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内容中情感因素的分类与实施策略_隐性课程论文

历史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分类与实施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内容论文,因素论文,策略论文,情感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内容通常是被单纯作为要求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的,其实,教学内容不只是对知识的阐释,更是情感现象的主要来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分析研究,将有助于从情感维度系统优化教学过程,这对于教学内容饱含情感因素的历史课程来说尤其如此。

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活动的经验总结,人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经历,这会在反映其实践活动及认识成果的教学内容中留下相应的情感印迹。同时,历史教育工作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情感体验。这些都使得历史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

按照表现形式不同,这些情感因素可以分为显性情感、隐性情感和中性情感三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情感因素应该采取不同的实施策略(见表1)。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进行分类研究,能够帮助历史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最终实现历史课程的情感教学目标。

一、呈现显性情感

当历史教学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材料直观形象地反映人类实践活动或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感情时,其蕴含的情感因素便以显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关于秦始皇“千秋功过”的评说:

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他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他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但是,秦始皇也是一个唯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秦朝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被征发修筑宫殿和陵墓、防御匈奴和修长城的成年男子就在200多万人,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1](p7)

通过对秦始皇“统一全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和“建立中央集权机构”等历史功绩的表述,封建社会“杰出”政治家的形象呼之欲出;通过“独尊”“专制”和“暴虐”等含有贬义色彩词语的运用和一系列数字的罗列,秦始皇的暴君面目跃然纸上。这时,编写者对秦始皇评价一分为二的态度表露无遗。

再如,关于爱因斯坦“放弃德国国籍”和“反对使用原子弹”的讨论: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他自己的祖国。”可是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却毅然声明放弃德国国籍,加入了美国国籍。美国于1945年在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后,爱因斯坦又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请你结合二战的有关史实,就爱因斯坦放弃德国国籍,或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谈谈你的看法。

就爱因斯坦放弃德国国籍问题,学生或是因为爱因斯坦反对德国法西斯统治的暴行而赞同其行为,或是认为爱因斯坦逃避、自保而不赞同,也可能觉得任何人都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而不置可否。就爱因斯坦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问题,学生或是因为原子弹能够加快战争结束进程而支持使用,或是站在人道主义角度反对使用,或是认为战争本为双刃剑而难于表态。在这里,道德两难问题,不只是让学生发展道德认知,更使其真正经历着显性情感的激烈碰撞与理性抉择。

面对丰富的显性情感因素,历史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进而将其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相对来说,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坚强与宽容的人生态度、理智感之类的情感目标以显性的形式表现得更多一些。也就是说,历史教师通过实施呈现显性情感策略,更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些情感目标。学习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下令“致远号”撞向敌舰的英雄壮举,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品味人文主义画家对人性的讴歌与对和谐美的追求;学习华盛顿功成身退,两辞大陆军总司令和总统职务,感受政治家的人格魅力与宽容的人生态度;在仿制古代耒、耜和研究翻车等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形成理智感……

呈现显性情感策略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情感的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一个人的情感能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信息传递的效能,而感染功能则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显性情感呈现出来,影响学生并使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呈现显性情感策略的实施要素包括:

(一)深入体验、充分发掘

历史教师要用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去感染、打动学生,首先自己必须被这种情感真正感染和打动,而这必须通过教师自己事先在认真研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体验与发掘其中的显性情感。显然,只有情感才能产生情感。

(二)语言传递、表情诱发

历史教师语言表述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性,使得历史教学不仅能传递认知,更能传递情感。研究发现,不仅现实情境中的他人表情能诱发情感,再造情境中的他人表情也能诱发情感,即如历史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完全可以通过教师自己“神入”历史的夸张表情来感染学生、诱发情感。

(三)创造情境、营造氛围

历史教师从教学氛围上入手,配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以增进情感感染的程度。比如,活动课、讨论课就是创造人文主义情境,树立公开、民主、平等氛围的典范课型。

(四)自主引发、增强意识

现代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被试按主试要求以渐进方式一步一步地作出面部表情时,相应的情绪体验也会同时被一点一点地诱发出来[2](p.196)。如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富有表情地朗读相关历史材料,也是促进情感感染、引发情感意识的有效方法。

二、开发隐性情感

很多时候,历史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客观、公正地记录相关历史资料,真实地反映客观史实,并不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但是,编写者在表述历史事件、人物或历史过程时,毕竟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和立场,即使是出于内容、体例或风格的限制而不能把某些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但在撰写有关内容时,仍然不可避免地将相应的甚至是带有个人色彩的情感因素渗透于史实的陈述之中,虽不洋溢于字面,却已隐含于纸背。

例如,关于“早期殖民活动中的奴隶贸易”的表述: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他把英国的小刀、玻璃球和酒等商品运到非洲,从部落首领那里换取俘虏,有时也亲自抓捕黑人。他把这些黑人运往美洲出售。尽管大部分黑人死于贩运途中,但每趟获利仍有数倍之多。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3](p29)。

仅仅是客观地记载史实,但编写者对残酷奴隶贸易的满腔义愤和为屈死冤魂进行的控诉渗透于字里行间。读到此间,学生更能深刻体会马克思的那句名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另一方面,经过历史教师的引导,学生也能理智地发现,编写者如实记载的“奴隶贸易”客观上也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科学、辩证地看待资本的“原罪”。

再如,近年高考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和“启蒙思想”的考查:

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2009年广东省高考历史第29题)

谭嗣同《仁学》中的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2010年山东省高考文综第34题)

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张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2010年浙江省高考文综第39题)

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第24题)

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2011年海南省高考历史第28题)

高考试卷中规中矩的命题语言和程式化的命题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命题者的情感取向。但对主干知识的命题视角,反映了命题者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理性思考(从选举资格到制度设计,从制度的实践到制度的演变)和对启蒙思想的全面探索(从起因、内容到影响,从理论到实践,从进步性到局限性,从对西方的影响到对中国的影响,从对政治的影响到对文学的影响),从而使本来隐含着的求真科学精神和理性治史态度渐次显现。

一般说来,道德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远大抱负和公民意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理念、开放性的意识等情感目标在历史教学内容中体现要相对隐蔽些,因此,通过实施开发隐性情感策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些远非一蹴而就的情感目标。学生学习伽利略在研究中注重实验和实践,感受东方经验主义与西方科学精神的差距,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悄然滋生;比较西欧启蒙思想和中国新文化运动,学生逐渐形成理性主义和民主、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了解当代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存共荣,形成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理念;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确立开放意识和全球观念……

开发隐性情感策略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情感的迁移功能。情感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他物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之相关对象上去的效能,情感迁移实际上是情感的一种扩散、泛化现象。也就是说,在编写、编制命题时,编写者会将与该内容有关的情感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对该内容的编写、编制中,这种情感会隐匿于内容深处。由于此类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是隐性的,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往往不能被充分利用而造成情感资源的浪费。因此,隐性情感因素更需要历史教师去认识、去重视、去开发。

开发隐性情感策略的实施要素包括:

(一)敏于发现

这是开发隐性情感因素的基本条件。由于该类教学内容从表面上不能直接看出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因此容易被忽略,这就需要历史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经验,又具有仔细品味、琢磨教学内容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发现隐性情感于无声处。

(二)善于想象

教学内容表面上不含情感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引发情感。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再生性,历史教师可通过想象来复原、再现历史事件、情境,并且开发其中的隐性情感。

(三)长于表达

虽然通过想象可以开发一定的隐性情感,但历史教师还需要将这种自我引发的情感体验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详尽描述,以便于向学生展现情感并感染、引发学生的情感。

三、赋予中性情感

历史课程中也还有根本不含情感因素的描述性语句,特别是在说明科学性、专业性较强的历史史实、历史过程时。这时,历史教师需要通过加工提炼,赋予这种主要是中性情感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因素,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其实,学生情感产生并不取决于阅读和理解历史教学内容,而是认知评价对学生个体发生了作用,即学生对历史史实、历史过程是否满足其需要、是否超出其预期的认知评价,才是情感产生和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学内容能否引起学生产生情感,与历史教师如何诱导学生的认知评价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中性情感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例如,关于“相对论的创立”的表述:

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4][p.55)

通过一种不含感情色彩的中速、平缓的语速来阅读材料,具备物理基础知识的高中学生不仅可以初步了解相对论,而且能够发现,相对论对经典力学的继承与发展恰恰证明:爱因斯坦能够比别人看得更远些,是因为他站在了牛顿的“肩膀”上。正因为这些科学巨匠不懈追求,物理学才得到不断发展。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领略到求真之美、发展之美,更能够产生理智感和科学精神。

再如,人教版教科书对许多专业性很强的图片介绍比较简单,有的一语带过,有的甚至除了图片名称之外并无任何说明性的文字资料。但是,由于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深厚文化功底、扎实专业知识、丰富社会阅历,这些根本不含任何情感因素的历史图片或历史知识,通常能够被赋予相应的情感。像学习初唐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4](p.47)(见图1)和元代王冕的《墨梅图》[4](p.48)(见图2),学生通过领略“欧体”的清峻刚健和墨梅的疏秀简洁,想象初唐注重法度规范和古代文人追求神韵意趣,进而孕育自身端庄和洒脱并存的个性。在欣赏晚清京师同文馆[4](p.69)(见下页图3)和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红楼[4](p.73)(见下页图4)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同时,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近代中国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激进派“向西方学习”推动了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也推动了建筑工艺的近代化,从而逐渐形成兼容并包的开放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念。

一般情况下,赋予中性情感策略首先培养的是科学审美观,在形成科学审美观的基础之上,与历史知识有密切关系的相关情感也可能得以形成。当然,赋予情感的适度与程度,要视历史教师的基本素质而定。

赋予中性情感策略所依据的主要心理学原理也是情感迁移功能。教学内容本身并不蕴含情感,但如果能设法将引起学生情感的知识与该内容发生联系,也能够把学生对该知识的情感迁移到教学内容中去,以此引发学生对该教学内容的情感。

赋予中性情感策略的实施要素包括:

(一)因知赋情

由于中性情感所属情况各异,所能赋情的条件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通过人格化、生活化和情感化的讲授,从不同的角度赋予情感,寓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相应的情感色彩。

(二)因生赋情

赋予中性情感与点拨、诱发学生情感是密切联系的,也就是首先要启发学生掌握科学的审美观,学会运用诸如和谐、简洁等特定的科学美的评价标准去鉴别美、品味美和感受美,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其他情感。

(三)因教赋情

教学内容本身不含情感因素,要使它富有这些,就需要从外部尝试,但历史教师不必牵强附会,应该充分认识到:赋予情感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为赋新词强说愁”则背离赋情宗旨。

教育家杜威认为:历史是形成人类道德品性最优良的学科,是“永恒且具有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教学“将发挥最自然的伦理价值”[5]。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但是,仅仅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和一般的教学活动,是无法自然而然地完成这种教育功能的。要达成这一教育任务和社会使命,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采取有效手段,使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6](p.276)。

标签:;  ;  

历史教学内容中情感因素的分类与实施策略_隐性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