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183;方法#183;实效——简论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三要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效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心态论文,三要素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们的心态从经济生活到政治生活,从物质生活到文化生活,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一系列新与旧的交替,形成强大的冲击波袭向每个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随着社会的新潮流而改变了轨道。在旧的体系正在被打破,新体系正在重新建构之时,人们的心态有喜、有忧,有惶惑,有振奋,主要表现是:
1、理想、抱负与实惠主义的矛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想在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但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席卷下,人们的思想有了新变化,觉得再像过去那样干行不通了。在“实惠”风愈刮愈烈的情况下,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有所动摇。有些人觉得不讲“实惠”吃亏了,吃不开了,再不随着潮流转就应付不了当今社会交往、找朋友、结婚、养家的需求。于是,产生了“等价交换”、“挣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思想,内心深处的理想、抱负和外显行为的趋利倾向形成了显明的反差。
2、求发展与分配不公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发展, 促使人们进行自我调整,许多人不满足现状,萌发了发展意识。一些人在事业成就、业绩方面的欲望更加强烈,考学、求文凭、积极写论文、评职称、学外语、学开车、学微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当然也有人站这山望那山高,想“跳槽”。总之,每个人都从个人实际出发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前途命运问题。这种求发展的思想和行为与国家近几年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成员间的收入水平悬殊,差距迅速拉大密切相关,由于区域之间分配不公,激活了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但也给滞后地区带来了人的思想不稳定的问题。
3、竞争意识与平均主义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思想活跃,思维敏锐,观念更新了,明白了竞争并非生物的本能,也非资本主义的特产,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们从过去的羞于竞争到敢于竞争,达到善于竞争,经历了一个观念更替的过程。然而这种竞争意识仍然与过去那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观念和“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抢打出头鸟”等传统意识作为一对矛盾而并存在着。
4、平等意识与特权腐败的矛盾。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人们领悟到平等的珍贵,更体验到丢失平等的可悲。“特权”是人们羡慕、梦寐以求的东西,也是人们厌恶、唾弃的东西。它虽然是无能的象征,腐败的温床,落后的保护伞,但人们仍然维护谋求它、利用它,以实现自己的某些愿望。由于目前特权和腐败现象没得到有效遏制,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污染了社会风气,干扰了经济秩序,令人们深恶痛绝,这就更激发了人们强烈的平等意识。
5、合理需求与经济困难的矛盾。人们反映出来的问题, 特别是思想上的问题,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子女上学、就业等具体困难没能得到解决,而这些又是人们正常合理的需求。但就目前国家的经济实力状况看,不可能完全达到和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在部分国有企业亏损的情况下,大批工人下岗、失业,许多下岗职工因生活需要,流向社会,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6、改革开放与保守思想的矛盾。改革开放是一件新生事物, 只有对新生事物头脑敏感,感受能力强,有远见卓识,才能接受新事物,投入到改革的大潮中来。但在改革的道路上,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不思改革的保守思想如同一股暗流常常涌现出来,甚至对新时期的新事物猜忌、怀疑、不信任,特别是当改革遇到挫折、走了弯路时,这股保守思想就会表现为对新事物的否定、指责、诋毁,这也是新时期人们心态矛盾的又一表现。
7、民主意识与独断主义的矛盾。在旧的传统民族文化熏陶下, 人们的血管里好象流淌着善于忍耐的基因。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似乎习惯了。改革开放的深入使人们思想异常活跃,人们开始敢说、敢想、敢做了。不仅认清了自我义务,而且意识到了自我民主权利,办事情喜欢有透明度、高效率、愿意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管理和决策”,不满足过去那种“恩惠式”的画圈圈、举举手的“民主”方式,愿意与领导平等、民主协商,开展对话活动,要求和健全发展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种民主意识的深化无疑是对独断主义的冲击。
8、 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矛盾。市场经济的求利、盈利原则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理想、信念、道德、责任等价值取向之间不相适应。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原则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集体主义原则之间的不相适应;市场经济活动主体既有独立的利益,又是法人实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强调个人服从组织、服从大局,此间也存在不相适应之处;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上级决定、领导安排、计划调配之间的不相适应;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进步、共同富裕之间不相适应。这些冲突又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人们中间。
上述人们的心态矛盾,恰恰说明,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行改革。“我说你听,我导你从”的陈旧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不再被人们所欢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工作对象是万物之灵的人,它的任务是挖掘人的内在潜能,而准确地把握人们的心态变化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也是决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前提。
(二)
目前,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观念陈旧,仍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没摆脱“权位观念”;队伍素质不高,存在“三多”的问题:即年老的人多、兼职人员多,缺乏专业特长的人多;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人格影响力;工作方法老化,习惯于学文件、读报纸、报告、演讲、写心得、谈体会、说教灌输,缺乏针对性、灵活性、生动性,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为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讲求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管理体系是很重要的。
1、调节领导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注意感情投资
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领导与群众所处的位置不同,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心理距离”,这种“心距”具有复杂、微妙的关系,“心距”远了,群众对领导敬而远之,有心里话也不想和领导说,干群之间冷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立情绪;反之,领导没有号召力、吸引力、凝聚力,说话没人听,布置工作当耳边风,开会领导台上讲,台下群众讲领导。这两种情况,很难做到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因此,领导如何注重感情投资,调整干群之间的“心距”,这是新时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使人高兴、快乐,有些事情使人惊恐、厌恶,这就是感情。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物质、精神两个方面。物质需求是有限的,可以用物质手段使之满足;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更持久、更强烈,有时可以达到牺牲一切物质的东西,甚至生命。需求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是积极性的源泉,感情对人的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谓“感情投资”,是用感情去感染人,教育人,引起对方感情上的共鸣,建立起诚挚的人际关系,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
注重“感情投资”,首先要研究人的感情,懂得人的感情,用情感化人,用领导者的无微不至关怀和体贴去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利用“感情投资”注意与工作对象的感情积累和感情培养,开发人的潜能,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环节,抓住这个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富有成效。再次,领导对群众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诚心诚意地尊重信任他们,使群众真正感到领导对自己的信赖和器重,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单位有位置、在集体中有用处,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和热情,任何困难阻挡不了,困难再大的工作任务也能完成。
2、更新观念,树立“五种意识”做到“三个转变”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要求、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要适应这些变化,首先要更新观念,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以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为前提,在观念上要转变,方法上要更新,形象上要改变。树立“五种意识”,做到“三个转变”。“五种意识”是:
(1)树立管理意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其复杂的结构程序和运动规律,从科学管理入手,制定目标,划分层次,把握环节,采取措施,分析评估等,这样才能避免工作随意性、盲目性和零打碎敲,充分提高工作效率。
(2)树立超前意识,即工作目标、内容、 方法要走在人们思想变化的前面,这样才能发挥说服、疏导、教育、激励的功能。根据目前人们思想发展的趋势和事态可能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工作,而不是做“马后炮”或“亡羊补牢”的工作。
(3)树立民主平等意识。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 平等民主是其本质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树立平等观、民主观,要尊重人格、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摒弃那种以权势压人的霸道作风。
(4)树立利益效益意识。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解决人的思想、 意识、精神方面的问题,还应给人带来利益收获。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作用于人,把精神道德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利益效益原则的最好注脚,否则,思想政治工作是毫无意义的空谈。
(5)树立科学意识。 现代化社会给人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树立科学意识,其要求是要坚持事实求是的态度,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知识、借鉴科学方法,吸收和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等知识,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个转变”:
(1)从不平等向平等的转变。长期“左”的思想影响, 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把领导和群众摆在“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上。实际上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式的,互相合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要平等待人,以尊重人格为前提,从关心、爱护角度出发,做到情感相通,情理相融,团结群众一道干好工作。
(2)从教育型向服务型转变。教育者首先受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服务于人的思想。采用过去那种“我打你通,我教你听”的生硬方法,是难以适应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俗话说:“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事实证明,领导对群众有深厚感情,以诚相待,出于真心爱护、,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打开对方心灵的窗口,拨动对方的心弦,促使思想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感召力。当然这种真诚关系的建立,需要领导真正放下架子,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办实事,说实施,有务实精神,肯于为群众服务。
(3)从“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转变。 工作中如果要求别人“全抛一片心”,而自己却“话到舌前留半句”,那就容易形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僵持局面。所以,感情的信息不能单方向流动,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同工作对象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只有以心换心,才能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只有从深厚的感情出发,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和正确诚恳的态度,才能理解别人的心理处境和思想上的反复,而一旦打开了感情之门,使双方的感情产生了“对流”,就能由情入理,情理交融。进而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达到转变思想、提高觉悟的目的。
当前,人们的思想解放,情绪变化频率加快。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有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二是注意疏导,三是要把握时机,四是要形式多样;五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六要坚持正面教育,尽力满足合理要求,消除逆反心理。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准、新、活、短、实的特点。即人们的心态基点和热点要掌握的准;工作内容要新;多样性与灵活性结合;提倡和善于利用点滴时间,三言两语说清道理,激发热情;实实在在地干实事。
3、关心、重视、满足群众的合理需要,消除逆反心理
需要是人产生积极性的基础和源泉。重视了解和解决人的需要以形成高尚的动机,对转变人的思想,调动人的积极性极为重要。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场上去,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福利,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应当看到,目前群众存在的逆反心理主要原因是对房子、工资、晋职、子女就业、夫妻两地分居等实际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领导又表现出冷淡、漠不关心的态度造成的。群众的这些具体问题又是合理的要求,长期未能解决,有些意见,发发牢骚是可以理解的。领导光讲大道理,不办实事,“台上领导讲,台下讲领导”,不是当今领导能力的表现,而是不称职的表现。对群众合理要求,应加以关心、尽力满足,即使解决不了,也要提出计划、制定措施,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增加透明度和办事效率,让群众感到温暖。当然有的需要不合理,那就要学会调节需要的平衡、转化工作。对不合理、不切合实际或合理但又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按照党的政策,结合规定加以限制或否定,使群众的需要保持平衡,有所节制。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在需要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把事业的需要转化为群众自身的需要,形成群众内在动机,促使群众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与领导同甘苦、树立“单位兴我荣,单位衰我耻”的观念。把自己命运同单位命运联系在一起,把领导交办的工作当做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去办,当单位有困难时,群众会挺身而出,主动为集体排忧解难,为领导献计献策。这种积极性、创造性是思想政治工作成功的表现。
(三)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一种有别于其他任何物质活动的特殊形式的精神劳动,具有独特的价值特点。准确地客观地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形态,科学合理地评估思想政治工作的劳动效绩,其意义远远超出对人们劳动成果的衡量,还会产生强劲的导向力量,唤起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意识。
1、思想政治工作的潜隐性效应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具体行为是一种科学的投入。最终产生出的必然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价值不以人们的主观认识所左右。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问题,有局限性,感觉器官对这种价值的反映,始终存在着“有形”和“无形”的区别,思想政治工作固有的特点,决定它的价值总是隐而不现,难以捕捉,层次愈深的思想问题,难度愈大的转化工作,其成效和价值越难显现于人们的感觉域野。由于“耳闻为虚、眼见为实”等思维习惯的影响,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往往重视直观印象而轻深层变化,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经过大量的、艰巨的、复杂的劳动而产生的潜隐性价值,不能得到正确评估。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一要端正态度,克服重“现”轻“隐”;二要坚持科学思维、尽可能反映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价值;三要增强洞察能力,善于通过“有形”的表象,抓住“无形”的本质,力求“现值”、“潜值”全面掌握;四要改变工作作风,不怕麻烦,不怕困难,力求工作到位,合理评估,既肯定易显的容易考察的有形价值,更要肯定难察的容易被忽视的无形的价值,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
2、思想政治工作的内驱性效应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同样是劳动者(即主观部分、内因)和劳动对象(即客观部分、外因)这两个要素的凝结,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我觉悟、负责精神、劳动热情和工作艺术等内部动因起主导作用,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则富于直接性;而受体行为的基本规范、客观环境的基本优化,则构成劳动的外部条件,这类因素起主导作用,劳动价值富于间接性。直接与间接之间互相依存。正确的评估应在把握效值的整体同时,分清哪些是内驱力(即主观条件)起作用的结果,哪些是外附条件(即客观条件)起作用的结果。评估时应向主观方面倾斜,做到:(1)全面考虑自我行为和工作对象的联系, 从工作对象的配合程度上,看到思想工作者的辛勤程度、工作量;(2 )全面考虑自我行为与群众配合情况;(3 )看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物质条件以及工作对象的接受水平;(4)全面考虑自我行为和周围环境的联系, 特别要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气候”和外部环境如何,不能把环境方面造成的不利因素强加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个别劳动上。
3、思想政治工作的“远期”效应
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实现都有一个潜伏期,其劳动价值的显现是一种“突变”,而工作过程则需要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而且只能是“渐进”,尤其涉及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涉及到群体性情绪的优化,则更是如此。但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尽管时间有长短之分,其“突变”和“渐变”总是相对的、一体的。“突变”依赖于“渐变”,“渐变”的终止是“突变”。在考核和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者劳动价值时,不能彼此割裂。既要重视社会任务,更要重视基础建设;既要重视教育形式,也要重视教育的内容;既要重视配合中心任务,又要重视系统教育。
总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为一项系统工程,既重视近期效应,更重视远期效应。
4、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性效应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劳动价值,有“物化”性和“意识”性的特点。物化性的价值如经济建设的成就,科研工作、业务工作的成果等可用量化的方法进行测评和确定。而意识性价值如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确立、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等只能用定性方法来测试和评估。
在价值评估的实践中,既注意物化的务实部分,又要注意意识化的务虚部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要重视教育对象政治觉悟的提高;二要重视教育对象价值观念的优化;三要重视教育对象道德行为的规范;四要重视教育对象进取精神的确立。注意引导人们把意识性的效应及时有效地在转换成物化效益,在为经济工作、科研、业务工作服务的过程中,鼓励人们实现更高的意识效应和物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