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融侨分校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之间互批互改作文,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二是增加了写作素材;三是提高了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四是提高了学生的识别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阶段 作文教学 互批互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是不断改出来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导,该怎么做由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之间作文互批互改具有许多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于学生共同进步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生修改写作的习惯
1.做出示范,学习模仿。这种评改方法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生初学修改必须有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在明确了修改目标后,把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抄在黑板上,然后用规范的符号来做修改、示范,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的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用法。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作文主要改什么、怎么改,让学生先试着修改后有章可循,初学修改切不可操之过急。反复练习,在学生熟悉之后,老师可在内容结构表达方面加强要求。这种讲评,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降低了修改作文的难度,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平了道路。
2.先读后改,促进提高。
(1)指读改字词、标点,即指着文章一句句地读,发现错别字、意思重复和标点使用不当等明显的错误,并及时改正。(2)朗读改语病。(3)默读改全篇,即先从整体入手,看看选材是否合题意,中心是否集中,段落是否清楚,内容是否清楚、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充实、调整,删减修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品读,对水平相当高的学生可以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即自己选材和内容语句通畅等自我品读,在遣词造句方面下一番工夫。有时让学生自己推荐好的段落,让作者自己上讲台在班上朗读,还让作者说说构思的过程。这种做法既体现了推荐者的赏识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老师如果再加以赞赏和肯定,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改好自己的作文。
3.相互评改,取长补短。这种评改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评改过程中,学生在组内交流,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欣赏他人的作文,在班里建立学生作文园地。学生只要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抄写端正,在学生园地中就可以张贴,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在这样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学习,在学生评改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小结,融批改、讲评于一体,讲评中有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与学生一起发现、探索,一起感受,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作文水平定会得到提高。
二、学生互批作文的标准
就学生互批作文的标准而言,教师要明确,并且要尝试不同的标准。我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
1.同一标准横向比较法。这是最常用的评价标准,也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但不宜每篇作文都采用这种标准,因为那样基础好的总是高分,久之会产生自满松劲情绪,逐渐退步;基础差的总是低分,久之会丧失写作信心。
2.因人而异纵向比较法。这种标准指的是基础好的择其构思平庸之作评低分,用评语指出不足;基础差的择其进步较大或某方面某段落有特色的给予高分,用评语指出优点,使其觉得只要认真作文同样可以写好,并非智力比别人差,从而树立信心。布鲁姆说过:“如果儿童感到他有能力进行学习,那他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兴趣就会增加。”如果给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两篇高分,那么“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
3.定“格“批改。这主要是指抓住教材作文训练中明确规定的“格”,即具体作文要求进行批改。教师也可自己规定“格”,一次选择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互批,不要求面面俱到,反而更能调动起学生互批的积极性与修改的准确性。这使学生能集中精力,某一阶段向某一方面努力,从而各个击破、逐项提高,使人人都能批作文、人人都能修改作文。
4.两个标准法。教师可以制定两个评估标准,一为常规标准,一为本次具体标准。若本次具体评估标准能达到,即可得满分,使学生获得局部的成功、看到劳动的成效,以此为动力可激发下次作文的兴趣。常规评估标准则可使其看到自己还存在的问题,使其下一步的努力有了目标和方向。
总之,“互批互改”不是形式,是学生再次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感悟、互相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真正学会写作文的“捷径”。因为互批互改过程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互相的沟通、启发,学会了合作与评改,在相互的探讨中找到了作文评改的真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作文、用真诚地态度对待作文、用合作的态度帮助同学。指导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好比教师给学生一根“拐杖”,刚学走路可能困难,走多了,学生可以丢掉“拐杖”,自己走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作文水平也就会有质的飞跃。
论文作者:赵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学生论文; 标准论文; 能力论文; 就会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论文; 《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