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ulti-agent的消费者风险感知偏差演化模型与仿真
张景祥
(江南大学 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 为探索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形成及演化过程,基于复杂性适应系统理论,构建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模型,运用NetLogo仿真平台,模拟不同主体对消费者风险感知偏差动态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多主体间的互动合作、协调配合,降低消费者面对食品安全风险的风险感知偏差。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多主体建模
1 引 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食品安全问题威胁到消费者健康和身心安全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1]
食品安全风险是指可能由食品引发且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产生危害的不良效果。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安全风险可以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研究表明,由于消费者在个人态度、情绪等方面存在不同表现,直接导致他们面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程度存在差异。[2]可见,探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的影响因素,是政府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政策,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的首要基础。
2 文献回顾
2.1 风险感知偏差的内涵与成因
风险感知是人们对某个特定风险的特征和严重性所做出的主观判断,是测量公众心理恐慌的重要指标。[3]范春梅。[4]研究证实,风险态度对风险感知有一定影响,导致风险感知偏差,且风险倾向对风险感知呈负面影响。李乃文[2]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研究发现,个体相关知识经验丰富有利于降低风险感知偏差,但是风险感知程度的与安全感和心理健康水平负相关。
2.2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成因
Liu[5]研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是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等潜在损坏或危及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因子或因素。Rossi[6]研究证实,在食品安全事件爆发时,消费者对风险信息的态度及自身情感会对风险感知产生影响,造成风险感知偏差。Nyarugwe[7]调查研究表发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了解程度会对风险感知造成直接影响。
事实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还受政府的态度、反应和监管,社会公众的态度和沟通,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尝试根据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 理论[8],以消费者个体为研究对象,探究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偏差的机理。
3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模型
3.1 行为主体及属性
消费者风险感知偏差程度(Z)与风险感知程度(z 1),适应能力(c 3),风险信息处理能力(c 5),以及相对经验水平(c 1)有关,其模型为:
3.2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的行为反馈
(6)式中:r 1,r 2,r 3分别为s 3,g 2,m 1与c 3的相关系数;β 6为随机误差。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水平是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运用行政力量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与管制的力度,主要受到食品安全财政投入(s 1)、食品安全媒体报导水平(s 2)、购买风险程度(m 1)及风险警示水平(m 2)的影响。

(1)
c 3=r 1s 3+r 2g 2+r 3m 1+β 6

(2)
其中a i 为s i 与s 3的相关系数,β 1为随机误差。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水平(g 4)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正确认知及消费者不安全购买行为的规范性,其力度随着消费者不安全购买行为的增多而加强。

(3)
消费者风险信息处理能力指消费者在面对市场食品安全风险及其状态、伴随风险大小、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综合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消费者风险信息处理能力受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力度水平、政府安全宣传教育水平、风险态度、风险情绪稳定水平及风险警示水平的影响。
自慈溪市国土资源局被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设立为省“法治国土”联系点以来,为了推广法治成果、整合普法经验、丰富宣传硬件,更好地展示慈溪市国土资源局在法治国土建设历程中的成绩与风貌,也为了深入总结分析以往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慈溪市国土资源局筹划设立了“慈溪法治国土”特色展览厅,力求打造一个亮点纷呈、特色鲜明,既具欣赏性,又有实质内涵的多功能展厅。
食品安全文化水平(s 4)为消费者的个人素质、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综合体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文化水平受到食品安全财政投入(s 1)、食品安全媒体报导水平(s 2)、市场食品安全氛围(s 3)、安全监管部门监管力度水平(g 1)及政府安全宣传教育水平(g 2)的影响。

(4)
(4)式中:f i 为s i 与s 4相关系数;h i 为g i 与s 4的相关系数;β 4为随机误差。
地域文化是由多个文化群体所构成的文化空间区域,区域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地域文化的特征[6]7。地域文化景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保存了区域内大量物质形态的历史景观和非物质形态的传统习俗[7]91,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地域文化的保护与挖掘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地域文化差异是激发游客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8]127。这一主题在地域文化与旅游开发领域已有不少研究,包括地域文化景观研究[9]、地域文化空间研究[10]、地域文化与旅游规划[11]以及文化旅游空间分析[12]等。

(5)
(5)式中:k i 为s i 的相关系数;l i 为m i 的相关系数;β 5为随机误差。
消费者风险情绪稳定水平是指消费者在面对食品安全风险时情绪上的波动以及自我调控能力,并受到食品安全氛围、政府安全宣传教育水平、及购买风险程度的影响。
(1)式中:p i ,p j 为安全投入的增长率,p i ∈[-5%,5%],p j ∈[1%,7%];α 1为余项。
(6)
食品安全财政投入(s 1)体现了食品市场的安全状态,用一定周期内食品安全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投入成本来计算,食品安全财政投入由于内外部因素影响呈现阶段性波动的特点。食品安全媒体报导水平(s 2)体现社会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科学、准确报导情况,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识。市场食品安全氛围(s 3)体现市场食品安全氛围是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并受到食品安全财政投入(s 1)和食品安全媒体报导水平(s 2)影响。
(3)式中:q i ,q j 均为消费者不安全购买行为的增长率,q i ∈[6%,10%],q j ∈[1%,5%];b i 为g i 与g 4相关系数;α 2是余项。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水平受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水平(g 2)和食品安全检举通畅水平(g 3)影响,其值取范围界定为[1,10]。
根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绿色建筑指标在于:(1)节约能源,利用太阳能并迎合冬夏两季风向[2];(2)回归自然,让居住环境更加贴合自然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十七、十八世纪近代自由主义思想家开创了西方自由主义。 社会契约论者霍布斯、卢梭等人把市民社会看作是和政治国家相等同的概念,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 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并认为国家是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市民社会捍卫国家法律,二者都被纳入了宪法。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近代社会,市民社会的含义一直被理解为政治国家,受启蒙思想家影响的康德把市民社会和国家相等同,并利用个人权利和公权力的关系解释从自然状态向市民社会的过渡,市民社会被看作是法律的联合体。

(7)
(7)式中:u i 为g i 与c 5的相关系数;v i 为c i 与c 5的相关系数;z 1为m 2与c 5的相关系数;β 7为随机误差。
3.3 消费者风险感知偏差模型
根据多主体建模与仿真理论,基于三个适应性主体构建了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模型,重点研究社会、政府和消费者三个主体的相互作用对风险感知偏差产生的影响。社会主体的属性:食品安全财政投入、食品安全媒体报导水平、市场食品安全氛围以及市场食品安全文化水平。政府主体属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水平、政府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水平、食品安全检举通畅水平及食品安全政府监管规范水平。消费者主体属性:消费者经验水平、消费者风险态度、风险情绪稳定水平、食品风险信任度及消费者风险信息处理能力。其中,消费者经验水平受教育程度及对食品安全相关经验累计程度的共同影响,并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
Z =t 1z 1-t 2z 2-t 3c 5-t 4c 1
(8)
本文基于实际调研数据,计算得到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模型中的各个系数,并以此结果作为仿真模拟的基础。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城轨票务云支付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平台,使用电子虚拟票取代实体票已成为业内共识,也是城轨票务发展的必经之路。
4 仿真实验与分析
4.1 单因素对风险感知偏差的影响
仿真方法逐个改变(s 2,g 2,g 3,c 2,m 1,m 2)中因素水平值,其他因素值保持不变,假设各因素水平值增加到6,仿真结果显示不同因素水平对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不同。提升食品安全媒体报导水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不会短期内明显提高,说明消费者风险感知偏差下降有一定的滞后性。提高政府安全教育宣传水平,对于提升消费者风险信息的处理能力和降低风险感知的偏差有着积极的作用。消费者自身对食品安全风险不了解,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到位,即使食品安全事件检举渠道通畅水平良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分析和判别能力较低,导致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较大。随着消费者风险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面对食品安全的情绪稳定水平有所提升,消费者风险感知偏差降低。
4.2 多因素交互对消费者风险感知偏差的影响
选择仿真政府安全教育水平、风险态度以及风险警示水平、食品安全媒体报导水平、政府安全教育水平和风险警示水平、食品安全媒体报导水平、风险态度以及风险程度等变量交互组合水平,仿真结果如图1~图3所示。
从性别来看,男生的社会期望显著低于女生的社会期望。从年级来看,随着年级升高,社会期望逐渐降低。从发展过程来看男生社会期望的发展以两个年级为单位呈现出一种阶梯性下降的趋势,女生社会期望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平缓的线性下降的趋势。见图1。
图1 提高安全教育,风险态度和风险警示水平
图2 提高媒体报道,安全教育和风险程度
图3 提高媒体报道,风险程度和风险警示水平
图1和图2仿真结果,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程度的峰值分别为4.24和4.30。消费者风险态度呈现规避态度时,提高政府安全教育水平,增强风险警示水平,使消费者风险适应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显著增强,从而降低了风险感知偏差。图3的仿真结果显示,外界环境风险程度和风险警示水平较高时,增强媒体报道并不能减小消费者风险感知偏差,与图2相比,政府的安全教育更有利于消费者稳定情绪,降低风险感知偏差程度。
5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上述研究具有丰富的政策内涵:①政府监管部门,应通过主流媒体加大食品安全的社会宣传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识别能力,风险信息处理能力。②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状况的关注度和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提高政府与消费者间信息通畅水平,及时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准确和充分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有利于消费者风险情绪稳定水平的提高,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偏差。③食品安全的治理需要社会、政府和消费者等多元力量互动合作、协调配合。只有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和举报机制,提高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经验和意识,才能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从行政监管到社会共治的体制突破。
纵观中外,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现代港口的发展,还与现代航运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十三五以来,广西交通运输厅提出“畅通道、强枢纽、调结构、惠民生、优服务、促改革”的总体思路,以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提高西江黄金水道整体效能为重点,提升水路运输服务品质,实现水路运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广西现代航运服务业创新发展,是加快推进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高西江黄金水道整体效能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广西区域经济创新转型发展、争创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重大突破口。因此,对广西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对策进行探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隋洪明.风险社会背景下食品安全综合规制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2014.
[2]李乃文,刘祎,黄敏.非常规突发事件中个体风险直觉偏差影响因素仿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4,24(5):9-14.
[3]黄杰,朱正威,赵巍.风险感知、应对策略与冲突升级—一个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的解释框架及运用[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1):134-143.
[4]范春梅, 贾建民, 李华强. 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公众风险感知及应对行为研究——以问题奶粉事件为例[J].管理评论, 2012, 24(1):163-168.
[5]LIU Y S, WEI X. Food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situation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J].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6:12(2):40-46.
[6]ROSSI M D S C, STEDEFELDT E, CUNHA D T D, et al. Food safety knowledge, optimistic bias and risk perception among food handlers in institutional food services[J]. Food control, 2016(16).
[7] NYARUGWE S P, LINNEMANN A, HOFSTEDE G J, et al. Determinants for conducting food safety culture research[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56):77-87.
[8]廖守亿,王仕成,张金生.复杂系统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5.
[9]李乃文,王春迪,黄敏.基于Multi-agent的矿工风险感知偏差演化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9): 47-52.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18.013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于Agent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模型与仿真研究”(项目编号:14YJCZH20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食品安全法规与伦理道德约束耦合的社会诚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7ZDIXM035);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视角的江苏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转变研究(项目编号:15JD005)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景祥(1977—),男,汉族,吉林通化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