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萧灼基的股份制及证券市场理论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券市场论文,资本市场论文,大力发展论文,股份制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萧灼基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专家之一。 早在1988年,针对当对的现实经济问题,他就提出股份公司和证券市场不是资本主义专利的观点。目前,我国的股份制改革已从试点阶段转向全面推行阶段。因此,追溯萧灼基教授关于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理论轨迹,不是没有意义的。
萧灼基认为,股份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筹资和融资。发展股份经济和资本市场,是十分必要的。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规模大型化的必然要求。因此,他从以下八个方面,论述了股份制和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股份经济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股份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它却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资本主义“导向共产主义的最完善形式。”(一)股份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股份经济能够加快货币向资本的转化,支持大规模生产和经营活动;由于股份制可以灵活进行资产重组,产权转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二)股份经济突破了私人资本的界限。与私人资本不同,股份制企业不是由个别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而是由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资本家则作为多余的人“从生产过程中消失了”。(三)股份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在股份经济条件下,私人资本已经联合成为社会资本,私人投资者已经不能支配自己的资本。这是对私人对企业的支配权和使用权的扬弃。或者说股份经济已在某种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股份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股份资本把个别资本联合起来,使个别资本丧失了独立性,使企业管理摆脱了单个资本的束缚,直接表现为社会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向共产主义的一个过渡形式。
第二,股份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具有存在的条件和作用
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不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全部消灭私有制,不能消灭商品货币关系,这就为社会主义条件下股份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我国股份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表明,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加快了货币向资本的转化,筹集了生产建设资金。发展股份经济,可以把居民手中未进入生产领域的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增加生产领域的资金供应,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二)突破以国有资产凝固状态,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股份制改组,许多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发行股票,上市交易。虽然目前国有股仍未流通,但流通是必然趋势。即使国有股法人股未上市流通,但通过发行、送股、配股,原有国有资产产权凝固状态已有一定突破。社会投资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金紧缺、回报较高的部门和企业倾斜,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三)转变了企业机制,提高了企业素质。股份制企业是现代企业的典型形式,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发展证券市场,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四)增加了投资方式,分散了金融风险。发展股份经济和证券市场,可以增加投资渠道,调整个人金融资产结构,分散金融风险。(五)加快国际接轨,可以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引进外资。
为降低证券投资风险,确保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国家宏观监管十分必要。其一,投入股市资金巨大,可以支持股市供给扩容,尤其是支持一些大盘股上市。其二,机构投资者是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理性投资者,熟悉股市活动规律,重视企业投资项目、经营业绩、发展前景和总体素质,重视中长期投资,因此,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素质,有利于稳定股市,有利于筹措一些长期投资项目的资金。其三,机构投资者资金投入多元化,投资结构合理化,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弱化股市波动尤其是个股波动对投资者的影响,为投资者取得较稳定的回报。其四,由机构管理者代替股民管理投资基金,可以节省股民参加股市的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交易成本。目前,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为数不多,主要是散户投资,资金较少,长期投资意识较弱,适应股市波动的能力较差。虽然,近几年我国投资基金发展较快,但仍需进一步放宽投资基金的设立条件,规范投资基金的活动。增强投资基金的活力,提高投资基金的管理水平。
第三,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允许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管理公司从事二级市场活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参加二级市场活动的好处是:其一,可以使国有资产流动起来,优化国有资产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企业结构;其二,可以发挥国有经济调控股市、稳定股市的作用,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吞吐股票,维持股市平稳发展;其三,增加股市资金,扩大需求容量,支持股市活动。
第四,突破“专款专用”的信贷制度,允许企业自主地使用银行贷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是平等的商品所有者的关系。作为独立法人的企业,应拥有使用贷款自主权。除特殊情况需要指定用途的贷款外,一般贷款应由企业自主使用。企业既可把贷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或者用来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或者用来增加流动资金;也可用来收购其他企业产权,在一级市场上对其他企业参股、控股;还可用来从事股市活动,参加二级市场交易,增加“接球”手,扩大股市需求总量。企业自主使用信贷资金,可以增加股市资金来源,促进股市发展,可以密切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也有利于按照市场需要合理配置资源。
第五,开展有价证券抵押业务,把债券与股票结合起来。表面上看,在资金占用上,国库券与股票是对立的。其实,这个矛盾是完全能解决的。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开展国库券(以及其他有价证券)抵押业务,是解决两者占用资金矛盾的简便方法。就是说,人们可以把拥的国库券向银行抵押,取得贷款,用贷款购置股票,从事股票交易活动,同量货币发挥两次职能;一次作为国库券的购买手段,一次作为股票的购买手段。对货币所有者来说,货币利用效率提高了。采用这种方法,即有利于完成国库券发行任务,又可避免股市大量“失血”,扩大股市需求。进一步说,可以考虑把国库券发行与股票发行结合起来。例如,以国库券作为购买股票的支付手段,由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统一向银行抵押或贴息套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人们订购国库券的积极性,还可大大减少新股发行成本。
第六,搞活金融机构,允许商业性金融机构以部分自有资金参加股市活动。在股市发展初期,实行银行业与证券业适当分开,是必要的。随着股市的发展,应有条件地逐步允许银行参预二级市场交易,允许证券商从事部分自营业务。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股市资金,扩大股市需求容量,更主要的是可以把银行与证券业更密切结合起来,推动上市公司和股市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
第七,发展地区性证券交易所,建立多层次证券交易网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三层次交易网络。第一层次全国交易所,目前已有上海、深圳两个。第二层次——地区性交易所,条件成熟时,建立逐步在沈阳、天津、武汉、成都、西安、广州、海口、厦门等中心城市和特区城市建立一批地区性交易所,改变目前异地上市的情况。第三层次——店头交易,在全国200多个中等城市, 建立规范的场外交易或店头交易,主要从事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股票的转认和过户。建立多层次证券交易网络,不仅可以增加股民数量和股市需求,而且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分散股市风险,密切上市公司与股市的联系,加强公众和股民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八,大胆利用外资,允许国外和境外投资者参加A股市场交易。 在股票市场上,应该采取认钱不认人原则。就是说,允许国内投资者用外币或外汇购买和交易B股; 允许国(境)外投资者用人民币购买和交易A股。这样,可以大大增加股市资金,扩大股票需求, 是我国股市重要的扩容机制。当然,允许国(境)外投资者进入我国股市,参加A 股交易,是有风险的。在具体作法上,可以考虑建立中外合作投资基金,中方控股,共同管理,也可考虑限制国外投资者占有个人股的比例等等。只有政策正确,方法合理,监管有力,就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抑制消极作用。另外,还有其他一些需求扩容途径,比如,鼓励公众入市,扩大股民队伍;扩大市场网络,方便股民交易;建立全国结算中心,加快股市资金周转速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