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英语课程承当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教育部,2012)。而阅读教学不仅承载着大量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阅读课堂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主阵地。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细化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迫切任务。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文本解读不够深入
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理解不透、教材容量大、课时不足等限制,将全部时间用于处理教材、关注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点教学,很少引导学生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思维阅读和对主题的理解。教师对教材文本“缺乏充分的解读和思考,阅读文本成了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集合体”,阅读课堂成了知识传授的主阵地。课堂活动缺乏动态的思维生产。
(二)问题设置缺乏思维层次
初中英语阅读文本选题生活化,浅显易懂。但缺乏真实的的英语文化情境。部分教师在备课时按老套路预设问题,且大部分问题属于浅表性理解,缺乏整合性或关联性,未能形成统领语篇的问题序列;未能挖掘阅读文本背后的的深层次问题,未能进行有效的深度阅读。学生也惯于共回答,少有思维含量的追问和反问。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思维开放题和文化思辨的读思活动在课上匆匆结束,深度思维阅读流于形式。
二、核心素养视觉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解读文本,理解文本的观点思想
教师要有文本对话意识。备课前,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细细品味,沉入文本,读出文本意向,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文字背后的价值观和态度。
(二)问题驱动,训练阅读的思维能力
阅读课教学中提倡问题驱动,以问题为任务驱动学生思考。经过教师适时的精心设计的点拔,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悄然度过,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吸收、内化,提高阅读思维品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感觉不到在被教育。
1.问题导入-----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
教师可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导入阅读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读前的问题设置,可以是文本的相关背景知识,为有效阅读做铺垫;也可以是对图片或标题的预测,留足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为有效思维提升做铺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八年级下册Module6 Hobbies Unit2”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一文时,为了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What hobbies do you know? What hobbies may David have and how do you know? Why might he have this kind of hobby?引领学生围绕图片和标题展开了环环相扣的问题链。第一个问题拓宽了爱好的背景铺垫,第二个问题根据图片预测David的爱好并给出理由,激发了学生的看图预测能力;第三个问题引出爱好给人带来的好处的思考。这三个问题看似独立,实际上层层递进,层层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能动的积极状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想像能力提高的过程。
2.问题展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文本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驱动的阅读课堂,需要对阅读文本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有效地展开,细化为教师的提问话语。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一种外部语言化思维的开始。在语言化思维过程中,学生内隐的问题也在运转,不断地思维冲突,不断地追问,又不断地产生真实的新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在不断的追问反复循环螺旋上升。截取八年级下册Module6 Hobbies Unit2”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的文本阅读教学片断为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1-4个问题是对阅读文本的层层抽丝剥茧,使得David的爱好形成过程以及带来的影响逐渐清晰而明朗。第5个问题关注了文本背后的隐含意义,并引发学生的思考。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追问:Do you think you are the same lucky boy as David on the way to your hobby? And why?直击学生的话语点,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对爱好进入的深度的思考。问题的有效展开,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在问题的激励下层层递进,思维的发展也在层层推进。
3.问题拓展,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
阅读文本的教学,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到了解文本再到走出文本,必定需要使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层理解、升华与内化。而读后环节的问题设计,凸显拓展性与开放性,始于文本而高于文本,促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概括、批判与迁移。截取八年级下册Module6 Hobbies Unit2”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的文本阅读的读后教学片断为例。笔者在读后环节设计了深层理解题:How do hobbies make David grow as a person?这一大问题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深度理解并内化。为此,笔者设计了3个小问题作为搭建大问题的支架和铺垫。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写作爱好带来的最初的收获:发展了兴趣、学习新技能并尝试坚持,第二个问题爱好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收获:团队精神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第三个问题是体现作者将两个爱好进行融合,收获更高的工作与爱好的和谐美。通过对这三个小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理解并体验着爱好促进一个人的成长,学生学会了思考爱好与成人之间的联系。再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畅谈他们的爱好,学会批判性的思维去分析如何坚持一项对身体对成长有益的爱好,并坚持着可以体会到爱好的力量与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与成功。
初中英语教师要以阅读教学为契机,研读文本,以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引领学生参与阅读课堂的学习活动。阅读活动设计,以问题驱动下的问题链形式开展问题导入、问题展开与问题拓展语言实践活动,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发展阅读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容.2017.核心素养下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测评[J]教学探究,(2):93-94.
[3]吴云开 江志彦.2018.问题-思维-活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着力点[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38-42.
论文作者:姜如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文本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英语论文; 素养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核心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