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亿人口日:挑战与希望——主持人评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持人论文,人口论文,十三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次参加讨论的几位学者都是我国人口学界知名专家,他们分别来自我国不同人口情况的地区。存在决定意识,由于他们对人口问题关注各有所长,决定了他们在13亿人口日所关注的着重点亦有所不同,他们在我们规定的有限篇幅内发表了他们的真知灼见,都从不同角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此,我代表编辑部对他们的参与表示感谢。
复旦大学彭希哲教授来自我国计划生育开展最早、生育率最低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彭教授除了感受到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其它问题外,在13亿人口日里,他一方面看到我国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取得的难得机遇,指出有利的人口年龄结构造成人口机会视窗的必要条件;但他进一步指出要想把可能变为现实必须通过人口城乡、地区流迁,增加人力资本才能做到,而且,时间是紧迫的。他写的“促进城乡人口与经济互动,为收获人口红利创造有利条件”,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提出的问题,也很有迫切性,能激发人们居安思危!
中山大学李若建教授来自全国人口流迁规模最大和人户分离最多,已成为全国人口第三大省的广东。他在13亿人口日中以“广东省人口规模膨胀带来的问题探讨”为题着重谈到当前广东珠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已暴露出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问题,外来工就业和人口管理体制问题等,也提出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外流地区问题。他根据我国这个最早、最大开发区的实际纵论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他提出的不能盲目乐观的观点十分发人深省。
吉林大学景跃军教授来自我国原来资源相当丰富的东北老工业区,在13亿人口日里,她感觉最关切的是自然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写了“我国13亿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约束”一文,以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淡水资源三方面来论证并提出对策与建议。言简意赅、论证翔实,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稳定低生育政策的认识。
山西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梁中堂教授是早期研究我国人口问题的知名学者之一,他特别关注研究我国生育政策并且在实践上做过计划生育“两胎加间隔”的试点研究。梁教授去年将他20多年从事生育政策研究的文章汇集成《我国生育政策研究》一书,自费出版。在我国迎来13亿人口日的今天,梁教授对我国人口达到13亿当然有很多感想,他发表的《人口过程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文,表达他一贯的观点。
最后,《人口研究》杂志的常务副主编陈卫博士简要回顾了我国人口从1亿增长到13亿的过程。上个世纪初的第5个1亿人口的增加经历了50年,到19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之前的第9个1亿人口增量只经历了5年,而第13亿个人口增量经历的时间延长到了1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增长几乎是线性的。尽管生育率有了大幅度下降,但年人口增量减少很小。只是到了1990年代中期才发生明显转折。中国人口转变已经从相对数上的转变,发展到绝对数上的转变。
从几位学者以不同的人口研究角度对13亿人口日谈到各自的“关注”,我们认为都有独到见地,我从中概括出几个焦点问题,值得我们大家一道思考:
其一,对我国人口数量控制不能淡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育率已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增长率已降到6‰~7‰。的水平;但人口仍要持续惯性增长近30年,人口最少仍要增加2亿左右。再增加2亿人口对人均GDP和人均自然资源的压力影响在15%左右,决不能等闲视之。但在我国总体国力大大提高,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都已降到较低的情况下,要让人们认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必要性比以前困难,因此,在理论宣传上要求更高。
其二,在10亿、11亿和12亿人口日时,人们只关注人口数量的控制,在13亿人口日则要求人们对人口其它变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质量和一些其它亚人口如就业人口、流迁人口、老年人口、农民工甚至农村留守老人等都要关注,不能像过去那样主要关注育龄妇女和新出生人口。这对人口领域的研究要求就更高了。
其三,13亿人口日既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我国30多年来推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已日益暴露的负面效应,首先是人口老龄化和出生性别比的偏高。计划生育为我国创造的机遇期(或说人口红利期)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抓不紧,不能充分利用有利机遇,做好应对人口负面影响的各种准备,就达不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时间十分紧迫,这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为了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人口政策就必须与时俱进,权衡利害得失,适时完善政策措施,13亿人口日是个关键时刻,要做出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认真思考,这也是一项新的挑战。
其四,13亿人口日使我国人口规模达到空前庞大,它是在我国人口已经超载和我国经济持续26年以来平均以9.4%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到来的,它又是我国过去生产增长的方式大多是粗放经营,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造成环境质量总体恶化的情况下到来的。在我国今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构成最大的约束,人口的增加进一步降低已经很低的人均拥有自然资源水平和加大对环境的压力。这是我国现阶段选择稳定低生育水平以期将来人口达到峰值以后人口规模缓慢下降的战略决策最主要论据之一。
其五,人口迁移和人口城镇化不仅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我国生育率下降收获人口红利(利用低扶养比和大量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紧迫任务,而且必须在较短时期内完成。这个问题涉及流入地区、流出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口等一系列难题,也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其六,13亿人口日面临上述严峻挑战,其解决办法归根结蒂取决于人口质量的提高。人口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全部人口的健康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而不是个别人或小部分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和人才资源强国,任务十分艰巨。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挑战就不一一谈及了。13亿人口日对我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必须遵照十六大提出的:“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只要全党全民同心同德,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可以趋利避害,是大有希望的”。下面是希望所在:
希望之一,人口问题本身就是个发展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利用降低生育率的机遇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增强综合国力使之为解决所有人口问题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
希望之二,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对计划生育家庭全程关怀。由优生、优育、优教,到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实现少生快富到对响应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使我国人口数量控制实行软着陆。完善我国人口政策能统筹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发展,并逐步优化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使出生性别比逐步回复到正常比例。
希望之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通过人口流迁和人口城镇化统筹东、中、西地区和城乡人口的合理配置,从就业、教育、住宅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缩小各类人口的收入差距,消灭性别歧视,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减少和防止老年人口的边缘化和贫困化,促进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希望之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和统筹国内建设及对外开放。在GDP迅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扩大,中国被看成“世界工厂”,资源和制成品大进大出,并已跻身世界国际贸易第三大国的今天,人口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和严峻。必须把13亿人口打造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建设循环经济,使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之五,中国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首先要在经济上优化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中国经济的经济实力,当务之急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基础在于提高人口素质。另一方面,稳定低生育水平、应对人口老龄化、消除出生性别比失调,构建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都要求提高人口质量,提高人口质量又在于学习。因此,建设一个全面学习型的社会是我国希望所在。千方百计提升我国人口素质使我国由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富裕、人才辈出的人力资源大国。
13亿人口日中我们既要有忧患意识,但又必须看到光明的前途。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开通!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