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论文_张宗兵

如何创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论文_张宗兵

摘要:信息技术是现阶段人们生活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息素养也已经成为个人综合素养的评价要素之一。如何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信息素养,是现阶段人们关注的焦点。小学生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非常重要。而如何通过创新性学习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是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探究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集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相比初、高中的来说,难度系数相对而言比较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Word文字处理PowerPoint制作等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能力。虽然当下电脑家庭普及率比较高,但是学生更喜欢互联网游戏,对计算机的技术操作能力不高,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也不是非常高。为了让学生在小学就打好基础,适应互联网化的时代,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求,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成为一项严峻的任务。

一、教学模式分析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的模式,关键是课堂教学目的的制定。切合实际的、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能让信息技术课堂高效运行,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展开课堂教学工作。教学任务的设置更能让学生们在理论知识课堂上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技术操作课堂上合理安排自己的课堂时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把知识明确划分开来,但是又不失知识间的衔接,非常有助于学生们阶段性学习,而且利于学生在操作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小班授课模式

由于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条件不完善,信息技术教师比较缺乏,因此,很多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都是大规模的教学。大规模教学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而且一个教师无法关注过多的学生,导致无法为每个学生解决实际操作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课堂秩序维护方面也有一些难度。这些短处都降低了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降低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班课程就可以突破这种瓶颈,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解决个性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三)情景式教学模式

情景式教学模式在各个学科都是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是“导入型”的一种模式,是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前的思维导向方法,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融入课堂知识。情景式教学把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融入进信息技术知识内,有利于学生们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在生活中应用方面和实际效益,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模式与众不同,与传统小组集群合作方式不同,信息技术课堂的小组合作是“单独”的合作。在练习一个课堂实践操作习题时,提前安排好组内的顺序,在第一个人做好自己的任务后,然后把文件传给下一个人,以此类推。在造成一个作业后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要求,调换顺序,保证每个同学对操作的掌握。

二、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措施

(一)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把学习任务作为学习目标,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通过积极思考掌握所学内容。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探究,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任务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使他们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使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些软件的使用技巧之后给他们展示几幅用画图软件设计的精美图画,让他们在观看时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神奇,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给学生布置绘画任务,让他们进行自由绘画创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内动力,为了画出美丽的图画,主动探索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在遇到没有掌握的工具时,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讨论,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二)设计微课,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抽象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时,很容易出现走神、小声说话等影响学习效率的现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所学的重点内容设计成短小生动的微课,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探索重点内容。在学习word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讲解word窗口界面、在word中输入汉字、保存文档并退出等重点内容。微课长度一般在10分钟左右,能够保证学生能集中精力地观看。由于微课具有重复播放的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教师可以再次进行播放,让他们重点学习没有理解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状态,学生在主动观看和思考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合作学习,发展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才能主动探索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奥妙。

例如,在教学图画的移动、旋转、大小的改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教师可以向学生率先展示出一副符合学生审美特点的大森林图画,图画中包含老虎、野兔、小鸟等多种动物。在利用一副图画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再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前,森林中居住着很多动物,各种各样的动物都有,有野兔、有老虎、有松鼠、还有小鸟,等等。但是人们为了发展过度的砍伐森林,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于是动物的数量开始急剧下降。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让自己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空间,动物们决定召开动物大会,集合所有动物的想法和智慧。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大森林的背景图上填充各种动物,并传授各种变多、变少、转向等技巧。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也会空前的高涨,他们就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大森林背景图上进行绘画。然后,当课程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继续深入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颜色的变换和填充,继续让大森林变得丰富、美丽。最后,再挑选出学生中完成效果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造中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相关技能。

(四)创设展示环节,激发学生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可以让他们能够肯定自己,树立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操作时,要给他们创设学习成果展示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总结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展示利用信息技术软件设计的作品,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对于优秀的信息技术作品,教师要给予奖励。通过展示环节,学生受到了他人的肯定,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继续努力学习,通过积极思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操作练习中提高操作能力,促进他们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发展,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创新课堂。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学习需要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开始,然后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地促进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荣.浅谈如何创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学周刊,2019(03):55-56.

[2]张玲.谈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163.

[3]李维权.谈如何创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03):167.

论文作者:张宗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如何创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论文_张宗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