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基于银行融资来源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银行业论文,融资论文,有效性论文,来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文献综述 通常来说,市场参与者通过影响银行获取资金的价格和数量来影响银行的经营行为。Martinez Peria和Schmukler(2001)①以不良贷款率作为银行风险的代理指标,发现不良贷款率高的银行需要支付更高的存款利率。在次级债券市场,Flannery和Sorescu(1996)②发现,早期的银行业存在政府的隐性担保,所以高风险的银行与低风险银行在风险溢价上差异不明显。但是,当政府表示结束银行“大而不倒”(TBTF)的隐性保险政策后,银行次级债价差与银行风险测度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从资金获取角度,大多数实证研究表明,银行的风险增大时,可获得的资金量减少。Park和Peristiani(1998)③发现银行存款增速与银行风险负相关。Calomiris和Wilson(2004)④在考察1920年至1930年间纽约银行数据时,发现存款从风险高的银行被转移到风险低的银行。 对于我国银行市场约束的研究大多认为,由于国家隐性担保的存在,弱化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约束行为。张正平和何广文(2005a,2005b)⑤⑥发现,银行的存款利息支出和存款增长与银行风险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国家的隐性担保覆盖了所有性质的银行。许友传、何佳(2008)⑦的实证研究表明,政府的隐性担保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作用有显著的弱化影响。巴曙松、张阿斌和朱元倩(2010)⑧也认为,国家的隐性担保弱化了市场约束效应。段海涛(2011)⑨用2007年至2009年的季度数据,分析了17家银行存款增长与银行风险因素的关系,得到市场约束“弱性存在”的结论。喻鑫等⑩(2009)应用2004年至2008年发行的银行次级债收益数据对市场约束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2006年之前,次级债的收益率与银行风险因素相关不显著,但是在2006年以后,次级债的收益率与银行风险因素的相关性显著增强。那么,国内银行业是否存在市场约束效应,影响市场约束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对我国银行市场约束机制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区别: 首先,以往对银行市场约束的研究通常以客户存款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张正平,何文广,2005a,2005b;许友传,何佳,2008)。⑤⑥⑦而国内客户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较低,不利于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相对来说,银行的非客户存款负债市场,包括同业拆借、次级债等,利率市场化程度更高。同时,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市场的参与者,多为机构债权人。市场约束能否发挥作用,市场参与者对银行风险的认知非常重要。Morgan和Stiroh(2001)(11)认为,市场参与者必须首先知道风险的存在,并能够准确地观察到风险,市场约束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机构债权人对银行风险的判断能力,降低了由于市场参与者有限认识而无法约束银行行为的可能性。因此,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的融资金额与融资成本是研究市场约束有效性较好的研究对象。本文将银行融资分为银行客户存款市场和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市场,比较研究市场约束效应上的差异。 其次,本文从银行风险的不同侧面研究市场约束机制。在隐性担保情况下,市场预期国家会接收破产银行。因此,债权人不会考虑银行破产的可能性。但是,银行债权人还会面临银行因流动性不足而不能按时支付到期债权所带来的损失。国家隐性担保是否覆盖了与银行流动性相关的风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些研究间接地证明了市场参与者对不同银行风险侧面的反应存在差异。例如,巴曙松、张阿斌和朱元倩(2010)(12)在银行存款增长对银行风险敏感性的研究显示,在反应银行风险的五个变量中,只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资产流动性指标与银行存款增长显著正相关,其他风险指标与银行存款余额关系不显著。段海涛(2011)(13)发现,银行流动性比例对银行存款增长有显著影响。可见,市场约束机制在银行不同风险维度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因此,本文采用不同的银行风险指标——“Z值”和“cat-fat”指标,研究国内银行业市场约束的有效性。两种指标都是反映银行总体风险的指标,但是对银行风险的刻画各有侧重。“Z值”主要用来衡量银行破产概率(孔爱国,卢嘉圆,2010)(14),“cat-fat”指标主要通过衡量银行的流动性状况来反映银行风险(Berger,Bouwman,2009)(15)。 最后,以往的研究样本或者是针对大型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巴曙松,张阿斌和朱元倩,2010;段海涛,2011)(12)(13),或者是针对城市商业银行(许友传,何佳,2008)(16)。但是,工农中建等大型商业银行在规模上与其他商业银行差异巨大,因此,市场约束效应也可能存在不同。本文将银行样本分为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以便更广泛地覆盖不同类型的银行,研究市场约束机制在两类银行之间的差异。 二、实证研究 2.1 模型设定 本文从价格约束和数量约束两方面研究市场约束行为,参考Thomas B.King(2008)(17)的研究,设定以下实证模型。 模型(1)考察市场约束中的价格约束效应。如果价格约束存在,银行在t-1期的风险越大,银行只有付出更高的价格作为对风险的补偿,才能够在t期获得所需资金。 模型(2)考察市场约束中的数量约束效应。在控制了银行资金需求因素的条件下,银行在t-1期的风险越大,市场参与者在t期对银行的资金供给就越少。在模型(2)中引入价格约束变量,以控制银行对资金的需求因素。一般来说,银行的融资成本越高,银行对资金的需求越少。 2.2 变量描述 本文所用银行数据来自Bankscope银行财务数据库。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多种银行类型。银行样本的期间为2003年至2012年。 1.价格约束变量 以“银行客户存款利息支出/银行客户存款总额”作为银行客户存款利息率;以“银行其他利息支出/(银行负债总额-银行客户存款总额)”作为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利息率。 2.数量约束变量 数量约束变量包括银行客户存款占总资产比重和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占总资产比重银行客户存款占总资产比重即“银行客户存款总额/银行总资产”。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占总资产比重即“(银行负债总额-银行客户存款总额)/银行总资产”。 3.银行风险 (1)Z值指标,Z值反映了银行破产的概率。在研究中,经常用Z值作为银行风险的代理变量(Blasko,Sinkey,2006;孔爱国,卢嘉圆,2010)(18)(19)。 其中ROA是银行的总资产回报率,CAP是银行的权益资产比,E(ROA)代表ROA的期望,σ(ROA)代表ROA的标准差。Z分数越大,说明银行的经营越不稳定,破产的可能性越大,银行风险越大。因此,在本文中,我们称Z值为破产指标。 (2)“cat-fat”指标,银行承担着将高流动性的负债转换为低流动性资产的社会职能,银行向社会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也使银行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因此,银行创造的流动性越多,银行为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不得不处置非流动性资产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和伤害性越大(Berger,Bouwman,2009)(20)。本文采用Berger和Bouwman(2009)(20)的“cat-fat”法度量银行流动性创造,作为银行风险的代理变量()。流动性创造指标越大,银行的风险越大。在本文中,我们称“cat-fat”指标为流动性指标。 4.控制变量 (1)银行规模(),银行规模控制变量取值为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银行规模越大,融资能力越强。因此,需要控制银行规模对融资成本和融资量的影响;(2)年份变量,为控制各年份的宏观经济差异,以及货币政策等因素对银行融资成本和融资金额的影响,计量模型中引入了各年度的虚拟变量(year_dum)。 2.3 数据分析和实证结果 1.统计量描述 整理各个变量数据,去除缺失数据,我们共获得了78家银行355条完整数据,其中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的51个数据点,72家其他商业银行的304个数据点。 总体来说,样本内两类银行的流动性指标水平比较接近,但是大型商业银行的破产指标更小,破产概率相对更低。样本内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利息率略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存款占比低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占比。其他商业银行的非客户存款负债利息率均值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说明大型商业银行在除客户存款外的其他融资渠道上,具有成本优势。相对于资产规模,样本内其他商业银行从存款客户融资更少。大型商业银行规模远大于其他商业银行,从“大而不能倒”的角度来说,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要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市场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国家隐性担保预期可能会更强烈。 2.全样本实证检验 (1)价格约束 首先对样本内所有银行价格约束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由于不同年份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同,可能影响银行的融资成本,为此,我们加入了年份虚拟变量,控制了各年的宏观因素。对所有银行价格约束效应的回归分析(表2)显示,破产指标、流动性指标与银行客户存款利息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破产指标与银行的非客户存款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不显著。流动性指标与银行的非客户存款负债利息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流动性指标越大,即银行的风险越大,银行的非客户存款负债的融资成本越高。 以上结果表明,在银行客户存款市场不存在价格约束效应。这一结果和之前有关国内市场约束的相关研究类似(张正平,何文广,2005a,2005b;许友传,何佳,2008)(21)(22)(23)。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国内银行客户存款利率管制,客户没有选择银行利率的自由度。其次,由于国家对银行的隐性担保,客户缺乏对银行风险状况的监督。最后,因为银行信息的透明度和客户风险认知能力的不足,普通存款人对银行风险监控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存款人缺乏动力监控银行的风险状况。 在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市场,存在对银行流动性指标的价格约束效应。两类市场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和价格决定机制可能是价格约束效应差异的原因。相对于客户存款,非客户存款负债利息率市场化程度更高,并且,非客户存款负债债权人通常具有专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对银行流动性指标的价格约束效应也支持了银行不同风险维度在市场约束机制上存在差异的假设。国家隐性担保使银行债权人相信,一旦银行破产,国家会承担银行的所有债务。但是,银行债权人仍然面临银行不能按时偿付到期负债的流动性风险和可能的损失。因此,债权人需要监督银行流动性,并对银行流动性进行价格约束。 (2)数量约束 全体样本银行的数量约束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破产指标与银行客户存款占比没有显著的关系。银行客户存款占比与银行流动性指标显著正相关。即银行的流动性指标越大,银行的客户存款越多,存款客户并不按照银行的风险情况约束银行。存款利率管制可以解释存款客户对银行价格约束效应弱化,但是并不能解释存款客户对银行数量约束效应弱化。因为尽管存在利率管制,存款客户依然可以自由选择在各银行的存款数量。因此,存款客户对银行价格约束和数量约束同时弱化,可能的解释就是存款客户不具有足够的认识银行风险的能力,无法对银行风险行为进行约束。 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占比与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银行破产指标与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占比关系不显著。在国家隐性担保的条件下,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市场存在对银行流动性指标的数量约束效应。 总体来说,在银行客户存款市场,价格约束和数量约束效应都不显著。存款客户对银行风险的认知能力值得怀疑。而在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市场,市场约束机制对银行风险中的流动性指标具有显著的价格约束和数量约束效应。国家隐性担保弱化了市场对银行风险中破产指标约束,但是不影响市场对银行风险中流动性指标的约束。下面我们将探讨不同性质的银行是否在市场约束机制上存在差异。 3.子样本实证检验 (1)价格约束 在大型商业银行样本内,银行客户存款资金利息率和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资金利息率与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和破产指标关系都不显著。因此,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无论是存款客户还是非客户存款负债债权人在资金价格上对于银行风险都没有约束行为。 在其他商业银行样本内,银行客户存款利息率与银行风险的流动性指标和破产指标相关性都不显著。可见,无论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还是其他商业银行,存款客户都没有约束银行风险的行为。而在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市场,银行付出的资金价格与银行风险的流动性指标显著正相关,即银行流动性指标越大,银行风险越大,银行付出的资金成本越大(见表4模型4),存在价格约束效应。 银行存款客户和非客户存款负债债权人对其他商业银行破产指标的价格约束效应弱化,说明国家隐性担保不仅覆盖了大型商业银行,也覆盖了其他商业银行。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债权人对其他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的价格约束行为说明国家隐性担保并未覆盖银行的全部风险。那么,银行非客户存款债权人对大型商业银行银行风险中流动性指标价格约束弱化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大型商业银行在资金市场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因此,债权人难以用价格手段约束银行的风险。 (2)数量约束 子样本的数量约束模型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对于大型商业银行,银行存款客户和非客户存款负债债权人对银行拆出资金数量与银行风险中的破产指标和流动性指标相关都不显著,对大型商业银行的数量约束行为不显著,这一结果与大型商业银行的价格约束行为类似。 在其他商业银行样本内,银行客户存款占比与银行的流动性指标显著正相关,银行流动性指标越大,银行风险越大,银行下一期客户存款占比越高,存款客户对银行风险没有数量约束。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占比与银行风险中的流动性指标负相关。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债权人对其他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存在数量约束行为。存款客户与非客户存款负债债权人在对银行风险中流动性指标数量约束上的差异,无法用国家隐性担保来解释,更合理的解释是存款客户在风险认知能力上存在不足,而机构债权人具有较强风险识别能力。 三、结论及政策意义 通过对国家隐性担保条件下,国内银行业市场约束机制的比较研究,本文形成以下几点结论:(1)国家隐性担保不仅覆盖了大型商业银行,也覆盖了其他商业银行。国家隐性担保弱化了银行债权人对银行风险中破产指标的价格约束和数量约束行为。银行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数量与银行风险中的破产指标不存在约束关系;(2)虽然有国家隐性担保、利率管制等不利于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现实障碍,市场约束机制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国家隐性担保没有覆盖银行风险中与流动性相关的风险。相关的证据表明,在银行非客户存款负债市场,债权人对其他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存在价格约束和数量约束行为;(3)国家隐性担保和利率管制可以解释存款客户对银行风险价格约束弱化的现象,但是,难以解释存款客户对银行风险数量约束弱化的现象。存款客户是否具有必要的银行风险识别能力值得怀疑;(4)在两个融资市场上,债权人对大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相关风险都不存在市场约束行为。大型商业银行庞大的资产规模,决定了其在资金市场的领导地位和市场影响力,不对称的市场地位可能是债权人无法约束大型商业银行的原因。 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首先,国家隐性担保条件下,银行债权人仍然存在监督银行流动性相关风险的激励。流动性指标大的银行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以弥补债权人所承担的流动性风险,并且融资的规模也会受到限制,这种约束效应在除大型商业银行外的其他商业银行中尤其显著。市场参与者对商业银行风险中流动性相关风险的监督为银行监管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监控此类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工具。当其他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上升,或者融资量出现显著下降时,监管者有理由怀疑银行的流动性出现了问题,需要对该类银行密切关注。 其次,各类债权人都没有表现出对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约束行为。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庞大,具有强势的市场地位。也正是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大型商业银行对于银行系统稳定的重要性。因此,在市场约束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监管者需要从资本监管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对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约束,防止大型商业银行出现过度风险行为而引起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最后,市场约束与银行融资限制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限制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手段。如果市场约束机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将在客观上限制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但是,目前的市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值了市场约束机制有效性的发挥。国家隐性担保、利率管制和市场参与者的认知能力是影响市场约束机制效率的主要原因。监管层正逐步推进的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加强银行信息披露等措施,将有助于市场约束机制更好地发挥监督银行风险行为的作用。 ①Peria,M.S.M.,and S.L.Schmukler."Do Depositors Punish Banks for Bad Behavior?" Market Discipline,Deposit Insurance,and Banking Crises,Journal of Finance,2001,56(3):1029—1051. ②Flannery,M.J.,and S.M.Sorescu."Evidence of Bank Market Discipline in Subordinated Debenture Yields:1983—1991",Journal of Finance,1996,51(4):1347—1377. ③Park,S.,Peristiani S."Market Discipline by Thrift Depositors",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98,30(3):347—364. ④Wilson,B.,and C.W.Calomiris."Bank Capital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The 1930s 'Capital Crunch' and the Scramble to Shed Risk",Journal of Business,2004,77(3):421—455. ⑤张正平、何广文:《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力的实证研究(1994-2003)》,《金融研究》2005年第10期:第42—52页。 ⑥张正平、何广文:《隐性保险、市场约束与我国银行业改革》,《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2期:第38—43页。 ⑦许友传、何佳:《隐性保险体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行为》,《财经研究》2008年第5期:第40—51页。 ⑧巴曙松、张阿斌、朱元倩:《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状况研究——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支柱视角》,《财经研究》2010年第12期:第49—61页。 ⑨段海涛:《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对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分析》,《上海金融》2011年第10期:第61—66页。 ⑩喻鑫、庄毓敏、李威:《我国银行次级债券市场约束效应趋势分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11期:第5—11页。 (11)Morgan,D.P.,and K.J.Stiroh."Market Discipline of Banks:The Asset Test",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1,20(2/3):195—219. (12)巴曙松、张阿斌,朱元倩:《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状况研究——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支柱视角》,《财经研究》2010年第12期:第49—61页。 (13)段海涛:《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对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分析》,《上海金融》2011年第10期:第61—66页。 (14)孔爱国、卢嘉圆:《市场约束、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0年第5期:第102—115页。 (15)Berger,Allen N.,and Christa H.S.Bouwman,"Bank liquidity creation",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22(9):3779—3837. (16)许友传、何佳:《隐性保险体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行为》,《财经研究》2008年第5期:第40—51页。 (17)King,T.B."Discipline and Liquidity in the Interbank Market",Journal of Money,Credit & Banking(Blackwell),2008,40(2/3):295—317. (18)Blasko,M.,and J.F.Sinkey."Bank Asset Structure,Real-estate Lending,and Risk-taking",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2006,46(1):53—81. (19)孔爱国、卢嘉圆:《市场约束、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0年第5期:第102—115页。 (20)Berger,Allen N.,and Christa H.S.Bouwman,"Bank Liquidity Creation",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22(9):3779—3837. (21)张正平、何广文:《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力的实证研究(1994-2003)》,《金融研究》2005年第10期:第42—52页。 (22)张正平、何广文:《隐性保险、市场约束与我国银行业改革》,《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2期:第38—43页。 (23)许友传、何佳:《隐性保险体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行为》,《财经研究》2008年第5期:第40—51页。标签: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负债融资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融资论文; 商业银行流动性论文; 有效市场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流动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