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云莲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 118300)
【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化管理对提高PICC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2012年行PICC置管患者90例,实行规范化管理。结果 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得到提高;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规范化管理可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PICC 规范化 管理 肿瘤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095-02
【Abstract】purpose:Inquire into norm turning the management is to the effect that raises PICC nursing quality.Method:Select by examinations 2009_go PICC to place to take care of sufferer's 90 in 2012, practice norm to turn a management.Result:PICC places tube success rate to get an exaltation at a time;The pipe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rate obviously lowers;Nursing quality and sufferer's satisfaction get an obvious exaltation.Conclusion:The norm turns a management to raise PICC to place tube success rate at a time and reduces pipe 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raises nursing quality and sufferer's satisfaction, is a kind of safety, effective management method.
【Key words】PICC The norm turns Manage The sufferer of the tumor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条放射显影、硅胶材料制成的导管沿静脉送入,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1]。因其导管具有光滑、柔软等特点,接受插管的病人感觉良好,插管上肢活动自如。避免了传统中心静脉置管可能发生的气胸、血气胸、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可以输注强刺激性药物,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但PICC置管操作属于有创技术,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不可预测的风险性[2]。我科自2009年,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对PICC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收集自2009年在我科行PICC置管及由外院转入的PICC患者90例,其中女性患者60例,男性患者30例,年龄18—70岁,均为肿瘤患者,需行化疗治疗,PICC置管时间3个月—一年。
2 方法
2.1加强PICC置管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外出学习及院内培训,加强科室护士相关知识培训,介绍PICC的基本知识、导管维护方法,置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并发症的护理,以此来提高和规范护士PICC操作技能及维护技能。
2.2规范PICC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为保证PICC能安全、有效地得到开展,院里制定了PICC操作标准。从对患者的入院评估、静脉评估、置管前告知、操作流程、维护流程、带管护理、相关知识宣教及记录等都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对实施PICC操作的护士的资质都进行了具体的认定,并分批的进行培训与考核,合格者方可胜任此项工作。这样不仅确保患者静脉输液通路的使用安全,减少了PICC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更好的服务于病人。
2.3对PICC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对PICC 患者的管理主要包括:置管前管理;置管中的风险管理;置管后的维护管理。置管前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具体病情、血管状况、患者及家属的认识程度及配合情况,特别要对患者的出凝血情况予以评估,以便及时预测操作中可能发生出血的情况。这样可有效的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
2.4 PICC维护标准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照卫生部下发的《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中的PICC操作标准,我院制定了具体的PICC标准化操作维护流程,且每个科室选派2—3名护师以上的人员参加培训,负责本科室的患者的日常维护。同时还要对全科护士进行PICC维护技能的培训,以便于护士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能及时予以处理。
2.5强化对PICC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PICC留置时间的长短及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与护士的正确维护有关外,还与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有很大关系[3]。通过发放PICC护理手册及PICC患者出院宣教单,在置管的前、中、后期,有针对性的对住院患者及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置管后当天的注意事项、敷料和辅助用物选择的知识、导管维护的相关知识、带管后日常生活自护知识、出现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拔管的时机和指证。提高患者及家属对PICC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且能积极配合护士做好PICC的日常维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PICC的留置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3 效果
自2009年至2012年在我科行PICC操作的70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66例,成功率为94.5%。与实施规范化管理之前有明显提高(92.5%)。无一例脱管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脱管为5%。9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的4例,发生率为(5%),比实施规范化管理前的并发症发生率(12%)有所下降。且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高。
4 讨论
4.1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唯一授权可以由护士操作的中心静脉置管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用于长期静脉输液特别是肿瘤化疗病人等,不仅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减轻患者的经济费用,提升护理质量,保证安全,防止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
4.2规范性管理可以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
PICC虽具有安全、易管理的特点,但它毕竟是一项有创操作,尤其对于肿瘤患者,因患者大多体制较弱,甚至有的患者会有营养不良、贫血,加之患者定期需要化疗和反复静脉输液治疗,导致周围静脉塌陷,更增加了PICC置管的难度。
4.3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降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有资料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7倍,置管中常见的问题有:送管困难、导管移位、到死拔出困难、穿刺点出血、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断裂等。许多研究表明,熟练地技术、规范化的操作及正确的维护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新编《肿瘤护理学》及卫生部下发的《护理实践指南》,制定了PICC置管及日常冲管、封管、更换敷贴、拔管的操作流程。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PICC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且能积极配合护士做好日常维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留置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4.4规范化管理可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通过对患者的入院评估、静脉评估、置管前告知、操作流程、维护流程、健康宣教及相关记录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可使患者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确保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4.5规范化管理可以减少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据有关资料,我国80%住院患者接受输液治疗,85%的护士每天75%以上的时间用于输液,PICC的使用,可使患者的静脉输液全过程“一针治疗”。既避免了反复经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也减少护士每天忙于静脉输液的劳动强度,使输液治疗更程序化,规范化,有效改善输液治疗质量,确保输液病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Tilton D.How to fine-tune your PICC care.RN,2006,69(9):30-35.
[2] 孙秋华,杨郁文,黄双英,对中心静脉置管及护理组织管理模式的探讨。护理研究,2008,22(7):1939.
[3] 刘莉,李仁萍,李鑫悦。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护士进修杂志,2008,23(3):219-220.
论文作者:战云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9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导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规范化管理论文; 护士论文; 发生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