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导洞—正洞法在双连拱隧道中的应用论文_蔡正荣

蔡正荣

(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0)

【摘 要】本文结合某一黄土山区高速双连拱隧道,对中导洞正洞法施工工法及要点做简要介绍,希望给连拱隧道的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施工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双连拱隧道作为一种新的隧道形式,在高速公路隧道建设中出境的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山区短途隧道中较为常见,且理念设计与施工工法也越来越成熟。所谓双连拱隧道是指两座隧道连成一体的单线双洞隧道,也就是共用一个中隔墙的隧道,可形象的称为“m”式隧道。与分离式隧道相比,双连拱隧道长度比较短,多数在600米以内,占地面积少,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路桥隧相连的线性理想等优势。虽然双连拱隧道具有很大优势,解决了分离式单洞隧道所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断面比较大,开挖与支护相互交错,围岩受到多次扰动,应力变化复杂,加大了施工难度。

1.工程概况

该连拱隧道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双向四车道,起止桩号K176+160—K176+380,长度220米,其中暗洞200米,明洞20米,左右洞轴距13.46米,中隔墙宽2.6米,单洞总宽度10.86 米,开挖断面总宽24.5米。

从隧道所在的地形地貌来看,隧址区黄土大面积覆盖,地形起伏大,沟壑纵横。微地貌表现为黄土梁,黄土冲沟,黄土陡坎、黄土缓坡等。地势中部高,东西低,右洞地表最低海拔1183米,最高海拔1183米,相对高差约72米。

从水文地质来看,隧道两端洞口均位于黄土冲沟,沟内只有雨季时有暂时性水流汇集,一般时节干涸无水,根据地质调查和钻探显示,隧道洞体埋深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隧址周围坡麓地带及冲沟内亦未发现有泉水出露,隧道洞体埋深范围内富水性弱。但由于雨季期间大气降水沿土体孔隙下渗,在洞体内可能形成暂时性孔隙水,造成洞体内产生滴渗水现象。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隧道围岩分级评定办法,根据本隧道的土体类型、密实状态等特征将围岩分为:K176+160——K176+337段,洞体深埋31.2-65米,由红粘土组成,呈坚硬状,具有弱膨胀性,判定为IV级,长度177米。K176+337——K176+380段,洞体深埋2-31.5米,由红粘土组成,判定为V级,长度43米。K176+337——AYK176+420段,洞体深埋0-31.5米,由红粘土组成,判定为V级,长度83米。

该隧道设计为直中墙,见下图:

2 施工方案确定

双向四车道的双连拱隧道一般有三导洞和中导洞施工方案,由于三导洞工序较多,转换频繁,不利于隧道的快速施工,所以根据本隧道的断面形式,围岩状况、工期要求,对传统的三导洞施工进行了优化,取消侧壁导坑,决定采用中导洞+正洞法施工。施工顺序如图所示:

编号代表的工序如下:

I代表超前锚杆施工,1、中导洞开挖,II代表中导洞初期支护,2、挖除中导洞核心土,III代表中隔墙基底锚杆施工,IV代表中隔墙衬砌施工,V代表中隔墙侧边工字钢支撑,VI代表超前长管棚支护,3、左右洞拱部环状留核心开挖,VII代表左右洞拱部初期支护施作,4、核心土开挖,5、隧道下台阶开挖VIII代表边墙初期支护施作,IX仰拱施作,X代表二次衬砌施作。

3 施工工法

3.1总体原则

连拱隧道具有埋深浅,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围岩风化破碎,受雨季地表水影响较大的特点,所以开挖时必须遵循“短进尺、早支护、少扰动、勤量测、早封闭、紧衬砌”的原则。

3.2中导洞法施工

施工步骤有:洞口处超前支护——中导洞开挖——中导洞初期支护——中隔墙施工——正洞上断面开挖——正洞上断面衬砌支护——正洞下断面开挖——正洞下断面初期支护——正洞仰拱施工——正洞仰拱充填——正洞砼衬砌。

3.2.1中导洞开挖

中导洞开挖时,采用风镐、挖机开挖,采用上下台阶环形留核心土法施工。施工过程中,顶板岩石将受到中导洞开挖的多次爆破扰动,所以顶板的稳定是关键。具体要求有:①搞好光面爆破,少装药,浅孔爆破,减少初次炮震的影响,减少围岩松动范围。②适当加强顶板支护,保证支护质量。③施工正洞时要做好中隔墙的接顶。

3.2.2中隔墙施工

中隔墙是整个双连拱隧道结构稳定的关键,是双连拱隧道最重要的结构体。中隔墙在左右主洞施工过程中,将受到压、拉、弯、剪应力等复杂的作用力,承载着隧道拱部的荷载。因此对中隔墙的施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施工时应对地基进行测试,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措施,比如高压加

固注浆等。见下图:

中隔墙混凝土施工要特别注意:

(1)基础底面应清扫干净,无水、无石渣;

(2)墙身内预埋件、排水管应固定牢固,位置准确。中隔墙施工时应注意预埋与主洞钢支撑连接钢板预埋牢固,并应加强对预埋排水和止水设施的保护。

(3)中隔墙顶部应与中导洞顶紧密接触、回填密实。

(4)中隔墙模板宜采用定型钢模,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加快中隔墙施工效率。

(5)在中隔墙与后施工一侧正洞之间必须提前安装横向支护,防止横向水平推力对墙体的破坏,一般浅埋偏压或围岩较差侧正洞先行施工,以确定支撑方向。

3.3主洞施工

主洞施工顺序:超前支护——中隔墙侧反支撑——主洞开挖与支护——仰拱施工——主洞二次衬砌施工。

施工时,左右主洞开挖要保持一定得时间差和空间差,通常后行洞距离先行洞50米以上,至少在先行洞初期支护、监控测量、位移收敛基本稳定后或者在先行洞的仰拱、二衬封闭施工完成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再进行后行洞的施工,后行洞的施工必须保证先行洞人员、设备和工程的安全。

3.4仰拱施工

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设计值,承载力不足应当加固地基。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不得超过30米,掌子面开挖15天后必须闭合成环。仰拱每次开挖的长度不超过三榀钢拱架间的距离。仰拱开挖要按设计弧度开挖,禁止下导钢拱架下垂直开挖,使拱脚悬空。

3.5支护体系施工

施工要点有:①采用液压弯曲机加工钢架,把平面翘曲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保证连接板与钢架的焊接质量,将加工好的钢架放在平整的场地上拼装,检查合格后批量加工,并编号分类存放。②钢架安装时,拱脚置于牢固的地基上,采用整块刚性材料支垫,且面积大于拱架连接板面积。③钢架之间采用纵向钢筋连接④混凝土喷射时,先将钢架与围岩间隙以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再喷钢架周围,将钢架用喷射混凝土包裹,最后喷平钢架之间的部分。

3.6二次衬砌施工

二次衬砌时,应及早进行,在隧道进出口50范围内,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老黄土不大于35米,新黄土不大于25米,洞内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最大距离不超过60米,拆模要3天以上,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拆模。要严格控制二衬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浇筑时,应采取措施确保隧道拱部混凝土灌注密实,必要时在孔部留注浆孔,以便在二次衬砌背后充填注浆。

4 监控量测

4.1监控目的与内容

对监控数据及时分析,以及判断变形是否稳定。主要内容地质超前预报、地表下沉量测、围岩变形测量、应力应变测量、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分析。

4.2监测要点

①进洞前要复测隧道导线、水准点和隧道中心线,确认导线、水准点和隧道中心线无误方可开挖进洞。②必须每天监控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当围岩变形速率大于10mm/d,或者累计变形值大于10cm时,必须按照预案措施进行处理。③断面测量,用断面仪经常检查,以保证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厚度和断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

5 结束语

通过实施中导洞正洞法施工,该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双连拱隧道的施工虽然设计理念和施工工法逐渐成熟,但与分离式隧道相比,经验积累上还是不足,特别是取消侧壁导坑的工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推而广之。

论文作者:蔡正荣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  ;  ;  ;  ;  ;  ;  ;  

中导洞—正洞法在双连拱隧道中的应用论文_蔡正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