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建筑工程项目在不断的增加,但是随着建筑工程的增加,建筑工程中的事故也在不断的发生,为深入挖掘国内建筑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结合目前建筑业特点,通过分析人的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三方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法制政策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管理
1导言
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期,施工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社会稳定大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遏制和减少建设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出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从而起到规范安全管理、降低或预防生产事故发生的作用。
2建筑安全施工的意义
2.1提高竞争力
建筑企业多如繁星,竞争压力巨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脱颖而出得到市场的认可是建筑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建筑行业本身具有工程量规模大,难度大的特点,要想树立良好形象,拥有良好口碑确实很难,要求建筑企业建造出来的建筑物具有很高的质量,不能有半点口碑上的缺失,所以要想提高建筑质量,为了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失,就需要在合理范围内缩短工期,保证建筑施工过程有条不紊的施行下去。树立良好口碑除了质量上要过硬,在建筑施工安全上也要严格把关,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合理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从而使建筑企业在本行业中获取知名度,提高竞争力。
2.2保障业主利益
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最终是要卖给业主,如果对建筑安全施工进行管理,让施工过程出现零事故,不仅保证了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不被侵犯,也是对业主的利益的维护。建筑企业要想做好安全管理,首先要有技术熟练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其次建筑材料要优质,施工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其次施工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争取将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有条不紊,从而保证了整个社会利益不受侵犯,获得良好的口碑,提高企业竞争力。
3建设过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人为因素
(1)管理者的法制观念不强。部分企业第一责任人思想观念未转变、法制意识薄弱,刻意忽视安全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中,把安全岗位作为安置性岗位,随意指派不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员主管安全工作;将安全费用挪作他用,造成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备配备不足等情况,在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
(2)现场作业人员素质不高。施工工程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项目,即使作业内容类似,也会因“环境”不同,形成不同的风险因素,部分作业人员因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欠缺,盲目的按照经验主义,个人想法冒险蛮干,或者违章指挥,增加了导致事故的风险。
(3)安全管理工作者能力、责任心欠缺。安全管理工作者是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规程制度的执行者、捍卫者,对施工安全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人员存在从不自主学习,单纯依靠以往经验,与法规、制度完全脱节的问题,工作中不清楚“何时做,做什么,怎么做”,造成事故隐患不断累积。部分安全监管部门责任心缺失,对作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毫不关心,对于日常的督促检查工作只走过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表现的尤为突出。
3.2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够规范
我国的建筑施工中除了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比较低之外,另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相较于国际上某些发达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建筑市场环境中以及国际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下,这些企业的对于安全管理体制的实施也具有一定的阻力,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在不断的建立以及完善自己的安全施工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这些安全施工管理的体系难以取得较为明显的成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盲目赶工期造成生产性事故不断发生
个别地方政府部门为追求任期内的政绩,部分企业为回笼资金,追求效益,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盲目要求赶工、抢工,动辄“大干一百天”,将安全生产要求完全抛之脑后,这种钢丝上跳舞的冒险行为,导致一幕幕人间惨剧不断出现在世人面前。2016年,江西丰城电厂“11•24”特别重大事故发生所谓的“协力奋战一百天”动员大会之后,在这样赶工程、追进度的施工管理和心理状态下,造成作业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3.4安全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施工技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安全生产设备也相对比较落后,这些方面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施工的标准化进程。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较低的原因是对其研究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对建筑的施工过程缺乏思考,只是快速的生产建筑,最终影响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当然,如果建筑施工企业忽视安全施工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安全技术水平的发展,施工企业没有及时对施工过程中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或是更换设备,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相关人员不能及时整理安全技术资料,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使用混乱,任何人未经批准随意进出工地以及不能及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等问题,都会影响施工安全。
4预防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措施
4.1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制
决定建筑企业施工过程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是它在实际进程是否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标,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来说,安全生产这个目标是发展大计,企业只有确立了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才会大大降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才能有所保证。安全目标的制定内容要清晰准确,操作性强对于不同层次的岗位工作,其岗位所对应的安全目标也不一样,因此安全目标要有层次化,每一个员工都应有特别确定要执行的安全目标。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要实施责任到人机制,这样可以提高每一个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考核,对于考核不通过者,要制定一系列的惩罚措施,使员工更好地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安全规范的落实,还可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4.2政策引导
相关监管部门应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督查规划,深入基层,采用随机抽检等方式对辖区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营造高压态势;同时应引入企业安全评价体系,施行分级管理,安全评价级别与施工资质、招投标能力、受监管程度相挂钩,督促各类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好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
4.3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严重影响着施工安全,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建筑安全的施工管理,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特别是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利用,对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和制度,履行自己的职责。
4.4重视监督检查,检查形式多面结合
监督部门在进行安全检查中,要认真完成每一个工作,这其中就要求以下几个方面相互结合:①定期进行全面检查,不定期进行重点检查,这样有利于加强对于重点项目的监督工作,使原本安全形势不好的企业安全问题不再突出。②在监督部门抽查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自查制度,这样可以使企业更好的认识安全问题。③定期对企业进行明查,也要不定期地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对企业进行暗查工作,这样使监督部门对于企业的检查反馈工作更加有效。
结语
在民众对安全生产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安全生产能力必将转化成一项企业必不可少的竞争力,建筑工程的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在建筑施工中,一定要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策略,确保施工的安全,各个建筑企业也应当结合实际的情况,对自身的安全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改善建筑工程的安全体系,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试分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多元成因与应对策略[J].朱天宇.绿色环保建材.2016(08).
[2]李慧,张静晓.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与主体身份特征关系诊断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8):157-162.
论文作者:钟祥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建筑论文; 企业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目标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