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分析论文_黄永宁

黄永宁

(福建省南安市医院ICU科 福建 南安 362300)

【摘要】 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6例采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70%。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明显,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血氧饱和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呼吸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079-0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因外力或感染等原因导致肺泡毛细血管严重损伤、缺氧引起急性肺损伤的疾病,临床上死亡率较高[1]。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昏迷、休克、低氧血症,X线显示肺纹理增多和弥漫性肺泡浸润。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长期肺部缺氧就会引起气胸、肺脓肿、肾功能衰竭,严重时会产生呼吸衰竭、引起死亡。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生素、激素治疗、静脉滴注,氧疗、营养支持和呼吸支持治疗[2]。呼吸支持治疗是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专门探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

选用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6例已经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所有患者经CT检查和X线显示肺纹理增多,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明显低于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紫绀、昏迷等,排除冠心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38.8±2.5)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后十小时内被送到医院就诊。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口戴好鼻罩,调节头带固定。严格按照呼吸机操作方法执行,选择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8~15cmH2O),呼吸机模式设定为持续气压正道通气联合呼吸末正压(12~15cmH2O)。呼吸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5~20次,潮气量控制在每分钟5~8L,峰流速控制在每分钟35~65L,氧浓度为80%左右,每天坚持机械通气12小时以上。如果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呼吸频率明显增加,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没有得到改善,说明无创呼吸机没有达到治疗效果,需要改用有创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还需要对患者采集痰样本进行病原学分析,研究致病菌的性质和耐药性情况,根据病菌种类和患者病情选择性的使用抗生素,临床上常用地塞米松治疗一周。同时使用激素配合扩血管药物治疗,阻断炎性分子,控制感染,满足肺动脉内的需氧量。一般激素常用的是糖皮质激素,减少肺毛细血管的渗出,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扩血管药物可以降低肺动脉压,肺部的血流灌注,使需氧量达到供求平衡,常用的有硝普钠、硫氮酮等。多次采集痰液进行痰培养,避免产生真菌感染。同时每隔两个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吸痰、雾化治疗等,患者家属应多帮患者翻身、拍背,辅助患者进行排痰。同时采用营养支持,如胃管插管输送营养、静脉注射营养药物等。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分压、中心脉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的变化。

1.3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有:心率、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中心静脉压(CVP)等。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86例患者中78例明显好转,5例因呼吸窘迫严重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5.81%,3例因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死亡,死亡率为3.49%。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明显上升,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因外伤和内部感染造成,病因复杂,容易引起各脏器功能障碍,所以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十分重要。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氧疗、营养支持和呼吸支持治疗[3]。其中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明显,可以直接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而且起效快,对身体没有损害。在使用呼吸机的时候,一定要设置好相关指标的参考范围,避免压力过大引起肺部损伤,中断治疗。在使用后要按时对呼吸机进行消毒清洁,保证设备的安全性[4]。反复进行配合痰培养检查,减少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的监测,可以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本文中的8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治疗后,有78例好转,治疗有效率为90.70%,死亡率为9.3%,各项生命指标明显好转,说明呼吸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死亡率,推荐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段培林.呼吸机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4):740-742.

[2]阚鸿雁.高剂量与低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3):208-209.

[3]邓合钱.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规范治疗探讨[J].医学信息,2015,(24):262-262.

[4]王瑞梅.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8):78-80.

论文作者:黄永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分析论文_黄永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