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摒弃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陋习,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加深对文章人文内涵的理解,从而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挖掘书目中人文美的潜在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中学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都是经典篇目,特别注意人文性的挖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发挥教材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本所要传达的意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挖掘人文美,加强情感体验
人文学者钱理群说过:“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其落实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就是指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打好阅读经典的底子。很多经典作品中传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而当今的初中生没有经历祖国血雨腥风、颠沛流离的生活,对于家乡的热爱并不深刻。
《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的一篇抒情性散文,全文充溢着作者饱满、炽热、深沉的感情。文章第一段:“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多种感官,选取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回放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这些挥之不去的画面,通过写形、色、声、味,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和美丽。同时,作者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许多教师在讲授本文时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技能与方法上,分析本文中长短句的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多种感官的调动,但是对于作者表达的对家乡炽痛的热爱却没有重点解读。讲授这节课时,我将重点放在朗读上,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所任教的班级,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针对本文的人文性,我开展了“家乡美”课堂演讲活动,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家乡有特色的风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东北漫天的大雪,高过双膝,一不小心掉进雪坑便再也找不着了”,“江南的油菜花,成片成片的,那抹灿烂的黄色,照进了人心”,“栖霞苹果,美得醉人,甜得喜人,躺在苹果堆里闻着果香不知不觉睡着了”……霎时间,五湖四海的美景凝聚笔端,流淌在孩子们的心田……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本对孩子们的情感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每一民族、每一时代的精神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名著名篇”之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深入挖掘作品中的人性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打好精神的底子,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三、挖掘人文美,实现育人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材是学生阅读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致力于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美,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初一《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我实现了“从一言一行中体会父爱”这一教育目标。课文中体弱多病的“我”在“父亲”的引导和鼓励下一步步走下黑暗中的悬崖。文本对父亲语言做了细致的描述,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他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地教育着孩子:他先稳定住我的情绪,用一句“晚饭做好了”让我感受到家人的等待和家庭的温暖,燃起我回家的渴望。紧接着不断地给我心理暗示:“听我说吧……”“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一旦发现我的小进步就立即开始肯定并继续给我方向:“好!”“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很好。”最后,他用他那宽广的胸膛和有力的臂膀迎接着那个如惊弓之鸟般委屈的“我”。正是父亲耐心的指导和鼓励才帮助“我”爬下了那不可战胜的高耸的悬崖,使胆小的“我”战胜了自己,更让“我”受益终生——“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人文性的深究,无疑给了学生一个强有力的指向。
其实,父亲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调查我发现,班里绝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的父亲了解甚少,不知道父亲的工作单位、每天从事的具体工作,更不知道父亲的生日。基于此,我设计了走进父亲的一系列活动。翻阅着孩子们的一篇篇作业,我的内心十分激动,尤其是张昊天父亲的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他写道:“我在建筑工地当木工,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又脏又累,回到家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羞于见孩子,不希望孩子眼中的父亲是这副模样。希望老师能够严格要求昊天,将来不用吃我这般的苦。”父亲的拳拳心语,让我感慨万分,顿时,这个坚忍的父亲在我眼前变得无比高大。我将父亲的话给学生看,予以循循善诱,果然起了变化,那些天张昊天的作业完成及时并且十分认真。孩子从父亲的言行中理解了沉默的父爱,付之行动,愿意在学业上下功夫。可见,关注阅读文本的人文性给我和学生们带来的好处远不止此!
论文作者:王丽娜 隋哲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人文论文; 父亲论文; 学生论文; 家乡论文; 情感论文; 孩子们论文; 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