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问题教学法论文_周承智

浅谈初中生物问题教学法论文_周承智

(四川省泸州纳溪中学 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9-070-02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育。这是我国教育思想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一次里程碑。更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究竟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个每位教师深思。尤其是身处于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国基础教育需要提高认识和主动解决。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创新教育切入点在于问题意识上。纵观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问题。问题具有活跃性和深刻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契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在生物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重大意义

1.问题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驱动力,可以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将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问题引导性、叙述性、疑问性和实用性等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要精巧设计作业问题,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在合作交流中验证结论,学生知至知终沉浸在一种主动状态中,主动探索和乐于思考,提出观点,发展思维。最大限度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复习效果

结合目前,问题教学法的研究,通过课堂细致观察和课下走访得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在复习中,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教材内容,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复习效果。此外,在复习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和增强记忆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生物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有效举措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教师教学任务同样繁重。而问题教学法需要耗费生物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这对生物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严峻考验。此外,问题教学法贵在坚持,短时间内效果无法全面体现。因此,短期内,问题教学法效果不显著。这给生物教师带来一定压力。为此,生物教师要摆正置身位置,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为此,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观察生物现象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解决问题属于技能范畴。而提出问题需要以新视角看待问题,需要具备创造性和想象力。这是一切科学探究活动的根本所在。有鉴于此,一切伟大的发明和创造源于问题的解决。而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期主要任务在于探索生命现象和自然规律。生物多样性而具有的多层次生命活动和运动规律,给生物教师带来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生物教师要重视这些途径,并大力挖掘这些途径的巨大优势,将课堂转化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乐土。比如:在讲解某些内容时,作者并没有将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熟悉现象入手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生物视角看待这些问题,为此,生物教师要精巧设计教学内容。由于这些生活现象过于熟悉,导致学生很容易忽视隐藏于背后的深层问题,而在生物教师步步引导下,学生惊叹于熟悉事物背后居然隐藏了很多发人深思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欲,此时,生物教师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细致观察这些熟悉事物,结合自身发现的问题,在形式多样的竞赛中挖掘那些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被激发,学生纷纷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沉浸在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中,思维被激发,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得到加强,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发现问题习惯。

2.在研究生物问题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在一种疑问驱动下,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后,生物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比如;在讲解某些内容时,为了又快又好的突破那些抽象和复杂的知识点,生物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而起到化繁为简和化难为易。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要结合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全方位思考,顺利引出生物概念,随后,生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学生主动分析,促使学生对生物概念主动分析和有效记忆。此外,在讲解一些内容时,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组织学生积极分析,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发现问题,最后通过生物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应树立问题发现和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分析问题习惯。

3.在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伟大人物,才能特别出众的很少,但无一例外的欧式热衷于追本溯源。因此,当学生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后,生物教师要组织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又发现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增强,问题更加具有价值型和创造性。比如:在讲解一些生物规律时,那些具备问题意识的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对于教材内容进行质疑发问,陈述己见,一些学生在这些质疑发问基础上主动分析和亲身实践进而产生新概念。这些分析和实践,也属于创新。此外,生物教师还可以结合家乡的生物变化,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在生物教师指导下,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实践小组,这些若干实践小组走到乡间地头,实地考察,或者通过有关部门和图书馆获得的资料,撰写相关论文在这些论文中,取材独特,除了关注家乡自然环境之外,还提出一系列建议和举措,不仅实现了生物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满足了人们客观需求。

言而总之:问题是发展思维和提高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为此,生物教师要大力构建轻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全身心参与生物教师精巧设计的问题氛围中,对于那些平常和熟悉事物发问,养成发问、分析和实践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当然,创新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屹立于世界教育之中。

论文作者:周承智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生物问题教学法论文_周承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