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管理体系是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企业检测实验室的产品,并进行质量控制已经成为必然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保证工程质量,并相应的缩减产品研发时长,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实验室管理系统所提出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基于此,笔者主要针对企业监测实验室建设的程序,并探讨了企业成功落实实验室管理 工作的几大要素,根据工程检测实验室的特征,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主要探讨了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自身的见解。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检测;实验室管理;应用;探讨
众所周知,工程检测实验室属于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对于社会经济的运作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性作用,可以结合检测后的结果,总结质量标准的有关数据信息,最后作为工程建设和验收的根本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检测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较多,体现出了一定的繁杂性,备受地方政府以及有关管理部门的关注,本文则重点针对怎样构建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只有具备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支撑,方可使得检查管理工作落实得更为高效,并合理利用三种方法,即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和质量控制等,从这些角度着手,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一、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应用方法
(一)前期准备阶段
主要的任务就是安排相关的质量负责人,做好设置和调整工作,对于任何组织或是团体来讲,都应保证自身运行的秩序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只有合理的设置组织架构,方可保证整体结构运行效率,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运作发展中,内部所设检测机构层次较为清晰,可将其主要规划为三大部分,即:检测机构、领导层和办公室,领导层是指实验室副主任、主任等人,他们负责对整个项目的大方向进行指挥或调度;检测机构则会结合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况和规律等因素,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通常情况下会将检测机构细致划分为土工学检测室、力学检测室以及材料检测室等等,而后发挥这些部门的作用,着重对产品样品或是其他亟待检测的物质精准检测,体现检测工作的社会价值。办公室层则主要包含着质量负责人和管理人员[1]。
(二)培训环节
主要负责进行技能培训工作,其中涵盖着文件结构的记录和管理等任务,另外,也会涉及体系文件管理、记录编写、程序文件编写、质量手册编写以及内审员培训等工作,使得培训工作的涵盖面更加广阔,同时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确定质量评价目标和标准
虽说质量评价标准和目标并非是质量检测工作所遵循的唯一准则,但是,却可将其作为工作行为的理论支撑,笔者经过分析和统计后发现,实验室之内的质量检测方针相对较多,同时体现了一定的差异性,此时,管理人员就应当结合管理现状和最终的服务对象,确定最为合理的管理目标,结合下述几点要求,具体落实方案[2]。
其一,根据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内容,总结客户的具体需要、
其二,结合实验室本身的品定标准。
其三,相应的提高检测标准。
其四,参照以往的质量目标,构建系统化的框架体系,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框架结构方针内容应体现出宣传性和激励性,符合相关的质量需要,并可描述目标,其中包含着定量内容和定性内容等要素。
(四)批准和审查体系文件内容
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在对文件内容进行审核的环节,需要分层次开展,审查手册一般都由最高层的领导负责,与此同时,还要具备负责推进的团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程序类的文件审核,应和企业内部单位负责人进行积极沟通和协作,最终完成文件的批准和审查任务。作业文件则主要由技术人员进行审查。最后,是内容的审核工作,包含着风格审查、格式审查、内容审查和接口审查等内容,一般会安排专业的团队来开展检查工作[3]。
二、质量管理体系在检测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一)管理沟通
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需要有有效的沟通机制,同时还应当要求每个部门之间可以实现良好的沟通, 这样才能将每项之狼管理目标落实到实践中,如若这一过程中的沟通不顺畅,将会使得信息传递受到层层阻碍,使工作进度难以有效落实,甚至会出现诸多的失误和问题,给最终的质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全员参与
实验室中每项工作的落实,都应当结合相关的文件要求,参照工作落实环节的质量管理机制的运行规律,最大程度的保证应用过程秩序的进行,在此过程中,全体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参与进来,实验室内部员工还需清楚的认知并全方面的掌握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内容,这样方可使得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并体现工作落实的价值和意义[4]。
(三)内部审核
全员参与的同时,应当有完善的内部审核机制,每项工作都应当进行细致的、严谨的审查,使得其满足施工质量标准保证内部审核过程可以得到合理的制定,将审核工作划分为多个细小的部分,并严格落实施工工作,保证施工效果。
(四)管理评审
若想使得质量管理体系的利用率放至最大,还应当配合以全面的管理评审机制,主动的了解并掌握智爱玲管理体系的运用情况,这样可以利于日后及时的发现、总结问题,并针对性的给以解决措施,另外,还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进行细致检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对其不断的完善,最终为检测工作的落实提供制度支撑,体现出一定的可靠性、可行性和真实性,这样可以令实验室机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笔者的分析,可知检测实验室机构的日后发展,应当重视管理工作的落实,此外,还要积极引如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发挥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其中涉及技术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质量检测人员等等,同时需要注重仪器和设备的保管和运维工作,只有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方可使得设备检测更具精准度,最终使此项工作的落实更为有效、科学、合理,间接的推动检测实验室机构的发展和进步,并更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凸显管理工作的价值,最大程度的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准,体现内部运营的科学性和适宜性,也为检测实验室未来长远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罗伟,周学文,谌树清等.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在临床定量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7):2531-2533,2536.
[2]王娟,宋芳,周利英等.CNAS-CL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玩具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改版解读[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6,52(9):618-620,624.
[3]项新华,张河战,于欣等.初论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框架[J].中国药事,2013,27(6):584-591.
[4]蒋军.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17):268-268.
[5]周静宇,王泰瑞,纪云鹏等.江苏血站质量管理实验室室间评价工作实践[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4):406-408,416.
论文作者:谢炳活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实验室论文; 工作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质量论文; 内容论文; 文件论文; 管理体系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