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培文丽馨实验幼儿园 362400
摘 要:在乡土文化探究性主题活动中,教师应抓住契机,帮助幼儿生成探究主题,构建主题探究网络,并作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与帮助者,与家长社区联动,推进幼儿深入探究,鼓励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使幼儿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幼儿的潜能得以开发,让幼儿不断地体验成功感和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乡土文化 探究性主题 组织与指导
安溪是古老的茶乡,茶山、茶树、茶文化萦绕在幼儿的身边;自然风光、人文建筑、名胜古迹各具特色,被开发成各种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丰富着茶乡人民的业余生活,幼儿时常随家长前往参观游玩。如何抓住乡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自主探索、构建经验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园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开展乡土文化探究性主题活动的专题研讨,力求使主题活动能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积极探索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抓住契机,生成乡土文化探究主题
1.聆听幼儿的交谈。我园的幼儿家长从事茶叶买卖工作的挺多,大部分家庭在乡镇老家有着自己的茶园,随着“五一”、“十一”前后茶叶采摘旺季的到来,孩子们交流的话题中也有茶。老师及时顺应幼儿的话题,帮助幼儿展开茶叶知识的讨论。
2.分享旅游照片。安溪的凤山茶文化公园,文庙、清水岩等名胜古迹,中国茶都、茶博汇等人文建筑是周末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幼儿时常随家长前去游玩。老师们让幼儿带来旅游照片,与同伴分享交流,关于“安溪旅游”的探究性主题应运而生。
3.创设乡土气息的学园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在各个楼梯的转台布置家乡文化的展板,如:安溪高甲戏,安溪美食等,幼儿不由自主地与同伴交流着:这个戏我看过、这种食物我吃过等,顺着幼儿交流的方向,“安溪高甲戏”、“家乡美食”的探究活动开始了。
二、预设生成相结合,构建主题探究网络
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探究性主题活动也应随着幼儿探索的兴趣灵活开展,而不再是教师完全预设的学习活动。
为此,老师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记录,围绕主题中心构建生成的主题网络;并收集整理相关的线索资源,预设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主要经验。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形成一套开放灵活的课程。
三、家园社区联动,推进幼儿深入探究
1.主题开始阶段。我们向家长分发主题活动调查表,了解家长们对相关主题的经验及能给予的配合事项。
2.主题实施阶段。我们在家教园地设立“主题互动”专栏,及时向家长介绍幼儿探究活动的进程,并提出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扎实有序地推进幼儿实施探究活动。利用“优秀戏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邀请县高甲戏剧团演出队为幼儿带来高甲戏现场表演,并进行互动学习,满足幼儿探索高甲戏丑角表演的兴趣。带幼儿实地参观安溪文庙,聆听导游的讲解,探索文庙的文化底蕴及建筑特点,门窗、柱子的装饰风格等。结合春秋游请家长一起带幼儿到魏荫茶厂、中国茶都等地参观制茶流程、万壶馆中各式各样的茶壶、茶叶市场的火热交易等。
3.教师退居幼儿身后。在探究活动中,老师们不断与传统的教学观念碰撞,逐步退居幼儿身后,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适时为幼儿的困难提供帮助,把主动权、自主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索性学习,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幼儿的潜能得以开发,幼儿不断地体验成功感和学习的乐趣。
四、鼓励表征,尊重幼儿的“一百种语言”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性格,不同的认知、感受,各种语言表现也因人而异。我们鼓励孩子通过各种表达性语言来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随着主题探究的结束,我们还引导幼儿开展“主题成果展示会”,孩子们有的搭建舞台,有的制作海报,有的制作表演服饰道具,有的画,有的唱唱跳跳,一场场生动热闹的展示活动将幼儿的探索推向高潮,在展示活动中幼儿的能力再次得到提升,构建了更为完整的主题知识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朱家雄 《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美洁 主编 《幼儿园探究性主题活动》.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黄亚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幼儿论文; 主题论文; 安溪论文; 高甲戏论文; 乡土论文; 家长论文; 文化论文; 《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