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与扩张战略”的使命--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轨迹分析_世界现代史论文

“参与与扩张战略”的使命--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轨迹分析_世界现代史论文

“参与与扩展战略”的使命——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轨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克林顿论文,外交政策论文,轨迹论文,使命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二战以来,美国领导和维护着“自由世界”,创立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依然起着“领导”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它领导“自由世界”取得了冷战“胜利”,这助长了它的雄心和信心。冷战后,美国又将有何作为呢?美国的理想与国家利益同世界的现实将如何作用呢?本文试从克林顿的“参与与扩展战略”入手来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轨迹及走向。

一、克林顿总统的历史机遇

1993年1月20日,克林顿就任美国第42任总统, 克林顿的上台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克林顿是以革新美国经济、 重振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口号而上台的,他的视点主要放在国内问题上。而他的政治对手布什虽然外交成绩卓著,但“里根经济学”的失败却使他退出了美国政治舞台。(2 )克林顿是在冷战两极对峙的世界秩序崩溃后第一个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旧的世界秩序已经崩溃,那么新的世界秩序应该是什么?应怎样建立?如何应付冷战后出现的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都要求克林顿作出回答。因为美国所创立的一套冷战机制仍然存在,它在这里依然发挥着核心作用,它的盟国们正等待他竖立一面新的大旗,显然“遏制”这面大旗已与新的世界历史潮流相悖。这两个特点使克林顿总统处在历史的夹缝之中。一方面,克林顿总统是允诺解决国内问题而上台的,非常明显的是,在冷战中神经被崩得紧紧的美国人民在冷战结束后已放松了对世界的关注,并将目光放在国内的问题、自己的问题上,这为美国孤立主义势力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历史已把美国推到世界的前台,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有必要和必须对世界形势作出回答,并制定出长期的、有指导意义的全球战略。

外交政策上克林顿是个新手,却是一个有雄心的新手。自二战以来,美国历届总统都提出了自己的外交战略,以求在国际关系史上刻上自己深深的烙印。如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艾森豪威尔的“新面貌战略”一直到里根的“有限推回战略”和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克林顿自然要推出自己的外交战略。1992年竞选时,克林顿提出了美国外交战略的三根支柱,即促进美国军队现代化和提高安全保卫能力、提高经济地位和促进国外民主。入主白宫后,他要求国家安全顾问安托尼·莱克组成一个班子来选出象“遏制”这样的词来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中心。莱克选择了“扩展”(enlargement),并受到了克林顿的赞许, 按莱克的解释,扩展包括四层意思:1.增强市场民主社会的力量;2.尽可能培养和巩固新的民主和市场经济国家;3.反对侵略和支持民主敌对国家的解放;4.帮助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扎根于哪些存在人道主义问题的地区。(注: Democratic enlargement:The Clinton's Doctrine,Foreign Policy,spring 1997,P116.)1993年 9月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上阐述了这一思想,“在冷战时期我们寻求遏制一种威胁来使自由体制生存,现在我们寻求扩大在这种自由体制下生存的国家”。(注:同上,第 119页。)遗撼的是这一战略思想没有引起多少美国公众的反应,却迎来了美国外交圈内人士的批评,他们称这种战略与现实无多大联系,它只是一种愿望,而不是一种战略,并称其为“强硬的威尔逊主义”。1993年10月当18名美国士兵在摩加迪沙被谋杀和12月海地爆发了大规模反美游行,证明了这一战略的缺陷,莱克差点引咎辞职。

对扩展战略的改革是必要的,当时的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上的讲话提供了新的思路,“冷战后时代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强大的武器库,也取决于强大的经济,美国政府认识到,美国在国内的力量和在国外的力量既相互联结而且相互加强,这就是把经济政策放在我们对外政策中心的原因”。(注:1993年11月4 日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上的讲话。)1994年6月, 克林顿将“参与”加入到“扩展”战略之中,这一外交政策的核心是:“我们国内和外交政策的界限正在消失,如果我们想维护我们的军事力量、外交活动和全球影响,我们必须重振我们的经济;如果我们想开放外国市场和为我国人民创造就业机会,我们就必须在海外积极地参与。”(注: Democratic enlargement:The Cliton's Doctrine,Foreign Policy,spring 1997,P120.)这一基调已与莱克的扩展战略大不相同, 它把经济作为最核心的部分,经济不仅是手段,而且还是目的。克林顿竞选时提出的重振美国经济的允诺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在这里实现了对接,“参与与扩展”成为克林顿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主题。

二、得到的与还想得到的

克林顿总统第一任期内的外交政策受到了广泛的批评,认为克林顿在外交政策上优柔寡断,缺乏连贯性和模棱两可,虽然他也举起了“参与与扩展”的大旗,却过份地重视近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但是不管是克林顿的支持者或反对者,白宫还是国会都没有给人们勾划出一张满意的美国外交政策的蓝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没有出现一种象冷战“遏制战略”那样蛊惑人心,团结大众的战略呢?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美国在冷战中得到了什么以及它还想得到什么,在它的欲望与实力的矛盾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某种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了一支世界性力量,而冷战则为美国巩固这一力量创造了一种机遇。为应付冷战,美国在“自由世界”里设立了一系列冷战机构,它们为确保美国的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这些机构将何去何从,是摆在美国面前的头等重要的外交课题。若要它们存在则必须为它们寻求存在的理由和新的历史使命。1.安全方面,如果说冷战后美国在东亚的驻军因为“北朝鲜威胁”的存在还可以继续维持的话,那么北约这架针对“苏联共产主义体系扩张”的机器,似乎因为失去它固有的目标而要为它的存在发愁了。北约是维持美国在欧洲领导作用并驾御欧洲的主要安全机构,美国决不会因为华约的崩溃而放弃它的存在。事态的发展帮了美国的大忙,经过美国与欧洲诸国的艰苦谈判,“维护欧洲和平”、“确保欧洲安全”成了北约新的目标,并一致同意,北约不仅要维护,而且还要扩展,扩展的对象就是原属于华约体系的国家,波兰、捷克、匈牙利作为北约的首批接纳国将于1999年加入,西方人士对北约前途问题的担心迎刃而解。这意味着美国的领导作用因北约的扩大而相应地得到了扩大。 美国在东亚要从容得多, 直到1996年后才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重新认识、更新和再确定了安全方面的相互保障协议。中东的战略的地位非常重要,美国领导人聪明地让萨达姆政权在海湾战争后继续存在,为陈兵海湾提供了理由。也就是说,冷战时为遏制所设立的安全机制不仅没有因原有目标的丧失而消失,而且还得到了扩大,美国的安全保障正从“自由世界”向全世界扩展,它的单极世界体系的努力有了更广泛的保障。2.世界经济体系。二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极度削弱为美国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世界经济秩序提供了方便。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1947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立,这些组织是美国建立的西方“经济安全网”的核心部分,美国是当然的盟主。这些组织的任务是确保经济安全、市场开放,外汇、资本和贸易的自由化。它们为西欧和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使资本主义世界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它也为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提供了强大经济后盾和组织支持,在冷战后仍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此对立的是苏联所领导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的崩溃,俄罗斯和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均着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这为西方大量闲置资本的输出和商品的出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美国在这场全球经济变革中采取的措施包括:(1 )加大和改革原有国际经济组织的职能,加速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加强对世界经济的监督和调节,促成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2 )支持和鼓励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区域组织采取积极介入和鼓励的政策。 (3)帮助和支持原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并把它们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通过这些措施,美国获益匪浅。90年代后,美国经济呈强劲增长势头。克林顿总统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使美国获得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占领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它的资本、高技术产品输出和大量工作机会的获得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由于这些变化,美国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我们也因此获得 100万个新的高薪就业机会”(注:1996年8月5日克林顿总统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演讲。)3.美国的理想与价值观。美国的娱乐文化、消费文化几乎风靡了全世界,这使美国人误认为他们的理想和价值观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与宪政”是他们价值观的核心部分,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够而且应该实行美国的这套政治制度。克林顿在93年的就职演说中说:“要在全世界维护我们的价值观和利益”、“美国将领导一个全部由民主国家组成的世界”。(注:1993年1 月20日克林顿总统的就职演说。)“民主”和“人权”过去是将来依然是美国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

总之,人们认为美国外交缺乏连贯性,模棱两可,是失之偏颇的。克林顿总统上台后,美国面临的是一个冷战结束了的世界。美国要加强对这个世界的“领导”,不仅要对曾帮助它实现领导地位的冷战机构进行改革,而且还要把原属于另一极中的国家纳入世界体系中来,这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而它们则是具体的、现实的。克林顿总统通过“参与与扩展”战略,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总的框架,并把它与国内的经济振兴结合了起来,为它的“世界领导地位”和世界霸权在新形势下的持续提供了指南。

三、向现实主义倾斜

美国的世界霸权遇到了重重阻力,这种阻力不仅来自于第三世界,而且也来自于盟国内部,从根本上来说是美国的霸权心态造成的。冷战的结束,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公开的强大的敌人已经不存在,盟国的作用相对变小,过去因地缘战略的需要而结交的友好国家意义也不甚大,也就是说让美国人提心吊胆的战略目标已失去了,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一些事情了,于是国内政治的需要开始演变成对外的政策,它的表现形式则是一种霸权主义,如“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的出台,它一开始就遭到世界各国的反对。美国必须正视世界的现实。

当美国的利益渗透到世界各地的时候,维护“世界领导地位”仍将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这也是维护美国国家根本利益之所在。克林顿和他的助手们在谈到美国的外交政策时总是强调其领导地位的必要性和关键性。领导地位需要领导能力来作保证。领导能力由三个要素组成。( 1)维持领导的道义力量。美国将继续其“民主世界”的霸主地位, 向世界推销其价值观和理想,利用“人权”旗帜对别国进行干预,除此之外,“维护和平”、“自由贸易”、“市场开放”等都会被美国利用来对全世界进行“监管”和“领导”。(2)强大的国家实力。 美国将进一步加强它的军队现代化,保持一支“强大而灵活”的常规军事力量和具有“足够规模和能力”的核威摄力量。在经济上进一步增加其世界性竞争能力,利用科技方面的优势和雄厚的财力基础对世界经济发展进行“引导”和“监督”。(3)使用国家实力的能力。 美国将进一步加强与联盟体系的关系,维持在国外的驻军,加强大国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一些国际组织来达到自己的目标。除了领导能力之外,美国的全球领导作用还要受到其它国家的国家利益和整个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主要的因素包括:1.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当前关于全球政治格局有多种争论,“一超多强”、“多极化”是运用得比较广泛的对当前世界格局的概述。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联盟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另外,一些全球性组织(如联合国)、区域性组织都将对美国的霸权和领导地位提出挑战;2.全球问题的出现。问题的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恐怖主义、宗教冲突、毒品走私等等都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而非美国一国所能承担;3.文化多元主义。亨廷顿指出未来世界的基本矛盾将是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对他的这一观点我们不敢苟同,但他认为未来将是各种文明共存的世界却是一种可能的现实。因此,美国的理想与价值观将不可避免地遭到其它文明的抵制,继而走向文化多元主义;4.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美国、日本、西欧被誉为支撑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也不可小觑,美国主宰世界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

综上所述,美国外交史上虽然交织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斗争,迫于世界发展形势,美国未来的外交政策将会向现实主义倾斜。

标签:;  ;  ;  

“参与与扩张战略”的使命--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轨迹分析_世界现代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