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第八中学 678000; 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 678000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东北隔澜沧江与永平县相望,东南与昌宁县接壤,南与施甸县毗邻,西南与龙陵县相连,西与腾冲县以高黎贡山山岭分界,北与泸水、云龙两县为邻。地跨东经98°43-99°26,北纬24°46-25°38。东西最大横距7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0千米,总面积4826平方千米。
作为生活在保山的人,很难不注意到保山城市的发展变化,从2006年到2016年这10年间保山中心城区的发展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发展速度之快令我们印象深刻。2018年省委书记陈豪在保山市座谈会上把保山中心城区定位为“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保山中心城区拥有的“山、水、田、园”等要素是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支撑条件。为把保山中心城市建设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城市。保山市于2016年启动清华海万亩湿地恢复工程,于2016年2月建成西湖,2018年春节开放东湖,青华海湿地公园成为保山坝最大的湿地公园。由此我们课题组展开了关于青华海湿地的调查实践活动。
一、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考察的目标、考察的路线
在系统地理学中,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连续着地理学的四大圈层结构。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是地表变化的主要媒介。为此我们结合保山市隆阳区“三个万亩”建设和保山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规划将考察实践的目标确定为“三个万亩”中的“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环东西湖一圈,主要考察湿地植物特征。
二、青华海的消失与重现
1.青华海的消失。青华海地处怒江山脉的尾部、高黎贡山山脉之中。青华海是远古时代哀牢古湖演变的孑遗部分,民间历称东海子,自明代以来称青华海,此海介于东河河堤边,故有青华西海和青华东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保山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保山藕粉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00年以后海田一域引水植荷,将零散的荷地逐渐连片扩大,至2005年种藕养鱼已达上千亩,重现了一个二、三百亩的青华海。
2.青华海的重现。
2010年以来,随着保山中心城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区两级决定重现“哀牢古湖”,构筑“山水田园”城市,全力打造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青华海湿地公园的建设使得保山城正逐渐从无特色、无亮点的城市形象向园林化、特色化方向换装。
重现青华海的现实意义:
(1)助力保山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走访保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按照保山市特色城镇化发展目标保山市城镇化水平在2010年30%的基础上2020年将达到50%。城市化将从初期阶段向加速阶段发展。保山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将面临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不断减少乃至水资源的短缺的严峻形势,恢复青华海湿地资源已成为保山市可持续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2)让城市更美。
在走访青华海附近拆迁户时遇到了一位打渔村的村民,如今他已有78岁,据他回忆儿时的青华海,面积很大,南北约1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当地老百姓以种植莲藕和养鱼为生,因此得名打渔村。老人漫步青华海畔,近看碧波荡漾的青华海,不时远眺西边的太保山和东边的毛公山,讲述着儿时的打渔经历。依托于保山的山水脉络,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城市中心将这天赐的资源最大化的保留,不负江山、不负城。
(3)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地理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青华海湿地公园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维护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周围生态的稳定平衡。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是生命的摇篮!
2016年西伯利亚的红嘴鸥首秀保山坝子,青华海成为各类水禽越冬的天堂,人民群众喊出了:“海鸥!常来常往!”城市在自然之中融合,满耳满肺的鸟语花香;城市在自然之中和合,满眼满脸的水秀山青。
(4)温润保山。
“春城”保山依山骑坝,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最热平均气温21摄氏度,最冷平均气温8.2摄氏度,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青华海建成后,保山水域面积扩大。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通过水循环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青华海周边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降雨量。调节局部的小气候使保山气候更温润。
论文作者:叶丽英 叶黎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保山论文; 保山市论文; 青华论文; 湿地论文; 城市论文; 云南省论文; 公园论文; 《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