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中医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摘 要】目的:对逆行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120例静脉输液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分组,试验组给予逆行穿刺,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患者均以背浅静脉为穿刺位置,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穿刺位置渗出、平均滴速以及肿胀情况。结果:1次穿刺成功率比较上,试验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即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局部渗出、肿胀率比较上,试验组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明显,P<0.01,即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平均滴速比较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即数据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输液不影响的基础上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实施逆行静脉穿刺,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减少肿胀以及渗出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穿刺;逆行;老年;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149-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患者的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临床上一般采用浅静脉顺行穿刺,效果良好,但老年高龄慢性病患者本身因其慢性病长期反复发作,使得皮肤老化,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及韧性降低,血管易滑动及反复的静脉穿刺输液,给常规的顺行静脉穿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难以顺行穿刺。我科2011年6月~2013年4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运用逆行静脉穿刺静脉输液取道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20例。入选标准:患者年龄60岁以上,意识清楚,皮肤感觉正常且无局部水肿;愿意配合治疗;病程>3个月;静脉输液时间>3个月。按入院的顺序.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逆行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向心穿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管情况、药物种类及剂量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血管选择 两组均选用手背浅静脉为穿刺部位,选择血管弹性较好,局部皮肤无损伤的部位进行穿刺。
1.2.2 操作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操作护士为同一组人,均严格按照静脉输液的标准流程进行操作。试验采用单盲法,患者不知晓分组情况。试验组选择平卧,伸直上肢置于机体同侧病床上,或者伸直上臂,肘关节弯曲置于机体同侧病程,前臂以及手部置于胸部或者腹部。手掌打开,掌心向下,伸直手指。止血带常规包扎,并采用安尔碘对皮肤进行消毒,应用精密输液器与头皮针相连,头皮针规格为5.5号到7.0号,使用左手拇指将血管穿刺点近端皮肤绷紧,并给予逆行穿刺,右手持针150~200。进针,见回血后将针梗放平并固定。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止血带包扎完毕后告知患者握拳,并常规消毒,血管远端由操纵者拇指固定,针刺由静脉上方或者侧方置入,并沿着静脉回流的方向潜行刺入。
1.2.3 评价指标 选用1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出、肿胀率和液体平均滴速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评价。输液时限〉2h,无肿胀、无外渗为成功;输液在2h以内,有肿胀或外渗为不成功[1]。渗出和肿胀的评价标准:局部红、肿、痛,肿胀的直径≥1 cm。液体平均滴速观察时间为lmin[2-3]。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两样本的u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局部渗出、肿胀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滴速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效果及滴速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逆行静脉穿刺的解剖学依据
机体的静脉血管由于重力以及血液循环的情况,因此会存在静脉瓣结构,其主要防止静脉血向心流动后出现反流,且防止因重力导致血液沉积在机体下垂位置或者肢体末梢而诱发水肿、局部渗出。然而研究指出,上肢相比下肢,静脉瓣较少,上肢末端浅表静脉完全无静脉瓣,侧支循环则十分丰富,某段血管受阻时,通过侧枝循环下段静脉血能够流向心脏。结合上述原理,可对常规穿刺失败的患者,在腕部扎止血带,并显露手背掌指关节附近的表浅静脉,之后即可实施逆行穿刺[4]。指背静脉沿指背两侧向近侧上升,彼此间由一些斜行小支相连通,相邻指的指背静脉在手背腕掌关节处彼此汇合形成手背静脉网,在皮下清晰可见。手背有深浅两套静脉系统,两者凭交通支相互连通。手背静脉是指背静脉的三级静脉弓向上延伸而来,其外径大于1.5mm,5号输液针外径为0.6~O.7mm。正常人中心静脉压为0.49~ 1.18kPa,输液差为7.85kPa,逆行穿刺不会造成输液不畅,影响输液速度[5]。
3.2 逆行静脉穿刺法有利于提高1穿刺率及降低肿胀、渗出率
顺行穿刺对于手背浅静脉如穿刺点靠近掌指关节,进针时不易绷紧皮肤且不便于固定,易导致穿刺失败及导致渗出和肿胀。近掌指关节的穿刺点,进针不容易使皮肤绷紧,且固定不方便,容易导致穿刺失败,且诱发渗出以及肿胀。逆行静脉穿刺的绷紧皮肤着力点范围相对较大,且容易绷紧皮肤,血管固定容易,进针位置的范围选择广,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另外,由于逆行静脉穿刺属于正压穿刺,针尖的斜面与血流方向相符,因此回血的速度相比一般穿刺更快,能够尽早确定针头是否顺利置入血管。而顺行静脉穿刺属于负压穿刺,回流血液相对缓慢,甚至无回血现象,穿刺失败率较大。另外,顺行静脉穿刺在对手背近关节等位置的穿刺过程中,进针位置较短,针柄保持悬空,针尾上翘,针尖活动范围大,固定难度较大,且针尖容易导致血管壁受损,导致液体外渗。逆行静脉穿刺时,针柄牢牢固定于手背,不影响手的活动,不仅减少了渗出、肿胀的发生,而且能长时间输液,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通过本组研究的情况看逆行静脉穿刺法与顺行静脉穿刺法对输液的影响无明显的差别,对高龄老年慢性病患者静脉输液的肿胀及渗出率明显降低,1次穿刺成功率提高,在临床工作中,对一些高龄慢性病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常规顺行静脉穿刺有困难的患者,充分利用手背浅静脉行逆行静脉穿刺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参考文献:
[1]胡志辉,龙艳,欧阳莲.老年病人静脉穿刺逆行方法讨论[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2007.
[2]Health Care Guideline.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ain[M].Reston:Institute for Clinical Systems Improvement,2008.
[3]Patricia H B,Jeffrey A K,Richard C,et a1.Pain: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Assessmen ManagementandTreatments[M].Reston: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uncil,2001.
[4]朱志红.指背静脉的解剖及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45-46.
[5]白丽梅.止血带的张力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O):587-588
作者简介:
奚敏(1979年10月10日),女,浙江宁波 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论文作者:奚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手背论文; 血管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成功率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