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康复科 江苏常州 213100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物理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运动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采用运动功能训练与物理疗法可明显提升疗效与康复率,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关键词:运动功能训;物理疗法;脑卒中
脑卒中属于中老年人常见且多发疾病,而肌痉挛属于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与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在修复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时会出现肌痉挛等临床现象,所以减少患者肌张力、提升肌肉运动功能与恢复正常运动模式已成为治疗肌痉挛的首要任务[1]。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给予运动功能训练与物理疗法,对比单纯物理疗法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男8例,女7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50.61±5.45)岁;病程15-61d,平均病程(30.46±3.62)d。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51.03±5.37)岁;病程16-63d,平均病程(31.83±3.37)d。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物理疗法,主要包含:①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电极表面对下肢肌肉突起部位进行刺激,刺激强度不可超过患者耐受值,预防造成痉挛或肌张力增升,低频波频率为0-50 Hz,中频波频率为3-10 kHz。每个部位每次进行20min,2次/d。②温热疗法。选取热水袋或毛巾进行热敷,每个部位每次进行20min,2次/d。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运动功能训练,训练方式如下:①下肢体各关节训练,患者活动双下肢各个关节,动作需缓慢轻柔,在无痛时可全范围进行各关节活动;肌力训练,运用循序渐进式实施抗阻练习,特别增强痉挛拮抗肌的活动训练,40min/次,2次/d。②连续牵张训练,小肌群每次连续牵拉15-20s,反复5-10次;大肌群每次连续牵拉2-5min,反复5-10次,1次/d。③站立训练,患者在平衡杠内、站立架以及电动起立床均可实施,45min/次,2次/d。④促进神经肌肉治疗,利用不同种反射手法对股四头肌与小腿肌痉挛进行抑制,20min/次,1次/d。
1.3 评价指标(1)肌张力评分选取Ashworth肌痉挛量表,简称MAS评分;运动功能评分选取FugI-meyer评定法,简称FMA评分。(2)显效:经治疗患者肌张力降低≥2级;有效:经治疗患者肌张力降低1级;无效:经治疗患者肌张力无任何变化,甚至增加[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MAS评分和FMA评分用(`χ±S)表示,t检验,临床疗效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较高致残率,是目前中老年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发病2-3周后进入痉挛期。相关研究表明[3],脑卒中后使患者肢体肌张力下降对肢体正常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患者下肢出现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为活动时下肢伸肌张力显著提升,从而影响其向正常运动模式的转变,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并使患者的行走能力受到显著限制,所以合理康复治疗特别重要[4]。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67%。说明运动功能训练联合物理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原因主要为物理疗法可降低患者的肌张力,其原理主要为电刺激具有加快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使局部营养增强,锻炼患者骨骼肌,有效调节患者神经功能,使炎性物质减少渗出的功用。热敷可改善患者体内微循环。与运动功能训练结合可有效缓解与舒展患者的痉挛肌肉,显著降低肌张力。运动功能训练有利于患者静脉血回流、加快血液循环、使患者新陈代谢得到改善,且具有提升肌内张力,降低压疮发生率,避免肌肉与肌腱等组织出现挛缩等功用[5]。经过肢体的正常运动训练,可引诱分离运动的出现,创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可使感受器准确接受传入冲动,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刺激从而建立新的运动直射区,推进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的发展,重新恢复丧失的功能,确保正常运动模式取得强化与维持。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与刘群[5]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运动功能训练联合物理疗法有效提高患者肌张力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原因主要为对患者采取运动功能训练联合物理疗法显著降低肌张力,使患者的肢体功能重新得到恢复,患者下肢肌痉挛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对患者采用运动功能训练与物理疗法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与康复率,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马启寿,林茜,陈美云.强化躯干肌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05):397-399.
[2] 盛国滨,孟悦,唐英.电针经筋结点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01):56-58.
[3] 李怡岚,王东伟,王景信.不同康复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08):52-53.
[4] 王俊,黄犇,杨占宇,等.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07):692-695.
[5] 张春双,蔡靖.芍药甘草汤结合运动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3):131-132.
[6] 刘群,田强,余波,等. 肌内效贴配合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状况的疗效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5,21(05):284-286.
论文作者:曹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患者论文; 物理疗法论文; 功能论文; 脑卒中论文; 下肢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