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快,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各界人士也越来越关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施工问题,其中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对于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主要针对当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
水利施工主要是混凝土方面的应用,目前模板技术、钢筋技术、灌浆技术应用比较广泛。水利混凝土施工中,模板是首要的技术,其可分为制作、安装、拆除三个部分。水利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施工,要考虑到混凝土对强度的需求,合理规划钢筋施工,达到混凝土的要求,由此确保水利工程的规范性[1]。水利施工企业选择钢筋材料,检查钢筋的规格、检测质量后,安排钢筋进场,按照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况,设计好钢筋连接的方式。灌浆技术是指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接缝灌浆工艺,保证水利坝体的整体性。
1.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
1.1常见的施工技术
模板制作,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技术的标准执行,必须达到规范的质量指标,才能满足模板工艺的要求,特别是强度、刚度等方面,同时在制作模板时,提前预留出支撑的位置;模板安装在水利工程的基土上,基土要具备坚实的条件,如果强度不足,还要设计支撑板,提供充足的支撑力,相邻模板的接缝位置,禁止出现漏浆的问题,模板安装要准备,配置牢固的预埋件,适当设计排水措施;模板拆除时,不能出现损坏、破碎的情况,采用钢件加固底部,设计好撬孔,避免出现模板大面积脱硫的情况,拆除所有的工具需专业,防止破坏模板。捆绑、焊接等,规划钢筋不同位置的受力方式,优化连接设计,如果钢筋连接选择焊接的方式,要注重外形检测,以免存有不合理的接头;然后安排钢筋安装,水利工程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安装可以选择散装或整装两类技术,主要是根据混凝土施工图纸选择,比较常见的是散装技术,其对钢筋安装技术要求低,应用广泛;最后对照图纸检查钢筋的质量,规避钢筋安装技术中潜在的风险。骑缝灌浆,利用扩散灌浆的方式,加快灌浆的流动速度,保障升浆的均匀度,防止灌浆管道於堵;重复灌浆,此类灌浆方式对管道有一定的要求,先要保持管道的通畅性,再安排连续、重复的灌浆操作,充分利用好灌浆管道,提高重复灌浆的效率;盒式灌浆,通过进浆管、回浆管的相互配合,灌注混凝土坝体的纵缝,盒式灌浆的质量较高,使用了较多的管材,虽然技术性能好,但是不具备节约优势。
1.2施工技术中常见的问题
冻胀、裂缝水利工程混凝土比较独特,因此建筑物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其中裂缝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混凝土病害,任何建筑中都会普遍存在混凝土裂缝问题。裂缝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包括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材质,周围环境温度、湿度以及施工程序较为混乱等。而冻胀的发生通常和外部自然环境有关,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度比较大,混凝土膨胀后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一旦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就会破坏混凝土。侵蚀及碳化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由于自然环境的水以及空气中含有的微量CO2气体会损坏钢筋表面钝化膜,使钢筋锈蚀,进而侵蚀混凝土,这样会破坏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很有可能不能承受建筑物的重量,进而出现一系列的损害现象。冲磨及空蚀如果混凝土建筑靠近水或者水中,常时间受到水的侵蚀和冲刷,很容易出现冲磨、空蚀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夹杂在水里的砂石以及水流等超速流动形成强大的流速冲击造成的,这股流速具有很强的破坏力,长期作用很容易破坏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导致混凝土内部钢筋外露,这样更容易破坏混凝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
2.1 精心选择混凝土施工原材料
施工原材料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混凝土具有很多构成要素,传统混凝土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水、砂、水泥以及石子等,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新型混凝土,而且也慢慢正式投入应用,比如混凝土外加剂、轻集料混凝土的、聚合物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以及加气混凝土等。由此可见,当前混凝土种类越来越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材料配料。首先,应该结合建筑物类别以及当地地质条件选择达到相应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同时,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以及保水性。其次,也应该考虑当地当时的气候条件,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气温的变化,必要的情况下应该结合温度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切实保护好混凝土表面,防止出现冻害、裂缝等现象。
2.2 不断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水平浇筑混凝土之前,一定要仔细、认真检查相应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等各方面情况,逐一确认的同时应该详细记录相关的数据。特别是雨雪天气一定要避免露天浇筑,如果混凝土采用竖向浇筑方式,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一定要在其底部填筑一些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能够均匀、连续的振捣混凝土,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离析现象。假如混凝土浇筑高度在3m以上,一定要采用溜管。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仔细检查每一个结构部件,避免构件移动或者变形,这样才可以有效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为了保证浇筑混凝土的完整性,应该尽可能缩短中间停歇间隙,确保在混凝土初凝时间以内。然而混凝土实际施工时常常会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设备缺陷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中间停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因此一定要根据相关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以及施工设计要求留设施工缝。施工缝在浇筑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新旧混凝土结合问题。因为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性并不是很好,因此相应的剪力承受力也相对较小,这样施工缝在留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便于施工,同时要求施工缝的承受剪力也要相对减少。完成混凝土浇筑后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振捣,这样才可以使整个模板都填满混凝土,并且保证混凝土振捣质量,将混凝土中的气泡完全排出,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以及均匀度。
2.3 混凝土施工裂缝处理技术
如果应用宽幅摊铺机摊铺混凝土可有效预防产生纵向接缝,但是不能避免产生横向接缝,至少每天会产生 1 条混凝土作业缝,假如没有正确、有效处理混凝土施工缝的情况下,可能对整个混凝土的平整度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假如没有很好的处理接缝处的混凝土平整度,极易出现凸起、下洼等问题。如果没有有效压实接缝处混凝土,混凝土结合强度不足,这样极易产生裂纹,甚至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松散。因此加强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裂缝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是横向接缝,可以应用平接缝进行处理,也就是在摊铺机中倒入最后一车混凝土的搅拌料之前,操作者应该仔细观察熨平板前部以及螺旋输送器中的搅拌料量,尽可能使断面和路中线保持垂直,假如断面并不平整,采用进行适当的人工处理进行修正。如果是纵向接缝,可以选择热接缝方式进行处理。具体方法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混合料已经铺好了,大概预留 9~13cm 左右不进行碾压,最后通过跨缝碾压将接缝痕迹消除,采用冷接缝方式处理热接缝处理后一些边角。
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该及时做好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标准的混凝土固化温度一般控制在20±2℃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养护时间标准的是28d。但是实际工作中并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经济性的养护措施。混凝土养护工作的重要要点在于温湿度控制,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长时间暴露,使水分蒸发,最好是紧密覆盖,以期达到最理想的养护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宝林.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203.
[2]郑忠厚.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 山东工业技术,2016,05:124.
[3]杨幸福.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2015,05:28.
论文作者:韩冰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模板论文; 水利论文; 技术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