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计量配送体系精细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_谷统宇

智能计量配送体系精细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_谷统宇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阿尔山市供电分公司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 137800

摘要:本文从智能电网电力计量现状出发,按照“大营销”理念,以营销体系的支柱之一省计量中心智能计量配送体系为主线,探讨了进一步优化与加强目前配送体系的管理模式的方法,针对国网公司对计量资产的管理提出的要求,淘汰原有落后的设备与工作模式,变革为具有现代化、集约化、精细化等特征的智能计量业务管理模式,研究解决影响电力计量资产周转效率和管理成本的关键问题和风险点,最终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优、周转最快”的目标,从而更好地为建设坚强电网服务。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计量; 大营销; 坚强电网;

1 概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亦成为国家电网的精神追求。为响应国网公司推进“两个转变”,建立“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树立“大营销”的理念,加强营销管理,作为营销支柱之一的智能计量业务,其所涵盖的配送方式与管理模式亟待更新与优化。淘汰原有落后的设备与工作模式,变革为具有现代化、集约化、精细化等特征的智能计量业务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建设坚强电网服务。

按照“大营销”体系进一步集约工作要求,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周转最快”为原则,以订单式管理理念为基础,突出智能计量业务需求差别化管理,充分发挥国网公司省计量中心在计量设备资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实现电力计量器具省直配县,市直配供电所的配送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物流管理经验,有效提高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简化业务流程,减少库存时间,杜绝库存表计超期现象,全面提升公司电力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水平。通过研究,主要实现以下目的:

是效率最高。通过整合仓储、配送资源,使得资产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了优化配置,由省级计量中心直接负责县公司 (省份) /供电所 (直辖市) 的电力计量器具配送,压缩了配送链条,直达需求根源,通过订单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了效率最高。

二是成本最低。通过对检定、配送需求的准确预测,实现检定产能和配送运力的均衡配置,降低大幅度波动,减少了人员及设备投入;通过对订单配送策略的优化及订单的过程跟踪,避免了电力计量器具超期及积压导致的质量风险和财产损失,降低了超期表返回的成本投入。

三是周转最快。通过预测及智能推荐等方式对订单需求进行有效把控,避免了库存物资的积压;通过对订单的全过程进行时限监控,实现了周转最快的目标。

2 智能计量配送体系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依据

本文根据智能计量配送体系的现状及预期,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2.1 理论依据

(1)《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功能规范》

(2)《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业务模型说明书》

(3)《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需求规格说明书》

(4)《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接口规范》

(5) 营销计量【2016】8号《开展计量器具直配模式研究及应用》工作任务单

2.2 实践依据

本文主要以省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 (MDS) 系统和国网信息化平台为依托进行研究与实践。

(1) MDS系统和“四线一库”接口是基于省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标准化设计成果开发与建设,统一化、规范化的开发条件为MDS与“四线一库”的提升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基础。

(2) MDS系统自去年成功在27个网省上线应用以来,收到各网省提交的大量需求,对MDS如何更有效地支撑检定生产提供很多宝贵的建议,为省级计量中心建设和MDS运营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提供了普遍、直观的认识,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需求支撑。

(3) 通过对自动化检定线、智能化立体仓储的监控,研究调度算法,实现高效的计划安排与工作任务调度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采用组件化、模块化的软件技术,按照展现层、应用层、服务层、数据服务层的技术体系设计,通过调度监控和SoTower的应用集成,实现生产调度平台的数据共享、业务集成,满足国网总部、省计量中心业务的需求。

3 智能计量配送体系的架构分析

3.1 系统架构分析

电力计量器具订单式配送管理建设从生产实际角度出发,首先开展系统整体业务流程与效率优化提升,以满足省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业务和功能拓展需要,然后针对三大类电能计量装置对象 (电能表、采集设备、互感器) ,实现标准化配送流程管理,并对配送全过程进行监控。

3.2 业务架构分析

省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 (MDS) 计量器具订单式配送按照建设内容划分为业务管理、监控管理两大部分。业务功能需求及设计:开展电力计量器具订单式配送管理系统的业务功能的研究,主要包括配送订单提报、订单核验、平衡确认、配送任务、配送出库、配送在途、签收入库、领用安装等功能。并对业务流程及子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及设计。监控功能需求及设计:开展计量器具集约化配送管理系统的监控功能的研究,主要包括监控总览、指标监控、在途工单跟踪、配送点管理功能,并对各监控功能下属子功能开展详细设计。

3.3 应用架构分析

本文研究的智能计量配送体系应用架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析层和系统支撑层。分析层包括监控总览、指标监控、在途工单跟踪、配送点管理监控一级计量生产运行业务改造部分;系统支撑层包括系统支撑功能、组织权限管理功能、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3.4 技术架构分析

电力计量器具订单式配送管理建设使用SoTower平台进行开发,保证其与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的技术一致性。

技术方案遵循以下原则:

(1) 适用性:适应省计量中心配送的特点,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实施”的原则开展电力计量器具集约化配送管理建设。

(2) 标准化:设计架构各部分内容,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

(3) 统一性:总体架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物理架构设计上相辅相成,保证系统架构的高度统一。

(4) 扩展性:充分考虑对现有软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等的利用,软硬件改造充分考虑未来建设需求,避免资源的浪费。

4 结束语

随着省计量中心“四线一库”及计量生产调度平台的推广与应用,在检定生产管理、计量业务运行、计量资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提升了省计量中心计量管理水平。然而,在智能计量配送体系建设的推进的同时,国网公司对计量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二级及以下计量资产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1) 省级集中检定模式的发展使得地市、县公司库存作用下降,存在库存积压、周转不畅的情况。

(2) 基层用表压力进一步加大,现有配送管理体系无法及时满足基层供电所的用表需求,造成库存计量器具周转周期较长。

(3) 不同供电单位的用表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中心缺乏科学的辅助支撑手段对其进行差异化管理。

(4) 中心对地市、供电所的计量器具存放、领用情况缺少有效监控,用表需求得不到有效跟踪。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结合省计量中心建设现状和现有计量中心生产调度系统建设成果开展电力计量器具订单式配送建设。通过开展订单式配送业务流程优化设计、订单全过程监控设计,研究解决影响电力计量资产周转效率和管理成本的关键问题和风险点,最终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优、周转最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罡,乔宏克.《大客户服务体系与机制研究》.[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岳虎.《浅谈订单式直配业务系统流程设计》.[J]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

[3]白会贤,牛玉广,刘吉臻.《DCS电源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定量分析》.[J]自动化仪表.2009-07.

论文作者:谷统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智能计量配送体系精细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_谷统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