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们应充分挖掘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创设特色的园所文化。带领幼儿走进家乡,引领幼儿了解家乡,激发幼儿产生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本土资源 芦苇 农村特色活动
早在上世纪20世纪年代,我国一些著名教育家如: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就明确地提出了“幼儿园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观点。芦苇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容易创作,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材料,我们应当成分发挥它的作用,做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一、走进芦苇,激发幼儿兴趣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易得的自然材料,使幼儿的活动更丰富,更有地方特色。在欣赏一件件芦苇编织的作品时,孩子们发出了惊讶的赞叹,当他们得知作品都是由芦苇做成时,更是称奇不易,久久不愿离开。芦苇手工艺术画精工雕琢人文风景、鸟语花香、龙飞在天、虎行于地、昆虫小鸟、河蟹鱼虾无所不及!画面精美逼真、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文化观感、大自然氛围,在丰富多彩的作品欣赏中,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美与神奇。看到孩子们对芦苇画那么感兴趣,我们决定把芦苇纳入大班本土文化教育系列化研究的教学内容中,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充分了解芦苇,感受家乡手工艺的美好,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挖掘家乡本土的资源,让孩子在亲身参与、亲自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家乡芦苇特有的美,从而萌发爱家乡的情感;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的热点,学会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以支持者、合作者、共同探究者的身份积极参与。
二、提供芦苇,引发幼儿大胆探索
大自然是探索与发现的最好课堂,而芦苇资源更是有效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直接观察、认识活生生的自然事物,使他们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经历,从而积累起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我们开展了“认识芦叶”等主题活动,带领幼儿观察芦苇、菜摘芦叶,并引导幼儿说说芦叶的特征,孩子们一下子围拢过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芦苇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已经比较新鲜而又陌生,孩子们这个摸摸、那个碰碰,有的拿着芦苇花当扫帚,有的说:“芦苇花看起来有点像狗尾巴。”也有的说:“芦苇花像鸡毛掸子。”这时有两个幼儿发生了争执,一个孩子说芦苇杆摸上去是光光的,而另一个孩子却说芦苇杆摸上去是有点不平的,后来在大家的比较下终于发现原来有芦壳的芦苇杆摸上去是粗糙的,于是有的孩子开始剥芦苇壳,有的干脆把芦苇叶卷起来当哨子吹。这时细心的幼儿就发现剥开后的杆子有点青色,而文化街制作使用的是浅黄色的,于是我就把颜色变化的原因告诉了幼儿。这时又有孩子问:“老师,那芦苇画到底怎么制作的?小动物的细毛怎么那么逼真?”面对孩子的提问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诉幼儿:“老师也很惊奇,这些芦苇杆能做成那么漂亮的画,我们回家自己找找答案,看看芦苇画怎么做的,好吗?”孩子们齐声赞同。当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以后,老师不要急于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留有思索和探索的空间,我们要学会等待,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三、引导启发,提升幼儿创作热情
组织幼儿观看请来的劳作老师的当场表演,孩子们在询问、查资料于讨论中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制作方法,在教师的示范与讲解中进一步学会了制作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步:第一要选芦苇,第二截断选好的芦苇,第三用刀子随意将截段好的芦苇杆一侧剖开,第四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第五用电熨斗整平芦苇,最后经过拼贴、剪,再进行造型、组合叠加等,一幅漂亮的芦苇画就完成了。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在芦苇画制作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已经加工好的操作材料,注意帮助幼儿跨越创造过程的障碍。
四、收集信息,拓展幼儿思维空间
在不断地探索与玩耍中,幼儿对芦苇的探究也日渐升温,总有孩子拿着芦苇杆玩耍。这天,徐兢小朋友举着杆说:“老师,你看这芦苇杆像不像金箍棒,如果涂上红色和金黄色就更像了,真好玩。”我发现孩子的想法真不错,芦苇不仅能贴画,我相信它在孩子们的眼中还会有更多的创新。于是我说:“你说得真棒,芦苇除了制作画,还有很多用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动脑,就能发现。”我大大地表扬了徐兢,并和他一起制作了一根金箍棒,这一举动同时也加深了其他小朋友的创造意识和探究欲望。一连几天,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发现和惊喜,他们在乡下发现了爬满丝瓜藤的芦苇架,发现了芦苇杆做成的围栏,发现了芦苇花做成的扫帚等。孩子们的收获很大,他们把自己知道的信息与大家分享、交流。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维,我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芦苇的制作、照片和知识,使幼儿知道了很多,孩子们积极的探究和学习热情,使家长们也共同参与了我们的活动,如佳佳与奶奶共同制作了芦苇帘子,豆豆和爷爷制作了海宝风筝,还有的制作了毛笔、哨子、扇子……,这使我们的活动更添生机,也使幼儿园与家庭走得更近。
水乡资源——芦苇,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中,为我园的特色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我们以本园实际和幼儿生活出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教育赖以开展的资源,有效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论文作者:陈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芦苇论文; 幼儿论文; 孩子们论文; 孩子论文; 发现论文; 资源论文; 老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