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课,上好音乐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我们要重视音乐欣赏的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我们就要让学生多听,先熟悉音乐。要掌握一些音乐方面的知识,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快理解音乐。
关键词:
反复欣赏;逐步深入
音乐欣赏对于开阔受教育者的音乐视野、提高受教育者的音乐素养有着巨大的作用,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音乐欣赏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通过对优美乐曲的欣赏,体验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愉悦,进而增强受教者对于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爱好;音乐欣赏还发展并丰富受教者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提高受教者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认识水平,培养健康的音乐审美情感,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小学阶段正确的音乐欣赏教学能为学生以后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一、以审美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新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现在我们许多教师在欣赏教学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唯一教学秩序的课程模式。这种教法显然是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的,并且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我所学习的新音乐课程标准和奥尔夫教学法,我大胆尝试改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地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曾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是多姿多彩的。记得我在组织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这一课,当时课堂上学生那丰富的想象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欣赏前我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过年了”“丰收锣鼓”“兴高采烈”“舞”“闹新春”等新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要求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舞”这个名字,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舞的冲动,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舞’”。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且很“雅”,很富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有学生想象的火花。
二、改变教学观念,调“动”起来让学生进行转换性再创造的表现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转换性再创造的表现,使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欣赏中要注意的是:欣赏教学的中心点是听,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不要因为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辅助形式”而忽视了倾听音乐这个主要环节。要培养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让学生从聆听音乐到参与音乐,并通过参与体验感受音乐的美,进一步激励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在聆听、想象的基础上,应当培养学生用其他活动形式帮助表现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这是“转换性再创造”的学习方式,也是音乐综合性学习方式的表现。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为乐曲编配伴奏、创编故事、自编律动等丰富多彩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尝试。例如,在欣赏比才的《卡门进行曲》采用声势参与(拍手、跺脚、拍腿等);《瑶族舞曲》用舞蹈动作的参与;《拉德茨基进行曲》用不同姿势的士兵来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春江花月夜》用线条、色彩、绘画等来表现,边唱边用动作体验非洲的歌舞风格等。在学生的创造活动中,要注重创造个性,体验创造的成功与愉悦。
三、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尝试创新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高中阶段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想当舞蹈家、有的想做音乐大师;有的是自己爱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受明星效应的影响、有的则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褒奖和同学的称赞……面对学生的如此多层次的音乐学习动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兴趣。以情激趣,唤起学习动机。音乐课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则比较枯燥、晦涩。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境、问题情境,以境激趣,以情启思。在讲授欣赏课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选曲时,为了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鼓励学生模仿天鹅的行走、跑步和翩翩起舞的姿态,仿效恶魔诡秘、奸诈和不怀好意的神情,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诠释《天鹅湖》的音乐特质以及所包含的丰富意境。在这种边听、边唱、边舞的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动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地沉浸其中,陶醉于心。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音乐像涓涓细流渗入学生的心田,滋润着他们。他们从音乐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在工作和实践中,我们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用各种能够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方法去帮助我们的教学。使我们的音乐课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们喜欢我们,更喜欢上音乐课。
论文作者:刘怡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8月总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音乐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乐曲论文; 能力论文; 这一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8月总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