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论文_张洪梅

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论文_张洪梅

长春市双阳区中医院内科 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目的 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进行论述,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院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进行诊治,一组采用中医手段治疗,两组分别命名为西医组与中医组,对两组的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追踪式的观察。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西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中医组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组,主要的表现是中医组的患者在临床的症状改善上明显高于西医组。结论 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西医,实验数据表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气喘等症状减弱效果的时间更短,且症状缓解的情况也更为明显,值得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使用与推广。

【关键词】中医内科;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分析;疗效研究

慢性支气管炎是我国当前城市人口中较为普遍的感染型病症,同时伴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当前慢性支气管炎群体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正逐渐遍布城市环境内。根据病症因素和感染状况可知,慢性支气管炎与患者身体质量有直接关系,同时与空气污染环境也无法摆脱关系[1]。慢性支气管炎病程方面比较其他病症相对缓慢,并且多会在秋冬季发病,患者常伴随着咳嗽、咳痰等症状,特别是在清晨环境中,病症复发的状况最为严重,若不及时加以治疗,势必会对患者的肺部、肝脏、肾脾等器官造成影响,甚至导致基础功能失调的状况出现,促使患者自身免疫力持续低下,甚至极易造成其他病症的趁虚而入[2]。故而,必须对慢性支气管炎病症深入分析,并阐述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确保城市病患群体健康具备保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曾诊治的支气管炎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30例。中医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7.11士7.30)岁;西医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6.23+ 7.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1.2方法

中医组进行中医辩证法治疗[3],在确定患者病情状况和当前诊断参数后,通过中医药材展开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规律性地审查患者状态。期间,中医组应按照当归10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15g、甘草15、莱菔子10g为治疗基础药方,在药品制备期间需遵守基本制药原则,而后在根据患者状况进行药品筛选,以避免造成疗效偏差的状况出现。另外,若患者肺气虚,则可以添加党参药材;肾气虚则可以添加五味子;患有风热症则可以添加金银花、菊花等药材,清水煎服。西医组采用西药治疗,首先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程度进行分析,并基于支气管扩张药品与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此增强患者治疗的抵抗力同时,加快整体治疗效率。期间,临床医师需要针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90d的治疗效果观察,并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查看不良反应,这样才能避免试验误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判标准

显效标准:在治疗后,原有临床病症基本消失,且病情复发率降低;有效标准:有部分病症改善,与治疗前相比病情复发率降低;无效标准:治疗后对患者病症并无影响,且病情复发率无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先进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在明确中医组与西医组之间的条件具备比对性同时,需要以计数概率深入分析,才能确保整体统计工作落实有效。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医组患者中,显效14例(46.67%),有效15例(50.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西医组患者中,显效10例(33.33%),有效13例(43.34%),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为76.67%;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与外部感染和生活习惯以及患者的个人身体素质有直接关系,加之近两年,城市空气质量比较差,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通常临床上会采用西药对其进行治疗,但是西药不仅副作用较大,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4]。本次研究中,西医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具有止咳化痰以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具有扶正固本的重要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另外,中医组采用中药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显效14例(46.67%),有效15例(50.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西医组采用西药对慢性支气管炎进行治疗,显效10例(33.33%),有效13例(43.34%),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为76.67%,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对比较明显。

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内科治疗中的有效研究,不但能够确保当前中医治疗工作具备完善且全面的参照资料,以此提升病情治疗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先进的治疗平台;同时可以完善当前病症治疗体系的不足,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效率的治疗环境,从而提升中医治疗水准的同时,更能够被社会所认同。故而,在论述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过程中,必须针对中医疗法深入分析,并明确药品的作用,才能确保整体治疗工作能够具备持续性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永泉,马民皓,曹海利,等.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2):2253-2254.

[2]高秀凤.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内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9):148,151.

[3]徐丙学.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160-161.

[4]王震.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5):113-114.

论文作者:张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论文_张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