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同时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帮助种植户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水稻节水灌溉的节水原理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同时提出了几种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希望可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关键词: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水稻种植;节水原理;实践
水稻又被成为稻谷或者谷子,在我国其种植历史约为7000年左右,已经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水稻往往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作为基础,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一些地区干旱缺水问题时有发生,对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而,应当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同时,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节约,进而促进我国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1水稻节水灌溉的的节水原理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水稻种植的用水量要高出几十倍,与此同时,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其良好的土壤通气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水稻的根系得到更好的生长,实现土壤中微生物有机质的正常分解,使水稻获得充足的养分,进而帮助种植户获得高产。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长期处于淹水栽培的土壤之中,对于一些较为寒冷的地区,一旦土壤出现板结或者温度过低,都容易导致土性恶劣,使水分、气体以及热量都无法满足水稻生长的实际需求,导致水稻出现倒伏,受到严重的病虫害,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引起水稻产量的下降。研究表明,如果土壤中缺乏水分,水稻就会被水分所胁迫,其根系的吸水性能以及叶子的保水性能均会增强,说明如果水稻处于适当缺水的状态,可以帮助其增加产量。因而,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可以结合其实际的需水规律,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来对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水分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使其满足水稻的最佳水分需求。
2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
2.1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节水灌溉技术
2.1.1插秧期
在水稻的幼苗期,必须对田间的水层深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其低于水稻幼苗高度的三分之二,只有这样才能使幼苗的吸水作用以及蒸腾作用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进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2.1.2返青期
水稻幼苗在返青以后,应当将田间水层的高度控制在3cm-5cm,采用浅水灌溉的方式来进行灌溉,应结合田间水分含量的多少来确定灌溉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如果田间的水层处于将要落干的状态,则需要对其进行再次灌溉,随着幼苗的不断生长,应当逐渐减少灌溉的次数。
2.1.3分蘖期
对于处于分蘖期的水稻,通常在前期选择浅灌方式来进行灌溉,从而提升土壤中的温度,促进水稻的分蘖。待水稻处于10叶期时,应对其采用间歇式的灌溉方法进行灌溉,从而使水稻的根系得到更好的发育,尽可能的减少无效分蘖的产生。待水稻进入到分蘖后期以后,可对其进行连续5天的日晒,从而使田间有害气体的产生量得到明显的减少,进而使水稻的根系得到更好的生长。
2.1.4拔节孕穗期
对于处于拔节孕穗期的水稻,可以采用清灌的灌溉方式来进行灌溉,其灌溉的深度一般控制在3cm-5cm。通常在上一次灌溉已经完全落干以后再进行下一次灌溉,从而保证水稻形成大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5抽穗开花到成熟期
水稻在抽穗开花到成熟期这一整个过程对水分具有较大的需求。因而,在这一过程中,种植户应当对水稻进行勤加灌溉,从而使水稻的产量得到保障。在这一阶段,应当保证田间水层的深度不得低于6cm。如果在水稻种植的当地,其温度低于17摄氏度,应当为田间增加灌溉量,使田间水层的深度超过15cm,从而有效的提高田地的地温。如果在后期,温度有所提高,则需要将水层的深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其控制在5cm左右。在水稻收获前的10天内,不得对其进行灌溉[1]。
2.2储雨水灌溉栽培技术
水稻的储雨水灌溉栽培技术就是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在稻田的周围设置足够的储水池,通过这些储水池来收集雨水,并通过这些雨水来进行灌溉的技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储雨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节约,同时可以使水资源具备更高的利用效率,因而具有非常高的实践价值。在储雨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当地的地理特征、经济水平以及降水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此基础之上来进行相应的选择。例如,对于一些降水量较为充足同时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其水稻往往种植在平原地区,这种地区的地理特征以及气候条件就非常适宜于修剪储水池,因而,储雨水灌溉栽培技术就适宜在这一地区进行大力的推广。实践发现,储雨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当地水稻的种植产量,因而这一技术已经获得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3调亏灌溉技术
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调亏灌溉技术就是通过对水稻的遗传特性以及生长机理进行改变而开展的一种灌溉方式。对生化期以及生理期的水稻,通过水分胁迫技术来进行改进,使水稻具备更强的抗干旱能力,从而有效的减少水稻所需要的灌溉次数,进而实现水稻种植过程中水资源的节约。此外调亏灌溉技术除了可以对水稻的生长机理进行改变外,还可以对水稻内部的营养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生殖期的水稻具备更强的光合作用能力,通过对水稻内部营养组织的改善,有效的提高水稻的产量,使水稻具备更高的品种质量以及经济价值。水稻种植过程中调亏灌溉技术的应用通常会对种植户提出较高的要求,因而当前该技术在我国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应用范围较小。
2.4地下灌溉技术
当前,地下灌溉技术在我国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该技术不仅操作较为简便,同时具备较好的节约水资源的效果,因而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地下灌溉技术是上述几种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中发展潜力最大的一种技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地下灌溉技术就是通过土壤中地毛细管来由下而上进行的一种灌溉。地下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水稻需水的过程中,将地下水有效的引入到水稻的根系活动层当中,使田地的下层始终处于一个湿润的状态,而田地的表面则处于干燥的状态,进而达到一个较好的水资源的节约效果[2]。如果水稻处于一个水分充足的状态,地下灌溉技术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以防出现水资源的浪费。水稻种植过程中地下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灌溉效果,同时不会对土壤的结构造成任何破坏,因而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3结语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应用节水灌溉栽培技术,不仅可以使水稻具备更高的成活率,同时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节约,因而具备良好的实践价值。在水稻的实际种植过程中,不同的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虽然都具备节约水资源的功效,但是其所需要的资金水平不同,同时其所能够达到的经济效益也各不相同。因而,在对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情况以及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地的水稻种植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海燕.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在我国北方水稻种植中的策略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4):63-63.
[2]刘海军,徐红.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概论[J].农业与技术,2016,(4):57.
论文作者:管绍云1,王润1,毛远春2,秦丽娟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水稻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资源论文; 技术论文; 节水灌溉论文; 水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