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探讨论文_陈振华

住宅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探讨论文_陈振华

泰安市规划设计院 山东泰安 2253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住宅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是房屋建筑开发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基本环节。它涉及到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环境规划空间规划以及社会服务规划等具体内容,同时还涉及到建筑物的建筑节能设计等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建筑住宅设计过程进行探讨。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探讨;分析

引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规划(草案)》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动更多的人口融入城镇,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另外公有房及廉租房的实施,城市住宅建筑业迅速发展,使建筑耗能越来越高,在社会总能源中居首位。有报道,我国住宅建筑中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比发达国家高出2~3倍。如果继续执行技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其高能耗将直接影响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人们对住宅的建造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1住宅节能的意义

在当代,对住宅建筑进行节能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立节能型社会,顺应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积极开展住宅建筑节能,不仅可以缓解现在能源紧缺的现状、降低温室效应的发生率和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从而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资源消耗量过大,面对这种情况,我国进行住宅节能建设非常重要,为了能够满足住宅区需求又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我国进行住宅节能建设非常重要,它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节约资源与能源尤为重要,开展住宅建筑的节能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表现。

2住宅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探讨

2.1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要做到美观

协调住宅建筑设计与规划,要满足居民对居住社区环境美观的要求。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满足了住房要求之后,对于我社区的环境美观度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住宅建筑设计与规划过程中要结合住宅建筑的地形地势以及周边的环境营造出适合居民居住的环境,更要注重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美观度。要使建筑规划设计与周边的环境和谐统一,从而塑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1)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社区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要保证人车分流,避免混乱交杂,要提高交通安全系数。在道路规划设计上要尽可能的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要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防止人车任意穿上情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少安全事故。2)住宅建筑设计空间布局规划的具体要求在住宅建筑是区空间布局规划中要运用多种的设计规划,来保证居住环境的安静,要减少噪音的污染。对空间合理的进行布局,要达到建筑物的协调统一,避免建筑物的单调、呆板、枯燥,住宅建筑规划空间布局能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在空间布局规划方面要尽可能的多考虑,运用多种空间布局的规划来进行设计。3)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住宅建筑规划空间设计,主要运用建筑社区中的草坪、树木、水面以及公共设施等,营造出一种舒适、优雅的空间氛围。在住宅建筑空间设计中要综合住宅社区的绿地空间,休息场所以及娱乐设施场地。要保证居民能够接触自然,休闲娱乐的目的。同时空间的规划上还要保证交通的畅通以及社区功能的实现。4)居住小区要做好社会服务环境规划住宅小区规划应注重社会服务环境的规划,在规划中注重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文化活动场所、体育活动场所要尽量布置在小区组团的中部,满足服务半径要求,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

2.2道路交通结构

居住区内道路系统同样属于城市居住区的空间范畴,为此在进行居住区规划的同时要注重道路的交通规划。为了能够设计出道路总体规划以及解决道路的宽窄问题时,设计人员应该不仅仅要考虑汽车等车辆的停放和行驶问题,还应该要充分满足人的行为特点和适应居民间的生活交往的习惯。居住区道路的基本功能是交通功能,但是现在大部分居民自己购买私家车来用于日常出行,导致目前机动车辆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如此一来,居民区的汽车交通问题便日益严峻。设计人员设计道路系统时,要使汽车交通和人类的生活活动相协调,使它们成为一个可分可合的有机的整体,来保证居住区内的安静、安全和居民的出行的方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在设计居住区内的交通结构时,设计人员还要充分考虑居住区周边范围内的交通状况,努力协调部分与和整体的统一,进一步提升住宅建筑节能的效果。

2.3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要满足卫生要求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住宅建筑设计规划中首要遵循的设计原则,规划设计要为了能营造出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减少空气的污染以及杜绝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现象的发生。首先,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要完善给排水的设施规划与设计。要保证煤气已集中供热的系统科学合理,在规划设计中要注意运用现代气候学以及现代建筑规划设计。要保证社区内空气流通正常,空气清新、水质清洁,能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污染。其次,在社区住宅建筑设计中要保持好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以及走向,能保证建筑物有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规划设计,并减少噪声污染现象的发生。第三,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公共绿地的规划与设计要保证社区中与社区居民相匹配的绿地规划设计。绿地规划能够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

2.4居住区的选址

在进行居住区选址时,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地勘察选址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及周围的环境,选择远离噪声源和与有害气体的地方作为居住区,而且设计时要能够尽量的保持原有的地形,尽量少改变地形,这样可以节省资源。为此,在进行实际的设计时,优先应该考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这样一来,设计住宅时既可以减少费用的支出与降低能源的消耗,又可以实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境界。另一方面,居民区的选址受到城市的热岛效应的影响。除此之外,坡度问题是影响居民区选址的另一因素。为了进行建筑节能,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坡地,坡地的利用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度与通风问题,利用坡地时考虑的两个因素是:坡向和坡度。一般坡向设计为由低到高的方向,坡度越大,其影响的效果越是明显。设计人员进行住宅建筑时,如果建筑地的坡向是南向或者偏向于南向,这样的建筑地在冬季时太阳辐射强度高,并且吸收的热量大,有利于提高建筑用地的容积率;假如坡向和夏季风方向在同一方向,那么建筑地在夏季时可以自然的通风散热;假如建筑用地的坡向为北向或接近北向,为了减少建筑物之间对南向日照的遮挡,建筑时应该以点式为主。

2.5光线原理设计与利用

住宅建筑中,由于当前社会的特点,建筑用地已经变得寸土寸金,在建筑的设计上主要从空间的利用上进行考量,在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下,以固有的建筑资源中进行光线原理的最大优化。良好的光线利用不仅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更是舒适感最强烈的体现。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悬挑和墙面结构的角度变化原理,以建筑墙面作为天然的阳光折射器和遮阳保护伞,同时在住宅的墙面着色上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建筑的自我調控能力。在公共的光线利用上,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使用太阳能板进行阳光存电,对路灯等公共电器设备进行改造,形成统一的配套太阳能系统。

2.6住宅空间与功能设计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住宅逐渐从从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这就要求住宅不仅仅是一个生存空间,还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因此,住宅需要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此外还有提供人们文化学习、艺术培养、健身锻炼等的空间以及满足人们舒适、视觉享受以及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1)严格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打造舒适宜人的住宅空间。住宅设计的目的是更好的为人服务,因此空间的设计上要反映人体的活动特点,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量化尺度要求。由于人体的活动尺度在各个空间有比例的体现,在住宅设计规范上关于这一点有专门的要求,反映在设计上就要达到各个空间的恰当设计,从而使住宅空间具备更高的舒适性,保证居住空间既宽敞又不空旷,同时还具备亲和力。

2)住宅是人们活动的主要空间,因此对住宅舒适度有较高的要求。人们的主要活动空间就是住宅,它是人们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人们对住宅舒适度有着很高的需求。在最近阶段的建筑设计中,很多设计者跟随国家环保节能的脚步,充分使用新工艺、新材料,落实节能环保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住宅舒适度。

3)从平面空间转向三维空间设计是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多样化的设计住宅,设计者可科学合理的设计复式、跃式、错层、跃复式合体以及三层错层式等住宅模式,满足不同消费对象的需求,并且使居住空间更加灵活。

结语

要建设富有特点和构思新颖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以创新的理念规划居住小区,实实在在为居民着想,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就会出现独具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的、适合人们居住的理想居住小区。

参考文献

[1]张宇.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01):97~98.

[2]曹荣.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浅析[J].门窗,2015(09):30.

[3]彭晓丽.论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74.

[4]张晶.对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11):87.

[5]刘金萍.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J].山西建筑,2009,35(17):224+261.

论文作者:陈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  ;  ;  ;  ;  ;  ;  ;  

住宅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探讨论文_陈振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