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诵读吟咏法探索论文_石仲铭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诵读吟咏法探索论文_石仲铭

[摘要] 古诗词自身具备共同的特点,凝练的言语,丰厚的感情,深刻的外延。。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停留在表面文字理解诗词,没有真正领会诗词的深层含义,因此无法学好古诗词。诗词的默写、欣赏都离不开“读”,鉴于此,我们的校本课程就是研究和探讨古诗词的诵读,目的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下 农村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诵读吟咏 探索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我国是诗的国度,古代人“读诗”叫“吟诗”。古人创作诗词讲究押韵、节奏,一气呵成,具有独特的音乐美,所以我们不防沿着古人创作思路,从“诵读吟咏法”学习古诗词着手。语文教学就是阅读教学,新课程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不同的学龄段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因此,诵读吟咏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从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就诵读吟咏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性作初步的探索。

一、诵读吟咏古诗词,由浅入深

古诗词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意蕴深刻,感情丰富。在教学中,如何挖掘其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笔者认为应该在“诵读”入手,诵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朗读,通过诵读,让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诗词的意蕴和语言魅力。因此,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方法体验作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是诵读。在学习杜甫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时,诗的时代背景离学生太遥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设计重点应放在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歌。体会诗的感情。首先听配乐录音朗读,配乐传出呼呼的风声,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写作背景;接着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比较接近学生的学习状态, 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强的感染力;然后让学生全体读;最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大声地朗读。在读中,学生进入了诗歌的创作意境,读后马上进入另一个阶段——理解和欣赏诗,利用书中的注释,结合背景理解概括诗歌意思,赏析诗歌的语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点拨评价。有了这样深入的设计,学生基本可以阅读诗词,掌握作者想要表达和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思想和感情。

反复地诵读诗歌,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诵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诗的内涵,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了诗人的生活时代。经过多次朗诵,让学生上台表演朗诵,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者。教与学生互相促进。

其次是吟咏。吟咏也是诗词诵读的另一种形式,在诗歌的节奏、语调、语速的基础上,加工处理诗词表达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吟咏较之诵读相对自由,诵读也是对教师自身素养的一种挑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吟咏,笔者先播放了郦波教授吟诵《诗经?秦风?蒹葭》时录制的吟诵视频,然后教师范吟该诗,接着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吟诵,诗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所产生的空虚和怅惘之情是难以言喻,心情悲伤感人,老师和学生摇头晃脑低吟,进入诗人的境界,声音曲折凄美,整个教室充满了古典魅力和优雅感。

最后是唱诗。学生对于唱最乐于接受,选择合适的音乐,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氛围,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诗是演奏音乐的哲学”,诗、乐、舞三位一体。因而,在古诗词教学中使用音乐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措施。因为音乐最容易激发人的感官,感化人的激情,同时加强诗词的感染力。促进学生积极地调动各种情感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音乐不仅给人一种听觉的美感,而且使人在聆听的同时产生幻觉,使人产生视觉意象,从而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当笔者播放一曲李商隐《无题》时,同学们就会哼哼,再播放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很多学生说出这是歌后王菲所唱,大家兴趣盎然。

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诵读吟咏唱诗等方式由浅入深推进,增加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欣赏古诗词的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领悟诗情画意,读出个性: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通过诵读吟咏法学习古诗词,不仅使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还能更好地领悟诗情画意,读出个性。

在学习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时,笔者通过感悟读、深情读、理解读三个环节进行,在第二环节中,学生对“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这句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些学生认为应该重读这句话中的“临”。有的认为“临易水”重读,因为“临易水”不仅显示了战争的地点,而且暗示了官兵们有一种“风容易冷,战士们不再回来了”的强烈感情。后半句要读得更深沉而缓重,到“声不起”音调要沉重上扬。描述了惨烈的战斗场面:援助部队飞驰而来,一靠近敌人的营房,就鼓起鼓声,鼓励他们战斗。但夜霜很重,连战鼓也不响,面对许多困难,士兵们并没有气馁。

有的学生则认为把“声不起””三个字用低沉的音调来读而不是上扬,因为寒冷的霜冻,战鼓的声音沉闷而不响亮。要读出鼓声低沉不扬的声调。读出恶劣的战场环境,让人想起了将士们为了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战士们踏着这样的鼓声,提着宝剑,拼死向敌阵冲去。

三、诵读比赛激趣,养成习惯

教学古诗词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唤醒学生学习动力,调动他们内心的诗弦。所以,教师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同时,多给学生营造交流和展示个性的机会,养成人人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可以根据情况(学习一首诗词))有时可以随堂举行古诗词朗诵竞赛。由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让学生自评小组的名次;也可以在合作学习小组各推选一个人进行比赛,由各小组评出先后名次,给予鼓励。要经常进行,每次推选的选手不能一样,这样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同时促进各小组的成员互助互学,只要形成习惯,不占太多的学习时间,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校级、县级以上的竞赛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实践,达到几点目的:

1、 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习惯,提高诗词的欣赏能力与审美情趣,享受快乐阅读过程。

2、分层比赛的过程,为了自己的组员或班级,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古诗词学习、欣赏、积累的整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3、这个活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凝聚了全体成员参与的力量,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同时大家得到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提高,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4、阐述诗词推演的缘由和现场答疑,必须对参赛篇目深刻的理解和研究,这样才促进学生多途径查找搜集资料,深入思考,多元解读,更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所以,诵读竞赛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将古诗词诵读吟咏法变成一种学习方法,引荐给全校师生学习,建立校园文化。

诵读诗词的方法很多,只要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挖掘、研究,探索,就一定能找出更符合农村学生学习的方法。笔者试图探索古代诗词诵读吟咏的教学方法,目的给学生提供诵读展示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学生的各种探索活动课、综合实践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宝新?《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期刊《成才之路》2017

[2] 费靖静《回归本真——中学“绿色阅读”教学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论文作者:石仲铭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诵读吟咏法探索论文_石仲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