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生中从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是找不到的。当童年时期道德面貌正处于形成阶段时,犯错误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特别是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开始有了自我独立意识,更多地考虑“我想做什么”,而不是“你要我做什么”,自然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面对学生犯错误时,一些老师往往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一味地批评训斥,以一种居高临下、粗暴武断的方式进行教育。其实,这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但会影响批评效果,还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导致逆反心理,使以后的教育更难开展。因此,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的正确面对、巧妙处理是很关键的,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犯错的学生呢?
一、批评前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批评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可以说是必要的,甚至是批评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
所谓批评前的准备,就是要把握好事件、人物、时间、地点这几个要素。一是弄清事情的原委。批评必须实事求是、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弄清错误事实,不主观臆断、不印象出发、不意气用事,不能仅凭表面现象和片面之辞枉下结论。二是分析学生的性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性格、气质、年龄、性别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对于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思维灵活的学生,可采用“发问式”批评;对性格内向、情绪抑制、多愁善感的学生,可采用“婉转式”批评;而对脾气暴躁、娇生惯养、情绪不稳定或具有一定程度心理障碍的独生子,可采用“冷处理式”批评等。三是选择恰当的时机。同一质量的批评语言可因场合大小而变其力度,因此,批评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场合和时机,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总的原则应该是“宁小勿大”。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在没有第三者的场合进行。掌握好这几个要素,相信在教育学生时就可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了。
二、批评时的技巧
1.就事论事,不翻旧账。这其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论事而不论人,二是就一件事论一件事。也就是说,在学生犯错误时,我们是批评他这种错误的行为而不是批评学生这个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批评人只能引起学生的抵触,学生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不知道要改进什么;批评他的错误行为却会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而且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才是批评的目的。其次,在批评时要做到就一事论一事、就一个问题谈一个问题,不要把以前和这次没有关系的错事拿到一起来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教师在教育犯错的学生时,往往采取“旧账新算”的方式,把他以前所犯的错误都罗列出来。这种方式的教育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记仇”的人,以为老师一直把他当作坏学生来看待,他在老师的心目中始终是个坏学生的形象。心理上的敌视情绪一旦形成,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十分困难。
2.尊重对方,平等交流。在批评学生时,老师决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批评教育。往往我们有很多老师,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不管自己讲得有道理还是没道理、讲得符合实际情况还是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很少给学生申辩的余地,让学生有话难说、有理难辩、有苦难言,有的老师甚至动辄以“叫家长”来威胁学生。其实,允许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一个看法和说法,也允许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申辩的机会,自己处理好矛盾,是师生平等的一个最起码、最根本的要求。师生之间只有做到互相尊重、坦诚相待,才能以心换心。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学生呢?我们教师必须牢记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是培养优良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没有正确思想的引导,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是难以成才的。因此,对有错误的学生,只能耐心地和他摆事实、讲道理,不仅让其“知其然”还要让其“知其所以然”,以此来提高他们懂道理、讲道理的自觉性。批评的言语必须是诚心诚意、富有人情味。要用一颗炽热的心去关怀他们、激动他们,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用真善美去唤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让学生听后觉得你是真心为他好,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不是跟他过不去、要他难堪。只要用我们的真情去感动学生,使之感觉到批评他是为他好,那么我们离“使学生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的目的便只有一步之遥了。
4.寓激励于批评。在对学生的否定性评价中,要注意多用肯定性、启发性、开导性的语言和语气,千万不要动辄发火,出口伤人,以“不准”、“不行”、“不要”的语气下命令,或者以尖刻、冷酷的语气冷嘲热讽、一味揭短。要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打动学生,将严厉的批评化为期望建议,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改正错误。
三、批评后的帮助和监督
做好批评后的帮助和监督。很多学生屡犯屡教,屡教屡改,可还是进步不明显,关键问题就出在我们教师在批评后的帮助和监督不到位和不够持久。其实,学生在接受老师批评之后,也许一段时间之内的表现会有所进步,但完全改正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那些已成习惯的不良行为,这个过程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鼓励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并且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多一些“你进步真快,我为你感到高兴”、“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了”让学生感动的话语,必要时还必须在众学生面前大张旗鼓地表扬,或把这样的好消息及时传给他父母,这样更加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树起“我能行”的信心,并认真改正错误。
论文作者:曹守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学生论文; 批评论文; 老师论文; 错误论文; 教师论文; 方式论文; 情绪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