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河市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 达州 635755
直肠肛管畸形为先天性消化道疾病中的一种,其类型众多,分布于人体的直肠末端或者瘘管等部位。发病率在新生儿中占据1:1500-5000的比例,占消化道畸形疾病的首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其中高位畸形在女性中占比20%左右,男性占比50%左右。患者同时患有其它先天性畸形疾病的发病率约占30%-50%,常为多发性畸形。该病的遗传因素占比非常小,仅为1%,有遗传性,但是其遗传方式尚未有定论。该病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是随着直肠肛管畸形术的广泛应用,患者在术后出现便秘的症状受到越来越多人多关注。
一、直肠肛管畸形
大多数直肠肛管畸形的患儿因为其在正常位置处没有肛门,非常容易发现。不伴有瘘管的直肠肛管畸形患儿在出生不久之后,就会表现出呕吐、腹胀、无胎粪排出等症状,部分患儿因为瘘口狭小只能排出少量胎粪,或者不能排出胎粪,患儿在喂奶之后会出现呕吐现象,随后可吐出粪样物,开始腹胀。瘘口较大的患儿,在出生一段时间之后,因机体差异的原因,不会及时出现肠梗阻症状,于几周或者数年之后才会逐渐出现排便困难症状。肛门、肛管正常、高位直肠闭锁的患儿主要变现为无胎粪排出,或者患儿从尿液中排出浑浊的液体,直肠闭锁可以通过直肠指检检查出来。女孩多数伴有阴道瘘,男孩多伴有泌尿系瘘,经由尿道排出胎粪与胀气是直肠泌尿系瘘的主要症状。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主要是因为胚胎时期的后肠发育障碍,引发的消化道畸形病变。
二、直肠肛管畸形术后出现便秘的原因
直肠肛管畸形的类型非常多,部分容易纠正,部分因为病变复杂夹杂其它先天性畸形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直肠肛管所采取的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因为手术视野良好,可以充分暴露患儿的患处情况既能保护患儿的游离直肠,具被较好的横纹肌复合体修复疗效,同时还能减少手术的创伤面,非常适合应用于多数直肠肛管畸形疾病的手术治疗中,经多年临床经验积累,目前此手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针对不同患病位置,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比如瘘管位置偏低类型的患儿可采取简化版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术式,使用较小的切口,或者直接采用肛门成行术进行治疗,为一期手术;位置偏高的患儿适合采取PSARP术式肛门形成术、造瘘术与官瘘术进行治疗的三期手术方式。
该病术后经常出现的并发症为大便失禁、便秘。现代医学的进步,促使临床上目前多以PSAR术式治疗此病,因此该病的术后并发症也从原来的大便失禁慢慢准变为便秘。便秘的主要表现有充盈性大便失禁、继发性巨结畅、粪便嵌顿等。患者术后出现便秘症状与其所患的直肠肛管类型有一定关系,便秘发生率比较高的患儿为前庭瘘、会阴瘘,此外也与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术式的治疗特点有关。在该病的病理机制研究中发现,Cajal细胞发育异常或者保留肠管中的肠神经系统等均能引起便秘症状,便秘发生后诱发的继发性巨结肠会导致患者的肠道蠕动能力进一步减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致使便秘症状的病情更为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治疗直肠肛管畸形术后便秘的方法
1.保守治疗法
1.1 扩肛治疗
直肠肛管畸形患儿在术后可以通过扩肛治疗的方法来缓解术后便秘症状。医护人员在患儿术后,采取常规方法对患儿进行扩肛活动,以防患儿在术后因为手术伤口愈合与瘢痕等原因出现的肛门狭窄现象。有相关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患儿每天进行一次扩肛活动与每周进行一次复诊纠正的效果相似。目前尚未出现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有其它效果更为明确的方法可以取代扩肛疗法,虽然扩肛疗法会让患儿将其家长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与不良情绪,但是因其确切的疗效,仍然是临床医学上较常使用的术后预防与治疗便秘的方法,因此对患儿在术后进行有规律的扩肛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1.2 饮食调节与排便训练
采取排便训练的方式帮助患儿排便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来进行,对于年龄不足,无法进行排便训练的患儿可以采用缓泻剂来防治患者的便秘,同时在饮食上进行合理的搭配,以高纤维素食为主,尽可能保证患儿每天所摄取的餐量与就餐时间相同,从而促进患儿的肠道蠕动规律,保证其具备规律性运动,进而提高患儿的排便规律性。患儿在服用缓泻剂之前,应该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查看其结肠内是否存在大便残余,从而确定患儿的用药剂量。
1.3 灌肠治疗
根据患儿的情况,可以采取灌肠的方式来排除干净肠内大便。为保证患儿结肠内不积累大量的粪便滞留物,可采取灌肠方式进行治疗。此外,针对难治型便秘患儿,还可使用Malone结肠灌洗法进行有效的治疗,还有肉毒素注射、电刺激治疗等方法也可用于直肠肛管畸形手术后出现的便秘症状治疗中。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出,部分术后出现充盈性大便失禁的患儿,在接受了灌肠治疗后,其便秘症状明显得到好转。
2.手术治疗法
针对经过保守治疗之后无效,甚至出现症状加重的患儿,排除掉患儿为真性大便失禁后,可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采取Soave手术切除掉扩张的结肠与直肠,术中同时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可切除瘘管或者解除肛门狭窄。患儿经过术后术治疗后,其肛门内括肌呈现出良好的状态,未出现神经性病变,其控便能力才能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患儿完成手术切除后,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密切的随访,以防因为残留肠节末端造成的二次扩张,做到随时跟进术后恢复情况,以便随时跟进患儿恢复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术后术的治疗效果。此外,继发性巨结肠患儿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与病情发展状况,选择接受保守治疗,也可帮助患儿恢复其结肠与直肠的使用功能。有部分随访调查表明:对直肠肛管畸形患者在术后出现便秘症状后,采取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领域的研究意义,因此认为对该病患者可采取适当的保守治疗,同时结合密切的治疗后随访,以保证该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直肠肛管畸形疾病因其多发于新生儿或者儿童身上,患儿在接受直肠肛管畸形术治疗后,非常容易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引发术后便秘症状,患儿会出现呕吐、腹胀、无胎粪排出等症状,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存质量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阻碍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本文就术后患儿为何会出现便秘症状及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析,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文献,总结出上述几种治疗有效措施,以及应对该病的方法。鉴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相似这一结果,建议患儿家长综合考虑患儿的身体情况,尽可能采取保守治疗法,将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论文作者:陈楠
论文发表刊物:《生活与健康》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患儿论文; 直肠论文; 畸形论文; 术后论文; 肛门论文; 症状论文; 结肠论文; 《生活与健康》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