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湛江 524038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子痫前期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SAS评分、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子痫前期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关键词] 子痫前期;心理护理;心理应激;妊娠结局
子痫前期为妊娠期产妇特有疾病,是围产儿、孕产妇患病或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该疾病患者易出现忧虑、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以及不良妊娠反应,不仅有损于其自身健康,同时还对新生儿日后的认知、发育、情感、行为等造成不利影响[2]。传统护理只重视产前检查,而忽视心理健康,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31例妊娠前期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旨在探讨该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应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中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31.68±3.15)岁;孕周31-37周,平均孕周(34.03±2.03)周;初产妇19例,经产妇12例。对照组中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1.52±3.09)岁;孕周31-36周,平均孕周(33.59±2.15)周;初产妇20例,经产妇11例。对2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待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向其介绍病区环境,以消除其陌生感;②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病史、过敏史等,针对现有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援助及指导,引导患者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避免其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以及精神刺激;③与患者交谈,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引导患者回忆开心的事情,确保其心理状态维持在最佳水平;④向患者详细讲解子痫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案、预后效果、分娩注意事项、医疗水平等,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消除其内心疑虑以及盲目不安的感觉;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及时联系主治医生以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⑥分娩前后24h内,采用音乐疗法、放松训练,以转移患者注意力,确保分娩顺利进行;⑦鼓励患者家属、朋友多与患者沟通,在心理、生活方面给予更多照顾。
1.3 评价指标 ①出院时,记录两组患者子痫、产后出血、肝肾功能异常、胎盘早剥例数以及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例数。②出院时,依据抑郁自评量表(SDS)[3]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4]评估两组心理状态,分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分值高低与该状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结局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子痫前期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系数较高,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免疫系统障碍、遗传、营养等是诱发该疾病的重要因素。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健康状况、产后并发症、剖宫产后腹部伤痛、经济负担等均可致使患者情绪低落。而长期心理障碍易导致患者失眠、内分泌紊乱、厌食等,严重者则会引起精神分裂,甚至自杀。故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刻不容缓。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改善妊娠结局,调节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认为,人类的健康与疾病不单单是生物学过程,同时还与社会、心理等因素相关[5]。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子痫前期患者的康复与治疗,还会致使其高血压波动,进而导致视网膜脱落、脑血管意外、多器官衰竭等不良后果。还有文献指出,子痫前期患者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易导致新生儿出生结局异常,增加了胎儿生长受限、自然流产、出生畸形等风险,进而对新生儿的成长发育产生远期负面影响[6]。而心理护理干预为非药物性辅助治疗法,通过医护人员热情交流,正确引导以及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帮助其适应角色转变,促使患者摆脱心理障碍,稳定病情,改变妊娠结局。由于产妇初次就诊时,对陌生环境有抵触心理,缺乏对疾病、分娩等知识的了解,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较低,故待患者入院时,帮助其熟悉院内环境,讲解疾病等相关知识,可有效提高认知度,消除产前疑虑,建立护患间的信任感,利于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贴心交谈,倾听其内心感受,可有效稳定病情,促使其保持平稳的情绪以及平和的心态;采用音乐疗法,可有效舒缓负面情绪,分散注意力,使其积极面对疾病,对减少围生期不良结局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子痫前期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情况,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调节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兰,段晓莉,尹俊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产褥期的危险因素及预见性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18-121.
[2]陈瑜婷,陈文娟,吴玲玲,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4):2019-2021.
[3]杜小花.优质护理干预对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40-143.
[4]聂婉玲,吴结英,廖翠萍.护理路径对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水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4):3377-3380.
[5]厉珍,刘小媚.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8):2874-2876.
[6]张彩媚.早期护理干预对子痫前期易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36):4552-4554.
论文作者:肖秋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结局论文; 新生儿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不良论文; 对子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