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_张银

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_张银

张银

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扬水管理处 宁夏中宁 755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水利基础设施投资逐年加大。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事关工程安全,工程在新建过程中从设计到施工环环相扣,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检测的手段,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工程安全运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问题;分析

引言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共分为5个类别,岩土工程、混凝土工程、金属结构、机械电气、和量测。每个类别分为甲级、乙级2个等级。目前全区没有一家实验室具备全部5个类别实验检测能力。一般的实验室都有混凝土工程类和岩土工程类的检测能力和资质。

一、工程原材料(砂)

混凝土类工程开工之日,由施工单位委托实验室进行配合比的设计,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出具强度不同的配合比设计报告。设计配合比需要施工单位提供拟使用料场的原材料,如砂子、石子、水泥、外加剂等。普通配合比的设计龄期一般为28天,如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抗冻要求)龄期要90天,对于一些工期紧的工程,从中标之后,选好料场,开始委托配合比设计,时间上不能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为不耽误工期,实验室一般的先出具7天龄期的临时配合比,为了安全起见实验室水泥用量富余系数较大,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如果不受工期影响,直接出具28天龄期配合比设计报告,可以相应的降低水泥的用量,降低施工成本。

宁夏地区南部山区多以水洗砂为主,砂子含泥量基本在3%左右,细度模数3.2,偏粗砂。中北部地区山砂为主,含泥量3.5%-5%之间,有的地区超5%还非常普遍,细度模数1.8-2.4,偏细砂。根据水利规范SL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抗冻抗渗混凝土砂子含泥量必须小于3%,现目前全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用砂均为水洗砂。水洗砂的成本远高于天然砂的成本,在工程检测过程中发现有许多的农田砌护工程农渠、毛渠砌护用的“u”型混凝土预制板,也带有抗冻抗渗要求。由于灌溉用农渠、毛渠在冬灌完之后渠道中并没有大量积水,所以不存在冻涨破坏的情况,工程设计时如能取消抗冻设计将能减少工程整体造价,如若为提高混凝土预制板的强度及耐久性,建议采用C25混凝土。原材料砂如果不带抗冻抗渗设计,砂子就可以用含泥量小于5%的自然砂,直接降低了施工成本。

二、岩土工程类

土方(细粒土)回填工程,同一取土场的土质并不均匀,细粒土回填用设计压实系数进行控制,一般的坝体、蓄水池设计压实系数为0.96-0.98。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回填土干密度检测结果出现压实系数大于1或小于设计值的情况普遍出现。在同一土场当中甚至存在2辆拉土车上的土样做出的最大干密度偏差较大的问题。土的击实最大干密度试验一般需要2-3天时间才能出结果,一旦存在土场土样不均,重新取样做击实试验,耗费时间耽误工期,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鉴于此建议设立现场实验室采用三点击实法,快速对不均土样做击实试验,已确定土样最大干密度,回填碾压,恢复施工。此方法存在的弊端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同一部位会出现很多个土样击实报告,影响土方回填质量的控制环节。其次,土样变化了,碾压试验是不是要重新确定?最后,严格作业过程的控制,碾压遍数按照碾压试验进行。

粗粒土回填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与细粒土同样土质不均的问题,粗粒土问题更加突出。水利工程中的粗粒土回填一般多为砾石和少量的土、砂混合料为主,粗粒土回填用相对密度控制,根据工程性质的不同一般设计的相对密度为,0.6、0.65、0.70、0.75等。水利工程的粗粒土回填施工为节约成本多为就地取材,并不是备好的颗粒级配料,所以在回填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击实报告和现场回填相对密度不符情况,检测结果出现相对密度大于1或小于设计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击实报告中按照含石量来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干密度,能有效控制现场相对密度的检测数值大于1或小于设计值的问题。实际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料场往往会存在有较大的颗粒,所以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建议回填过程当中使用连续的颗粒级配料,适当洒水,尽可能的满足现场检测条件。

在细粒土击实报告中反映的几个参数分别是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实验室细粒土通过试配的含水率,击实得出最大干密度,也就是说土在最优含水率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最大干密度,如果土样含水率过大或者过小都不能做到该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对拟用土场进行含水率的检测,含水率过小要在开工前进行土的提前制备、泡土。含水率过大,对土进行晾晒,使之接近于最优含水率。回填工程开始后,进行分层碾压,细粒土一般回填30㎝一层,碾压过程中含水率小表现为土表面松散,成“面”状,不能粘合在一起。含水率过大表现为“橡皮状”或翻浆,人走在上面有弹性感。由于实验室和施工现场的环境差异,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参考文献建议现场回填土最优含水率宜控制在±2%的范围之内。

三、混凝土工程类

水利工程所涉及的建筑物混凝土大部分都有抗冻抗渗设计,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

1、对于有抗冻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在设计过程中会加入引气剂,引气剂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容易忽略引气剂,只知道按照配合比的掺量添加,确不进行含气量的检测,实际当中引气剂的价格相差较大,质量也参差不齐。引气剂经过长时间的存放会形成沉淀,同样的掺量在没有均匀搅拌的情况下,混凝土含气量很难达到规范要求指标。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自检,充分的搅拌,方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2、混凝土表面缺陷,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及孔洞。

产生的主要原因:模板工程质量差,有的模板重复使用。模板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及时清除。不分层或分层过厚。漏振或振捣不实。水工建筑物的扭面混凝土浇筑施工,和高边坡的贴面混凝土工程,极易出现漏振产生空洞和过振造成细浆溢出产生的麻面问题。

避免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产生应严禁变形模板的重复使用,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应进行整形,保证边框平直,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可用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3、混凝土表面裂缝,主要对混凝土现浇蓄水池影响大,产生裂缝会造成渗漏,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混凝土产生裂缝一般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纵深裂缝。

产生原因是: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高温情况下产生干缩裂缝。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与收缩裂缝。

预防措施有:及时进行养护,浇筑完毕后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时间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面或压实。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4、混凝土强度不足

主要表现为抗压试块抗压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试块制作、养护不符合规定要求。未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施工。原材料不合格(砂子含泥量严重超标等)。搅拌时间不足,均匀性差。

结合试块制作日期,浇筑部位,进行实体回弹或实体的钻芯取样,确定是试块制作问题还是其它问题。试块制作应有专人进行,工地还应建立相应的标准养护室,相应部位还应做同条件养护试块,以便更好地定性工程实体混凝土的质量。

结束语

开展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丰富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做到在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全覆盖,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SL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

[2]SL631、632-201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

论文作者:张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_张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