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汉语成语既是历史的缩影、也是文明的积淀、更是语言的精华和与智慧的结晶,是我中华民族文化的稀世瑰宝。
关键词:汉语;维吾尔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0-177-01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又是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每一种语言在形成,发展和被使用过程中无不打上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烙印,同时,丰富的民族文化又能推动语言的发展,使语言更加完善,富有表现力。成语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使用语言过程中,千锤百炼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因此我们说,成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汉维成语的定义
汉语的熟语是一些常用而固定的词组或句子。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和歇后语等。一般人认为汉语的成语是指四字词组,这只是狭义的理解。史式《汉语成语研究》就认为汉语的含义应是广义的:“凡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定性词组,已经约定俗成,被书面语所接受了的,就是成语。维吾尔语成语是现成的、大家所熟悉和使的短语或语句,大于词,小于句子。具有意义凝固和语音形式完整定型的特点,同时具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一般用“ ”来表述维吾尔语“成语”。
2 汉维成语的来源
汉维成语中蕴含着两个民族的文化信息,反映出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汉维民族在生态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因而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民族所形成的成语不仅在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其来源和出处也存在着较大差别。通过对比本文将汉维成语的主要来源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2.1来自民谚口语
世界上各种语言的成语大都来自民间。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创造了语言,创造了成千上万条充满诗意的成语。这些成语总结了他们生产中的经验、生活中的感受,刺激了他们的想像力,抒发了他们的感情,得到了认可,时间一久,经过千锤百炼,原来少数人使用的词语就变成运用广泛,家喻户晓的定型习语。“铁树开花”,顺水推舟”“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都来自民谚口语。
维吾尔语的“”这则成语的意思是:阿布都哈勒克的鞋掌,比喻人的脸皮厚。“”据说是中亚的一个有名的鞋匠,他制作的鞋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鞋底特别厚,经久耐用,久磨不破,人们特别喜爱用他制作的鞋底来缝制鞋子,一提起“”大家就会想到它的厚度,所以后来当说起“人的脸皮厚、不知羞耻”时会自然而然与“ ”而联系到一起。这个成语可能产生于中亚,但早已在维吾尔语中扎根。
2.2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汉语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非常多。有的成语的形成时期甚至在数千年以前,来源于著名的历史故事和事件,都有其特定的出处,往往包含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大都记载于我国历史文献中,如汉语中成语“一鸣惊人”说的是:春秋战国时齐王三年放纵于松驰的生活,不理朝政,突然改过自新,以卓越的功绩使世人惊奇。这类成语在汉语词汇中很多。介绍这类成语的汉语著作也是较多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来自寓言和神话的成语
神话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神话,一个民族的神话是该民族文化发展的土壤。一个民族的语言也浸透着该民族的神化传说的影响,成语更是如此。
寓言是用比喻的办法,表现一个深刻的哲理,一段寓言往往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用简洁、固定的词组概括其寓意便成为成语。汉维语成语中许多是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而来。汉语这类成语多是有来自历史文献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概括而成的,它们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3 汉维成语的文化内涵
汉维语都含有大量的成语,成语是汉维民族长期使用语言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地打上了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烙印[1]。汉维成语的文化伴随意义具有明显的异同,这些异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本文试图从生活习俗、经济生活、宗教信仰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并概括出汉维成语各自的特点。
3.1生活习俗对成语文化内涵的影响
风俗习惯是各民族世代相传、逐渐形成的传统文化。它包括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它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体现在该民族的成语中[3]。汉语源于生活习俗的汉语成语更是丰富多彩,如“勤俭持家”、“入乡随俗”、“浓妆艳抹”、“衣冠楚楚”等。汉语成语“看菜吃饭”,维语成语“”(看被子伸脚)意思都是量力而行。汉语用的是“菜”,维语用的是“被子”。以上成语的喻体也是从两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中来的。维吾尔族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基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生活方式,在其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自己特有的生活习俗。许多比喻性成语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活习俗等传统文化为基础形成的。
3.2经济生活对成语文化内涵的影响
人类要生存,首先就要从事生产活动。这方面的活动在成语中也会得到反映、体现。汉语中体现反映人民生产活动的成语不乏其类,如:“劈山造田、刀耕火种、精耕细作”这类成语反映出汉民族人民辛苦劳动、开山挖渠引水种田的早期农业生产劳动景象以及早期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一箭双雕、惊弓之鸟、”这类成语反映出汉民族的狩猎生活。
维吾尔先民曾生活在广阔的漠北草原,长期过着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种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的经济形态构成了维吾尔族的物质生产的主要方式。维吾尔语成语的形象色彩中处处显现了这种经济生活的影响,其涉及范围不但包括农业、畜牧业,还包括在维吾尔人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园艺业、手工业和商业。
总之,汉维两个民族特有的经济生活为两种语言的成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3宗教信仰对成语文化内涵的影响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种现象,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时也反映了宗教对语言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教义、教规成了整个民族社会言行、思想意识的指引规范,并长久地渗透在维吾尔族的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言行活动中,这些都或隐或显地表现在维吾尔语成语中。
总的来说,语言不仅仅是进行交际与思维的工具,而且是人与世界的根本纽带。它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其所蕴含的文化观念、文化价值紧密结合,共同发展,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自身又构成一种文化。
参考文献:
[1]海友尔?阿不都卜迪尔.成语及谚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探悉[J].语言与翻译,2001(1).
[2]卜哈尔?祖农.维吾尔成语的特点及其译法[J].语言与翻译,2000,(3).
论文作者:沈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成语论文; 汉语论文; 维吾尔论文; 语言论文; 文化论文; 民族论文; 维吾尔族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