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10:用文化建设为企业的未来护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专栏论文,未来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企业要不要文化?这或许已经不是一个需要答案的问题。此时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苹果粉丝们,正以排队等待某个新产品上市的方式,进行着非标准但很具象的直播写生。诞生于市场经济潮流中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对此也有深深的认同:一家百年老店最终奠基礼的吉日是由市场来选择的,那块看得见又摸不着的奠基石只能来自日积月累的沉淀,而沉淀物的主要含量正是企业的文化。
尽管不少民营企业认识并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这并不等于企业因此就有文化,正如不少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最后体现的却是口号归口号、行动归行动一样。民营企业大量存在的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既有历史社会原因,更有企业经营者自身的先天性缺陷。应当看到,在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中,不少民企老板带领企业历经了不算漫长的曲折与艰难,完成了企业由“人治”到“体制”自治的成长过程,企业文化超越了老板这个法人,逐渐进入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不过,这样的企业这样的老板并不很多,其势力或示范效应,尚不足以带动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迅速脱离野蛮成长的诅咒,甚至,因为个别涉及民企老板事件的突发,民营企业家依然不得不面对某些民意的追究。必须指出,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要直面公众、直面社会责任的担当,这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梁广义是广为人知的“江门首富”,作为江门市唯一一名连续五次登上胡润百富榜的企业家,他曾被授予“广东省优秀乡镇企业家”等称号。日前,梁广义被刑拘,罪名是涉嫌“单位行贿罪、挪用资金罪”;紧随其后,遭受7年牢狱之灾后的顾雏军出来了,他开始公开“迁怒”几位相关的政府官员。无论是江门的首富,还是顺德的顾雏军,他们都有共性,企业的发达多是依托于其苦心经营的政商关系网。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依靠政府关系得到的利益,又因为这个“关系”而陷于穷途。此前,牟其中、年广久、唐万新,黄宏生、仰融、张荣坤、周正毅、龚家龙、戴国芳……一批批的民营企业家就这样倒下去了。
事实上,政府垄断了金融、土地等最核心的市场要素的分配权,民企面对的竞争相当残酷。倘若不谈政府的审批体制,也不谈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单就落马的民营企业老板来说,民营企业老板客观上是被动的,行动上却是主动的。比如,不去找市场喜欢找市长;一边相信苦心经营政商关系会有“快钱”,一边抱怨社会风气衰落;不信任自由市场与法治秩序,用尽各种手段去寻找保护伞与护身符。
毫无疑问,民企老板有权拷问体制不公,与此同时,也该自省其财富的“游戏规则”。至少,寻找权力的庇护不是为商之道。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日前说过这样一段话:万通今后十年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代际更替过程,价值观、人才、制度是企业开启未来、持续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给下一代留下持续健康成长的游戏规则,包括监管体系。冯仑在这里强调了企业的“自律”与“监管体系”。
因此,民企的文化建设不是框架的问题,而是企业在经营自律基础之上,如何努力建立起一个迎合社会进步、能够共同守护的市场规则和经营秩序。这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文化的脊梁。
标签:企业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