,可能的原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估计值存在问题。2.调整后的结果中,2002-2005年间居民的储蓄倾向小幅度增加,而且在2005-2007年又回到平均水平。3.调整后的结果中,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在1998年开始不断上升。表明政府的收入更多地用在了资本性支出上。

●图5 各部门对国民储蓄率的贡献(调整后数据)

注:1993-2005年间,调整前后各部门对国民储蓄率变化的贡献的变化趋势相同。区别:原资金流量表中,居民部门的贡献相对较高;调整后,企业部门的贡献高。1.国民储蓄率在1993-2001年间变化不大,2002年开始不断上升2.政府和企业的贡献在1996年以来一直上升;3.1997-2001年,居民储蓄倾向下降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居民贡献下降,抵消了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4.2002-2005年,居民储蓄倾向上升,居民的贡献上升。三个部门同时使国民储蓄率上升。2002-2005年国民储蓄率上升一方面与收入分配格局变化有关,也部分地与居民部门储蓄倾向上升有关。5.2005年后,居民收入占比和储蓄倾向下降,居民部门的贡献下降。2005-2007年间国民储蓄率上升主要来自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1.结构转型

为什么这样的结构转型造成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下降?在图7中,左图是建筑业、第三产业、工业、农业的劳动者报酬的变化,右图是劳动者报酬在这四个部门中的水平。农业中的劳动者报酬占85%、90%,建筑部门占70%左右,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报酬占50%左右。假设90、70、50,总体的劳动者报酬是这三个数的加权平均。90的权重在不断下降,而50的权重在不断上升。这样的结果造成总体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在下降。农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是经济发展阶段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不是政策造成的,也不是政策所能改变的。

图6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笔者整理计算。

图7 1995-2004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变化

前文论及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而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结构转型。

2.所有制改革

除了产业之间的变化,还有产业内部的变化。产业内部是工业的劳动者报酬占比也在下降。用企业数据分析发现,工业部门内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所有制的变化。即国有企业中的劳动者报酬占比相对较高,而非国有企业的劳动者报酬占比相对较低。当国有企业在工业中的份额越来越小的时候,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同时,国有企业内部的占比在下降。以前国有企业有很多剩余劳动力,现在越来越少了。所有制的改革是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所有制改革非常有必要,国有企业的改革也非常有必要。但是,它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

3.垄断力量的变化

除了结构转型和所有制变化以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垄断力量的变化。有垄断势力的这些行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可能会变得更大了,造成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下降。垄断企业中的员工收入这么高,怎么可能说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因为它的利润同时更高,两个都增加的话,只要一个比另一个增加的快,相对比重会发生变化。垄断企业的利润很高,劳动者收入也高,但利润比劳动者收入高得更多。所以垄断企业中的劳动者报酬占比是相对比较低的。如果垄断企业变得越来越多,全社会的劳动者报酬占比也就会增加。

因此,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一是农业向非农业的转型,二是国有企业的改制,三是垄断企业的增加。前两个不应该逆转,第三点应该是我们努力去改变的。

三、政策建议

第一,在要素分配中,政策影响空间有限。由于资本和劳动的要素替代弹性为1,提高工资会减少就业,但不会提高劳动收入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增加劳动收入,税制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垄断也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因此要减少垄断。税收过重对劳动收入有更大的负面影响。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加劳动收入。

第二,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是导致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最主要原因。居民部门经营性留存、财产收入占比都有下降。再分配过程也减少了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五险”缴费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左右,有些地区更高。这是世界上最高的社保缴费率之一。参与率低,企业缴费最终会转嫁到员工身上,社保缴费挤占了员工的劳动报酬,不利于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甚至可能减少了总体消费。

第三,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拓宽居民投资渠道,特别是投资于外国资产的渠道;提高存款利息;增加企业分红。有人提议增加工资,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来增加劳动者报酬。但增加工资的副作用是降低就业的增长。我们用同样的数据进行了估计,当工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力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时候,就业增长会减慢一个百分点。这两个效果正好是取消了。增加工资给劳动者报酬,会增加每一个有工作人的报酬,但不能增长所有劳动者报酬的总和。就是因为增加工资以后,参与劳动的人数会降低。

第四,合理分配国有企业的分红。国有企业分红应该纳入一般预算管理。国有企业的分红应当用于民生项目,特别是加强社会保障,减少过度投资,改善公司治理。

第五,实施社会保障的综合治理方案。降低社保缴费率,促进就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参与;用国企分红支持社保:社保缴费率高是因为在抚养比下降因而应该积累的时候没有积累。国企的退休人员的负担由全社会来承担。推迟退休年龄,有效利用老年劳动力。

标签:;  ;  ;  ;  ;  ;  ;  ;  ;  ;  ;  ;  

从收入分配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_收入分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