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音乐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童惠英

(广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音乐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个性化音乐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个性化音乐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也能减轻其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音乐干预;共情护理;冠心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302-02

冠心病是常见心脏疾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而导致供血不足,进而产生的心肌机能障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经调查显示[1],冠心病已经成为致使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有研究发现[2],老年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也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为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将个性化音乐干预联合共情护理用于临床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7.5±4.3)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1±0.3)年。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7.2±4.8)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2.4±0.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60岁;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意识清晰,听力正常,可完成量表填写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史;认知障碍或听力、视力不佳者;无法填写量表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音乐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个性化音乐干预:保持室内安静,患者以舒适体位平躺,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播放,音乐以旋律轻柔乐曲为主,如初雪、彩云追月等。引导患者双眼微闭,护理人员为其构思音乐所呈现的美妙场景,使患者畅想美好的风景与事物。每次音乐干预时间20~30min,每天1次。(2)共情护理:①共情反应: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理解患者,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诉求,通过换位思考感受患者情绪,并提高患者情绪敏感性,以达到增强患者共情反应目的。②共情体验:在与患者沟通时,需要将信息及时向患者反馈,使患者进一步对自身感觉进行思考,并在此过程中正确引导患者。可通过观察肢体、语言等,判断患者是否感觉到被理解。

1.3 观察指标

(1)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本研究共调查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等4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2)采用汉密顿在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生活质量评分及HAMD评分均采用t检验,(x-±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HAM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有相关数据显示[4],40%~75%冠心病患者首次发生心脏事件会产生严重负性情绪,因此,冠心病也被认为是心身共患疾病。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会降低患者治疗及护理配合度,也影响疾病康复与预后,尤其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会促进心脏事件再发。因此,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护理措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有学者研究发现[5],音乐可通过物理共振对人体心理产生作用,有助于调节人体情绪,进而影响其行为。音乐声波可有规律频率变化,刺激脑干网状结构,经中枢整合,产生生理及心理效应[6]。已经有研究显示[7],音乐干预可使患者在音乐情态中抒发与释放负性情绪,进而弱化消极情绪。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表明个性化音乐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

共情护理是要求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深入了解患者心理,并经过换位思考,理解患者内心想法[8]。通过共情护理可使患者宣泄情绪,内心想法得到倾诉与理解,同时,护理人员合理引导患者思维,进而纠正其错误想法,也可使患者人格得到认同。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个性化音乐干预与共情护理可相互协同,两者作用途径不同,能相互弥补不足,进而达到快速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合上述,个性化音乐干预联合共情护理能减轻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负担,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柯居中,周先锋,于思雨,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冠心病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11):845-848.

[2] 宋乃云,孙玉梅,王彦芳,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病人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2):2771-2772.

[3]郑刚.指导临床实践的新指南——2007年冠心病诊治指南[J].华夏医学,2008,21(3):575-577.

[4]曹平辉.共情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面情绪及症状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7):2412-2414.

[5]吴玲玲,陆慰英,袁樱,等.接受式音乐干预对ICU患者生理与情绪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3):67-69.

[6]王建辉,常文红,韩静,等.音乐干预对冠心病病人PCI治疗围术期焦虑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6):520-521.

[7]谷芳玲,章丽蔓.音乐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47-848.

[8]林

论文作者:童惠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  ;  ;  ;  ;  ;  ;  ;  

个性化音乐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童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