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军海基核威慑——中国核潜艇发展报告

人民海军海基核威慑——中国核潜艇发展报告

一、人民海军的海基核威慑——中国核潜艇研制纪实(论文文献综述)

路风,何鹏宇[1](2021)在《举国体制与重大突破——以特殊机构执行和完成重大任务的历史经验及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为在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政治领导层提出实施"新型举国体制"的设想。但一些人把计划体制等同于"旧的举国体制",仅仅揣测"新型"的含义。本文回顾被公认为举国体制范例的"两弹一艇一星"项目,证明使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中央专委,它得到最高领导层的授权并对项目的执行及其结果负责。类似的特殊机构也出现于美国,本文考察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立的战时生产局和曼哈顿计划,以及至今还在活跃的DARPA。以中美两国的历史经验为证据,本文证明举国体制是一种任务体制,无关计划体制或市场经济体制,其特征是以特殊机构执行和完成重大任务。本文为理解"新型举国体制"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基础,而"新型"将由新的实践所定义。

刘哲民,予阳,冯凯旋,朱民,谭守军[2](2019)在《国家大柄 莫重于兵——国庆70周年大阅兵详析》文中指出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共有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参加阅兵式,总规模约1.5万人,各型飞机166架、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此次国庆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人民军队全面改革重塑后的首次集中亮相。

胡波[3](2019)在《并非UFO 实为导弹划过天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它是中国海军弥补差距短板,强化二次核打击能力和加强海基核威慑的关键部分。6月2日凌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多地网友均发现,天空中出现"发光不明飞行物","一颗如彗星般的明亮物体,拖着长长的尾巴在空中疾飞而过"。就在外界对这种神秘天象猜测纷纷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账号"东风快递"于6月3日夜间发布一张"东风-21"弹道导弹夜间起竖的照片,并配以文案:"你

梁海盈[4](2018)在《《中国核力量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第3-5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这是一份根据桂林市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与广西师范大学的英译中合作项目而写的翻译实践报告,笔者负责翻译源语文本的部分章节。得益于自身军事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核地位不断提升。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巩固自身核地位,中国必须继续提高军事实力,包括军事文化软实力。其中,军事翻译在国家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值得学术界更多的关注。基于此,笔者选取了一份军事文件——《中国核力量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翻译其中的第三至第五章节。该部分主要为国外主流军事出版物对中国核力量的详细评估,对中国核政策与核行动的看法,以及对局部地区核态势的概述和分析。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附录1的翻译材料及其译文,笔者借助相关翻译软件,主要是Transmate,对所选军事文本的部分章节进行英译汉的翻译。为保证译文质量,笔者在译前仔细查阅了相关背景资料,并认真学习了相关军事知识。第二部分是报告主体,笔者对所选翻译部分的文本特点和译文进行分析,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翻译项目简介,介绍项目背景和报告结构;第二章为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文本分析、平行文本、质量控制;第三章为翻译案例分析,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对译文进行分析;第四章为总结,总结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阐述笔者完成此翻译项目的感想和收获,说明此项目对今后类似研究的启示,并指出此项目的不足之处。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翻译项目,一方面提高自身的翻译技能,更好地把握军事文本的特点,掌握军事翻译的翻译方法;另一方面希望为推动国内军事翻译研究、促进国内外军事交流贡献一己绵薄之力。

左天泽[5](2018)在《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研究 ——基于盟友可信性的视角》文中认为延伸核威慑由延伸威慑和核威慑两个概念结合而成。由于威慑关系中的行为体由两方增加为三方,同时又有核武器因素的影响,所以延伸核威慑展现了许多不同于一般威慑的特点。通过逻辑推论和历史经验考察发现,所有延伸核威慑中的威慑方和被保护方都是盟友关系。两者构成的同盟可以视为是一种“绝对同盟”。像所有威慑关系一样,延伸核威慑成功的关键在于可信性的达成。但延伸核威慑的成功必须同时实现“对手可信性”和“盟友可信性”。其中,盟友可信性是威慑方关注的焦点,也更加重要。由于同盟困境的影响和核武器的禁忌,盟友可信性的实现往往更为困难。在延伸核威慑背景下,威慑方传达可信性的方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除了像中央威慑关系中直接向对手展示力量和决心外,威慑方还可以利用同盟框架和盟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加强与盟友的合作和交流对可信性加以提升。美国从冷战时期开始就在东北亚地区实行了延伸核威慑政策。由于与日韩同盟关系的建立,特别是美国在东北亚的核武器前沿部署,使得美国在冷战初期就形成了对日韩事实上的核保护关系。但这一关系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走向明确和公开。在这一过程中日韩对可信性的担忧和呼吁起了很大作用。冷战时期美国的延伸核威慑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从日本方面来看,主要是日本民众的反核情绪对美国构成了诸多掣肘;从韩国方面看,则受朝鲜的行为变化和美国战略调整影响更大。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东北亚的延伸核威慑政策得以延续,但安全环境已发生重大改变。由于冷战后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和朝鲜核导能力提升,日本和韩国对美国延伸核威慑的需求不断上升,可信性也开始再度面临挑战。对于中国因素,日韩两国主要是出于对权力结构发生改变和未来战略竞争可能加剧的担心。而朝鲜威胁对于日韩来说则更为迫切和现实。日韩两国在威胁认知上展现了较大的差异性:日本将中国因素视为主要威胁,而韩国则更多的关注朝鲜,对中国因素并不敏感。综合来看,中国和朝鲜因素对美国在东北亚延伸核威慑的可信性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日韩由于安全忧虑增加而对美国延伸核威慑产生了更大的可信性需求,另一方面,日韩则担心,由于中国和朝鲜军事能力的增强,美国出于自保的目的可能会在冲突发生时抛弃自己。此外,美国核能力和核态势上的弱化趋势也引发了日韩对美国使用核武器能力和意愿的担心。为加强延伸核威慑的可信性,美国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单方面的加强安全保证承诺,建立与盟友间的对话与沟通机制,增加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投入。其次是联合盟友提升威慑态势,包括制定共同的作战方案、增强联合演习针对性和频率以及加深军事合作等。再次,是提出了一整套的核力量大规模更新计划,提升威慑能力。最后,是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发挥拒止性威慑的作用,减轻盟友的“被抛弃”忧虑。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从根本上看是服务于美国的战略利益的,是为了确保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绝对优势地位。具体来说,通过延伸核威慑,美国试图在东北亚实现三点战略目标:一是要借助延伸核威慑的政治象征意义提升同盟整体关系的信度;二是以延伸核威慑换取盟友放弃发展自己独立的核武器;三是利用延伸核威慑配合对华对朝中央威慑的实施。但美国延伸核威慑政策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矛盾和困境,包括如何避免被盟友“牵连”、如何处理盟友间的矛盾、如何提升合作制度化水平和如何面对导弹防御系统的诸多缺陷等。从未来看,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很可能会得以延续甚至在某些条件会得到加强。因为东北亚乃至东亚地区仍在经历着权力格局的快速转换,中国的快速崛起和朝鲜半岛问题都不是短时间会消除的变量,日本韩国仍然有对核威慑的迫切需求,而美国也有继续提供延伸核威慑的强烈动机。但美国在延伸核威慑中真正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仍然较小,延伸核威慑仍将主要作为一种同盟关系的政治象征和维持手段而发挥作用。

杨震,崔荣伟[6](2017)在《海权视阈下的印度海基核力量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冷战结束后,印度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冷战期间相比发生了重要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印度开始调整其地缘政治目标与战略,并开始大力发展核武装。地缘政治领域海权优先的思想和海上力量的发展以及对提高核武器战场生存能力的考虑使印度开始发展海基核力量。海基核力量的发展将会使印度在提高核威慑与核实战能力的同时,面临着与美国、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的较大变化,并会对印度洋及其周边地区的海权战略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杨震,蔡亮[7](2016)在《海权视域下的当代中印海军战略比较》文中认为国际关系史进入后冷战时代,海洋的战略地位开始上升。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不约而同地开始重视海权建设,并在海权思想的指导下建设强大海军。由于地理位置、安全威胁、海权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当代中印海军战略在军事地理、作战环境、作战对象、作战理念、舰队结构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同。这些不同有可能会反过来影响中印两国的海权思想,从而使海权理论的发展更加多样化。

赵通[8](2016)在《中国与国际核秩序的演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核秩序的稳定与否取决于三个因素:围绕核武器的军备竞赛是否可控、发生核冲突的可能性高低以及核武器横向扩散的速度和趋势。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国际核秩序的演化过程。随着中国核力量的相对增长,中国与国际核秩序的关系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深入理解中国对国际核秩序的影响,本文围绕核秩序的三个基本要素——核规范、制度安排和价值观,分别讨论了中国核力量的变化对这三方面的具体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核政治的无序性可能会有所提高。本文在最后一部分针对中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国际核秩序向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卢磊[9](2014)在《独立以来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指明独立后的约20年中,由于印度忙于解决内部问题和应对陆地边防,而且由于英国海军在印度洋的霸权依旧,印度对于海洋防卫的建设非常有限。因此,这一时期,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是既是一种防御性的,也是一种依赖性的。第二次印巴战争让印度发现了自身海防力量的严重不足,同时英国给予印度的海洋安全保障也在此后基本消失,印度被迫自己承担海上防务,开始重视海军的建设。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海军的出色表现既是之前海军建设的显着成果,也成为印度海军建设的新的起点,此后印度的海军建设真正步入了快行道。同时,冷战在印度洋地区的展开也让印度加快发展自己的海防力量。这一时期,印度形成了自主的海洋安全体系,其海洋安全战略在实施时也呈现出某种进攻性和控制性,尽管印度当时并无控制印度洋的能力。冷战结束后,印度面临新的国内外形势,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在印度洋的扩军步伐,还将海军的影响力投送到西太平洋,海洋安全利益范围从传统的印度洋扩展到太平洋,标志着印度开始从区域性海洋大国走向世界性海洋大国。此时,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已经不是单纯的“印度洋安全战略”,更是一种“两洋安全战略”,即“印度洋-太平洋安全战略”,但印度洋依然是印度的海洋安全关切焦点。在实施自己的海洋安全战略时,发展海上力量是印度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印度将其海洋安全战略的实施与其大国战略的实施融合在一起,发展海上力量也被作为实现“大国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这种手段的使用受到了地缘、经济和国际战略体系的多重影响。从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的发展变化历程上看,其中的教训值得印度自己去深思,也值得包括每一个正在努力向海洋进军的临海发展中国家去深思,而且其中的经验也值得它们借鉴。

姚培硕[10](2014)在《中国核潜艇部队公开亮相》文中指出上世纪70年代,一支代号为09的特殊部队诞生了——中国核潜艇部队。作为一支崭新的部队,中国核潜艇部队从零起步,在一片荆棘中艰难探索前行。42年过去了,这支神秘的部队是如何履行历史使命的?又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考验呢?对此,中央媒体进行了大规模的、浓墨重彩的报道。有分析指出,中国核潜艇打击力量已经趋于成熟。核潜艇部队42年首揭秘曾遇外军反潜机侦察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组建42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事故。从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到打破

二、人民海军的海基核威慑——中国核潜艇研制纪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民海军的海基核威慑——中国核潜艇研制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2)国家大柄 莫重于兵——国庆70周年大阅兵详析(论文提纲范文)

徒步方队的新特点
装备方队新特点
空中梯队新特点
联合军乐团新特点
陆上作战模块
海上作战模块
防空反导模块
信息作战模块
无人作战模块
后勤装备保障模块
战略打击模块
新型枪械
空中梯队的机型

(4)《中国核力量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第3-5章)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1 Origin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3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parations for Translation
    2.2 Analysis of Content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2.2.1 Lexical Features
        2.2.2 Syntactical Features
        2.2.3 Textual Features
    2.3 Reference to Parallel Texts and Other Relevant Documents
    2.4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3.1 Translation Principles for the Project
    3.2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3.2.1 Proper Nouns
        3.2.2 Compound Words
        3.2.3 Abbreviations
        3.2.4 Common Words with Special Meaning
    3.3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al Level
        3.3.1 Attributive Clauses
        3.3.2 Adverbial Clauses
        3.3.3 Sentences of Passive Voice
        3.3.4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3.4 Translation at the Textual Level
        3.4.1 Cohesion
        3.4.2 Coherence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Summary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4.1.1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4.1.2 Reflections
        4.1.3 Enlightenments
    4.2 Deficiencies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References
Appendix 1
Appendix 2
Acknowledgements

(5)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研究 ——基于盟友可信性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与论文架构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分析框架
    1.1 从威慑到延伸核威慑
        1.1.1 威慑的概念与特征
        1.1.2 威慑的分类与延伸核威慑概念的提出
        1.1.3 同盟与延伸核威慑
    1.2 延伸核威慑与盟友可信性
        1.2.1 盟友可信性的提出
        1.2.2 盟友可信性的实现难题
    1.3 延伸核威慑中的盟友可信性传达
        1.3.1 军事力量
        1.3.2 意志决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冷战时期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
    2.1 美国在日本的延伸核威慑政策
        2.1.1 日本无核原则的形成与对美核威慑依赖
        2.1.2 美国对日本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形成与确立
        2.1.3 美国在日本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实施与挑战
    2.2 美国在韩国的延伸核威慑政策
        2.2.1 朝鲜战争与美国的核武器使用企图
        2.2.2 美韩同盟的建立与美国在韩国的核武器部署
        2.2.3 可信性挑战与美国在韩国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公开提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冷战后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的可信性挑战
    3.1 中国因素及日韩的可信性担忧
        3.1.1 中国军力的迅速发展
        3.1.2 日韩对华威胁认知与可信性担忧
    3.2 朝鲜因素及日韩的可信性担忧
        3.2.1 朝鲜的军事力量
        3.2.2 日韩对朝威胁认知与可信性担忧
    3.3 美国核态势的改变与日韩可信性担忧
        3.3.1 核威慑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有下降趋势
        3.3.2 美国核武器使用门槛的提升
        3.3.3 美国核武器数量下降和质量老化
        3.3.4 美国核武器种类的调整和变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加强东北亚延伸核威慑可信性的举措
    4.1 加强对东北亚盟友的承诺和投入
        4.1.1 对韩日进行口头和书面安全保证承诺
        4.1.2 建立专门的延伸威慑对话与磋商机制
        4.1.3 加大战略投入和前沿军事存在
    4.2 联合盟友共同加强威慑态势
        4.2.1 制定共同作战方案
        4.2.2 加强军事合作和整合
        4.2.3 提升演习针对性
    4.3 提高自身核武能力,保持威慑可信性
        4.3.1 增加经费投入
        4.3.2 更新战略核武力量
        4.3.3 发展战术核武器
    4.4 建立导弹防御系统
        4.4.1 美国单边加强导弹防御系统建设
        4.4.2 帮助盟友提升导弹防御能力
        4.4.3 推进地区反导合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评析
    5.1 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动因
        5.1.1 维持同盟信度
        5.1.2 防止盟友核扩散
        5.1.3 配合美国中央威慑
    5.2 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困境与挑战
        5.2.1 美国对“被牵连”的担忧
        5.2.2 同盟内部矛盾的掣肘
        5.2.3 同盟合作制度化的不足
        5.2.4 导弹防御系统的缺陷
        5.2.5 安全困境的激化
    5.3 特朗普政府与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的未来发展
        5.3.1 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战略调整
        5.3.2 特朗普政府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走向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海权视阈下的印度海基核力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海权与印度
二、海权与印度海洋战略
    (一)背景。
    (二)目标。
    (三)手段。
三、印度海基核力量概况
四、印度发展海基核力量的影响
五、结论

(8)中国与国际核秩序的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核秩序:要素与演化
二、中国与国际核秩序:融入与被塑造
    (一)成为有核国家后未挑战原有核秩序
    (二)核思想的逐渐影响
    (三)防核扩散:价值观转变与制度融入
三、中国对国际核秩序的客观影响
    (一)相对实力的改变是影响核规范的基础
    (二)对现有核规范的推动:巩固以相互脆弱关系为基础的战略稳定关系
    (三)影响国际核价值观的演变
    (四)对防扩散机制的影响
四、如何推动国际核秩序积极发展
    (一)未来国际核秩序变化趋势
    (二)中国应如何推动国际核秩序发展

(9)独立以来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印度洋的地缘环境与印度的海洋安全观
    第一节 印度洋地区的地缘经济地位
    第二节 世界历史中的印度洋
    第三节 地缘政治学理论视角下的印度洋地区
        第一目 海权论视角下的印度洋地区
        第二目 陆权论视角下的印度洋地区
    第四节 印度的海洋安全观
第二章 依赖性防御:从独立后到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
    第一节 依赖性防御战略的背景
    第二节 依赖性防御战略的手段
    第三节 依赖性防御战略实施的影响
第三章 自主防御:从第二次印巴战争到冷战结束前
    第一节 自主防御战略的背景
    第二节 战略调整共识的形成
    第三节 自主防御战略的手段
    第四节 自主防御战略实施的影响
第四章 走进远洋:从冷战结束至今
    第一节 新海洋安全战略的背景
    第二节 海洋安全理论建设
    第三节 新海洋安全战略的手段
    第四节 新海洋安全战略实施的影响
第五章 影响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主要因素及历史启示
    第一节 影响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主要因素
        第一目 经济因素
        第二目 地缘因素
        第三目 国际战略体系因素
    第二节 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历史启示
        第一目 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经验
        第二目 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教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中国核潜艇部队公开亮相(论文提纲范文)

核潜艇部队42年首揭秘曾遇外军反潜机侦察
中央媒体解密浓墨重彩

四、人民海军的海基核威慑——中国核潜艇研制纪实(论文参考文献)

  • [1]举国体制与重大突破——以特殊机构执行和完成重大任务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 路风,何鹏宇. 管理世界, 2021(07)
  • [2]国家大柄 莫重于兵——国庆70周年大阅兵详析[J]. 刘哲民,予阳,冯凯旋,朱民,谭守军. 坦克装甲车辆, 2019(21)
  • [3]并非UFO 实为导弹划过天空[J]. 胡波. 科学大观园, 2019(13)
  • [4]《中国核力量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第3-5章)汉译实践报告[D]. 梁海盈.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5]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研究 ——基于盟友可信性的视角[D]. 左天泽.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6]海权视阈下的印度海基核力量发展[J]. 杨震,崔荣伟. 南亚研究季刊, 2017(01)
  • [7]海权视域下的当代中印海军战略比较[J]. 杨震,蔡亮. 南亚研究, 2016(01)
  • [8]中国与国际核秩序的演化[J]. 赵通. 国际政治科学, 2016(01)
  • [9]独立以来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历史考察[D]. 卢磊.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8)
  • [10]中国核潜艇部队公开亮相[J]. 姚培硕. 共产党员(河北), 2014(02)

标签:;  ;  ;  ;  ;  

人民海军海基核威慑——中国核潜艇发展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