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53)
摘要:网络学习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但目前大学生的网络学习主动性仍存在意识薄弱、能力欠缺、资源体系设计不科学等问题。文章通过梳理大学生网络学习主动性的现状,探讨提升大学生网络学习主动性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Initiativ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Chen Jun
(Zhejiang Business College, Hangzhou310053, Zhejiang)
Abstract:Online lear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directions of educational reform.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online learning, such as weak consciousness, lack of ability, unscientific design of resource system, etc. Through car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initiativ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initia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Online learning; Initiative
作者简介:陈君(1983.5—),女,汉族,浙江浦江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研究课题(Y201432710);2014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ZY_SZ201405)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社会的进步、知识的储备、技能的延续都离不开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的途径日趋多元化,利用网络开展学习进入人们的视野。教育界掀起一场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慕课”、“微课”等教学方式的创新,“网络教学平台”、“手机移动平台”等教学途径的配套,使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新的飞跃,“网络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便成了这场变革的关键。
一、大学生网络学习主动性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从传统的课堂延伸到更广泛的网络,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表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性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知识获取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教育,不仅传递地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诚然,课堂教学无论在大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都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但不同阶段的课堂教学定位不一样。中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以“授知”为主,即以知识点的掌握为衡量标准;而大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以“启慧”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大学教育重在启迪学生思维,重视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的锻炼。在获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拓展多元化的信息搜集和整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知识获取模式。
(二)主动性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培养学习的积极性
当下,信息的快速迭代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型社会需要善学习的人才。对教师而言,一成不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落伍,已不再能聚焦“90后”、甚至未来 “00”后的眼球,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正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和学生接纳。不难想象,学生借助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既能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化解了被动灌输知识和机械性记忆的弊端,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学习信心。在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大学培养“善学习”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主动性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主动性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提出问题,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小处讲,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安排并管理好自身的学习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大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知识构建的主体。这样的方式容易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大处讲,主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提升社会竞争力的基本素养之一[1]。科技的进步、信息的积累、知识的老化,无不印证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主动性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去适应、拥抱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学习主动性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学习平台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具有互动、实时、信息丰富、图文并茂等特点。然而,在大学生利用网络开展主动性学习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的网络主动性学习意识不强
目前,大学生仍普遍存在被动学习的现象。在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习惯性地养成由老师和家长督促学习的情况,学习处于依赖、被动的状态。到了大学,教育理念和方式的转变,部分学生仍未从中学的状态转换过来,缺乏自我管理,不会自我规划。上大学变得无所事事,对网络的应用局限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休闲娱乐。尽管,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利用网络搭建网络课程以及网络教学资源,与时俱进地推出各种网络学习平台,但缺乏监管的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并没有养成利用网络开展学习的习惯,网络主动性学习的意识有待提升。
(二)大学生的网络主动性学习能力不足
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其学习成效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是否能够熟练应用网络工具。信息的检索、知识的梳理离不开网络相关技巧和方法,只有熟练地掌握网络工具的使用,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主动性学习。在这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课程设计的限制,不少教师并不注重网络工具使用方法和经验的传授,很少引导学生如何开展网络主动性学习,因此很多学生在面对网络资源学习时,无从下手。另一方面,当下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传导到大学生群体,部分大学生缺乏探索精神。体现在学习上,对于不熟悉、未掌握的知识内容,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深根究底精神。
(三)网络学习资源体系设计不科学
网络资源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便利,但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忽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在线交流和答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辅导,这种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计算机这个中介物来实现交流的方式,导致教师不能通过计算机在第一时间观察学生接受知识的反应和情感,学生也无法从教师的肢体语言获取更多的信息,个体疑问难以得到及时地解答,影响学生网络主动性学习的效果。此外,网络教学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环节,难以体现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设计,影响学生网络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网络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一)激发网络主动性学习动机,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
大学生的网络主动性学习意识不强与其缺乏网络学习动机相关。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驱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学习动机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意愿、认真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等[2]。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应成为学习的主人,自我驱动,锻炼自我管理的能力,正如奥梅利所言:“不懂得使用管理方法的学生,从本质上说,就是没有方向或机会回顾自己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也没有机会思考未来的目标”[3]。大学生在网络学习时,可以从学习策略的制定、学习计划的规划、学习内容的选取、学习时间的安排等方面着手,逐步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并调节学习行为。
(二)发挥教师引导功能,培养大学生探索精神
大学生的网络教学,是一个主动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缺不了教师的引导。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网络学习容易被不良信息干扰,从而达不成学习目的。教师的引导不应只是阶段性的,更应贯穿整个网络教学始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创造主动探索的机会,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能适时、有效地提供辅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学习、分析、归纳、梳理、总结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良好的探索精神,增强其利用网络开展学习的自信心。
(三)优化网络环境和资源,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有利于提升网络学习的效率;优化的网络学习资源,有利于提升网络学习的效果。高校应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为学生创设便捷、流畅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硬件条件上扫除网络学习的障碍。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内容方面,教师要不断地打磨课程内容,网络上的资源虽提倡要丰富、形式多样化,但在资源的选择上,还是应围绕着知识点来做精简。此外,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评价,如评价主体可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维度可从质性和量化两个方面考察,评价方式可由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学互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刘华.网络环境与大学生自主学习[M].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2-23.
[2] 百度文库.学习动机[EB/OL]. https://wenku.baidu.com,2010,(3):1-1.
[3] 沈晓梅.网络学习方式下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M].文教资料,2009,(10):183-185.
论文作者:陈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网络论文; 主动性论文; 大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