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应急监测的作用分析论文_杨晓秋

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应急监测的作用分析论文_杨晓秋

湖州市吴兴区环境和应急事故调查中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凸现,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前提,更是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时间的关键所在,是事故处理处置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应急监测技术,做好应急监测,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并对应急救援起到技术支持。目前,国家在大力重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处置工作的同时,对应急监测也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但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对应急监测的要求,还是与发达国家应急监测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充分认识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重要作用,提高应急监测水平十分重要。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监测;分析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是势在必行、极其重要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了准确的科学数据,对保障环境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时、有效的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状况,准确测定污染环境危害成分和程度,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因其发生的偶然性、突发性,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与一般环境污染事故相比,发生突然、影响大、瞬时或短时间排放大量污染物质,所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极为严重。在诸多的环境污染事故中,危害性最大的就是突发环境事故,也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危害最大的。一方面,因为突发污染环境事故没有事先预警,准备不足,导致事故所产生的危害更大,另一方面,突发性环境事故会给人们带来直接危害,破坏生态环境,制约生态平衡,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许多生产厂家直接排放化工废渣,危害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造成许多大量的环境污染事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制约着生态平衡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有效地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对环境和人们的危害越来越重要。做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可以防止突发环境安全事故产生更大危害,进而可以确保人们生活环境不受到严重威胁,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促进环境和生态的平衡发展。因此,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检测,积极研究解决方案,强化处理技术,是环境应急监测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重要作用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监测是处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首要环节,是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正确地进行应急处置、减轻事件危害和制定恢复措施的根本依据,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应急处置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发挥着重要技术支撑和环境安全准绳作用。

一是可以快速定性监测事件现场的污染物,及时判明污染物与污染类型,为现场应急救援和疏散工作提供快速的科学依据。

二是可以快速定量监测事件现场及周边的污染物,完成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发展趋势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等确定,为现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持。

三是可以跟踪监测受污染事件持续影响区域的环境状况,根据监测数据提出环境恢复或生态修复的建议措施,确保事发地环境状况恢复原状和长久稳定。

三、应急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监测部门工作效率还不够高。

近年来,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性越来越被环境监测部门重视,成立了相应的环境应急监测机构,但是,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组织训练,环境应急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还不够高,快速处理突发环境污染问题还不快,准确率还不够高。在突发环境突发事件出现前,环境应急监测部门就应该时刻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准备,并在环境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制定详细、周密的应急数据监测方案,以此来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准备不充分,日常维护和检查不到位,监测设备仪器出现一些问题。

(二)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不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国现行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主要有环境质量监测和工业污染源监测两方面,这两方面的监测技术来规范环境应急监测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实际应急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技术人员往往根据本身的工作经验和已有的监测规范来进行监测分析,由此得出的监测数据和实际应急监测数据有偏差,在科学、规范、准确性方面还有一些问题。

(三)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一项对人员素质要求比较的工作,此外,该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求该项技术人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水平都比较高。实际工作中,由于环境应急监测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安全防护意识培训到还存在一定差距,致使很多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突发环境事故现场处置能力,以及存在的安全设备使用不到位,有效预防环境突发事件能力大大折扣。

四、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作用措施

(一)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成功完成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保障前提是必须有完善的应急监测预案,增强环境监测站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完善应急监测机制。在突发污染事故发生时,及时启动详备、完善的应急监测预案,才能迅速召集所有组成人员,各司其责,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监测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快速有效地监测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查询和判断其理化特性、毒性以及可能的危害程度,为科学、及时、正确处理制定处置措施和环境恢复措施提供依据。

(二)合理确定监测频次。应急监测全过程体现在事发、事中和事后等不同阶段,有效掌握事故发生后的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需要实时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但各个阶段的监测频次,需要依据突发污染事件的类型确定。

(三)优化环境监测储备。一是技术储备。监测人员应熟知应急监测知识,各类潜在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特性知识,掌握应急监测工作程序和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并掌握必备的人身防护知识。二是物资储备。监测物资储备包括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药品、防护装备,以及应急专用物资场所。特别对特殊物品要设立专用储备柜,专柜专储,完善储备标识和保存标准,贴上应急监测专用封条和定期清洗、更换。三是资料储备。建立包括文字资料和计算机库的内容和形式的应急监测资料库,以及应急监测时需要的标准、方法、应急监测预案、作业指导书,以及历年应急监测的资料汇总,供应急监测时备查,完善潜在事故污染源分布数据库。四是专家储备。建立和健全环境应急监测专家库,专家库应包括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监测、安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应急管理等专业领域的专家,以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参与研究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

(四)建立突发事件监测体系。要建立专业监测和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突发环境事件监测体系,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监测制度,规范信息的获取、报送、分析、发布格式和程序;完善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各行业(领域)基础信息数据库,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五)提高整体监测能力。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强化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环境监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全体职工的全面发展。

结语: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质量,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是保障环境安全重要的任务。要强化提高环境监测措施,完善工作制度,切实保障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滨.探讨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J].能源与环境,2017(06):69-70.

[2]陈伟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10):62-63.

[3]吴冬妍.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3):148.

[4]李双.浅谈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J].科技风,2016(12):175.

[5]李楠.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应急监测的作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06):21-22.

论文作者:杨晓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  ;  ;  ;  ;  ;  ;  ;  

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应急监测的作用分析论文_杨晓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